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农家乐旅游模式发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4 共6918字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885 年,乡村旅游以很小的规模在法国兴起,后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乡村旅游于 20 世纪 80 年以后正式普遍发展起来。
  
  直到近代旅游的飞速发展时期,也就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的国际旅游组织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构成。
  
  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明确将乡村旅游(Ruraltourism)界定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Rurality) 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焦点和独有卖点”.
  
  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的人们更加向往大自然,希望离开城市的喧嚣,工作之余去近郊旅游,与大自然接触。
  
  如今,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精神世界也逐渐丰富,使得人们更加追求亲近自然的生活,返朴归真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颇受人们的欢迎。乡村旅游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才得以发展起来。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导和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下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党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关键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解决农民的增长收入、接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等诸多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有显着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我国起步很晚的乡村旅游,却在以“农业大国”着称的中国解决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得到完善。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一五”纲要中提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历史任务[2].国家旅游局也为了大力宣传,1998 年提出“华夏城乡游”和 1999 年提出的“生态游”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又提倡全国人民感受农家生活。20 世纪 90年代后,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迅速,污染问题越显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更加憧憬乡村生活,于是就相继出现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旅游、探险旅游等休闲类旅游模式。
  
  乌鲁木齐县位于乌鲁木齐市南端,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特点,都是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乌鲁木齐县的发展定位是天山绿洲生态之源,国际级会议度假和体育文化休闲胜地天山观光旅游核心目的地及旅游集散地。其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乌鲁木齐县旅游升级和多为发展的需求,全力打造首府近郊服务业功能区。以南山旅游基地为核心区,南山生态旅游景区和环首府综合发展区为发展区,打造首府旅游服务业中心和县城现代服务业中心。
  
  本文通过对南山旅游基地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县方家庄农家乐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方家庄的供给系统、需求系统、中介系统和支持系统等乡村旅游系统分析出方家庄属于供给系统推动型发展模式和支持系统作用型发展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并且通过实地调查,对农户的问卷作分析,了解方家庄的经营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研数据总结方家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不足及保障措施,提出适合方家庄农家乐的股份制发展模式。
  
  1.2.2 研究意义
  
  (1)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习总书记提出了“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亚欧两大陆,辐射 30 个国家,是世界性的战略增长极。乌鲁木齐市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力争将乌鲁木齐市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亚欧大陆游客腹地集散地、创新性旅游产业集散地、全域智慧旅游示范地。南山旅游基地作为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战略枢纽城市,南山旅游基地要发挥引领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作用。
  
  (2)为乌鲁木齐县南山旅游基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表现:? 交通条件:新疆是拥有最多机场的省,2015 年末将达到 22 个,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扩容将成为中国西部门户枢纽机场。? 市场条件:南山旅游基地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城市,包括昌吉、吐鲁番等地。? 区位条件 :南山紧邻新疆首府乌市,拥有稳定的休闲度假客源市场。
  
  (3)体现南山旅游基地对乌鲁木齐市的旅游服务功能。乌鲁木齐县位于自然风景独特的天山山脉之中,具有集高山、平原、谷底为一体的自然风貌特色。
  
  乌鲁木齐县风景秀美、民俗浓郁,自然资源丰富,其乡村旅游产品也是极为丰富。主要的乡村旅游资源有菊花台风景区、天山国际滑雪场,西白杨沟风景区,天山一号冰川,庙尔沟风景区,苜蓿台子生态花园,照壁山景区,丝绸之路生态园等 20 个景区。 南山旅游基地是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功能区,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合作先行区。乌鲁木齐县旅游业在全市仍处于弱势地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源有品无牌,应发展品牌文化,多数旅游景点建设水平有限,经营粗放,冰雪旅游发展迅猛,景区发展需要整合。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在 19 世纪的时候,国外就已经开始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研究历史尚早。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摆脱工业城市污染、人口膨胀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使人们更加向往大自然,交通事业的改善更加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本世纪 80 年代以后,乡村旅游稳步成熟的发展起来了。对于英语国家而言,“乡村旅游”的一个含义是 agritourism(亦称农业旅游),另一个含义是 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4].但是在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来说,主要含义在于观光两个字,也就是农业观光旅游[4].关于这个概念的研究内容,国外研究者最初是从一些基础的问题着手的,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开发的策略和各个方面的影响等,后来开始往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可持续发展、营销策略和动力机制等几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1)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其他影响,众多学者都普遍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影响。Briedenhann J认为,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促进当地相关经济发展,一个是使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5].Deller S 以整理美国乡村地区1990 -2000 年的贫困率变化数据的方式,进一步证明了了乡村旅游和休闲的发展对降低贫困率、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6].在乡村旅游方面的社会文化影响,Kneafsey 把乡村旅游看作是文化经济,使乡村旅游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从而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6].另外乡村旅游影响还体现在其他关联产业,如乡村旅游发展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民在农场更有效的工作效率而体现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外学者还发现,乡村旅游发展能够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有效的发展旅游业。
  
  (2)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一直以来就是广被研究的对象。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是在1999 年就提出来的,认为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乡村旅游发展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利益群体或个人,包括各级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Knight J 在 1996 年研究日本的乡村旅游资源的时候,就对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开发商和旅游者之间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进行深度研究[7].Jackiewicz EL 以拉美地区为例,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进行了深度探讨[8].事实上,通过旅游开发的经验来看,由于各个群体和个人的利益诉讼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利益分配不当等问题,从而引起各类矛盾。Liu A认为游客和当地村民会产生冲突是因为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产生的矛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当然这种矛盾还包括旅游者的需求与旅行社提供的住宿餐饮设施不平衡等等[9].于是,国外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并且将如何协调好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的问题。
  
  (3)乡村旅游供给研究
  
  乡村旅游供给是指那些为前往乡村参与旅游活动的游客提供一定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旅游经销商、投资开发商以及居住在旅游目的地的常住居民和社区政府等。这些乡村旅游供给系统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影响着乡村旅游的演变。国外的研究者认为供给方也就是旅游经营者是以什么样的动机开展旅游的,另外在乡村开发投资的旅游企业是以什么样的特点经营的,都能成为乡村未来发展好的推动力(Nancy,2004)[10].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住宿规模和住宿情况。Delfa MTD(2005)提出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映像,乡村旅游地住宿规模和类型应该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而多样化[11].另外,准确的把握好供给动机对于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有效管理有很大的作用,从而以相关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旅游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使得研究其供给动机日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乡村旅游供给的动机是不断变化的,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演变。
  
  (4)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国外学者在发展模式方面,研究重点放在了当地村民对参与旅游的态度,乡村旅游未来的可持续性等问题。Aliza(1997)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和各种组织支持的发展模式[12].Lole Di Simone (1999)探讨通过地区政府,乡镇,园区和当地居民的四大发展管理模式之一,提出了农村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公园西部大开发模型,并解释了各方的主要职责[13].这一模式是从乡村旅游产品的角度出发,将每个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创立品牌化,这样不仅可以造福于农村的经济、还能保证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
  
  1.3.2 国内研究综述
  
  文献分析:为了查看“乡村旅游”的文献数量,在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输入“乡村旅游”在文献中查找时,检索到 51445 篇关于乡村旅游的论文,文献数量占近年来文献总数的 94.2%.通过对论文每年的数量进行分析,得出从2000 年开始至今,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章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良好,对其关注度也很高。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旅游开始不断兴起,这一新兴产业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从内容上来看,我国学者将重点都放在村民参与旅游、理论方面的比较多,还有一些学者注重实践,将乡村旅游和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三农”问题的联系比较客观的阐述出来。最近这些年,由于一些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学者也将研究重点推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产品等。但是还是存在研究数量不多,研究手段单一,且研究范围狭小,因此,本文对于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要发展成果如下:
  
  (1)在对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的个案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其探讨较多,主要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如何开发和发展的一些案例分析,进而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国内学者在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方面研究较多,对乡村旅游如何开发与发展进行的案例分析关注度也很高,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提出相应的方案。王旭(2005)贵州的为例,提出了民族特色文化和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在开发时一定要突出贵州喀斯特地貌[12].王兵(2006)则是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其经营条件和游客满意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13].
  
  (2)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经济的推动性。例如李德明、程久苗(2005)认为乡村旅游通过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使农民传统的观念更新以及保护传统的自然人文景观等方面影响农村发展。为农村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新的思想理念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也逐渐增多[14].同时,开展乡村旅游使农民传统的农业方式转变为现代的旅游经营方式。杨敏、白廷斌等(2006)提出乡村旅游对农村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在参与传统的农村生产活动时,通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收入影响农村的产业结构[15].
  
  (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规划管理、产品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包括旅游季节性强、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的旅游目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旅游生命周期的阶段性不同,应该适当的改变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我国在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时,多是以研究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并且从政府部门和旅游开发商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的问题。
  
  张利华(2010)以镇江市为例,指出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时,应该注意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品牌文化,并且对其进行宣传,主要凸显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独特性,合理的规划精品线路,当然,在对旅游接待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16].以旅游地为案例的研究方面,韩卢敏(2011)根据黄山风景区周边旅游开发情况,认为如果乡村旅游的模式是景区边缘型为主的,那么在对其进行开发规划时,应该加强政府的扶持作用[17].龙海涛等(2012)将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应该注重原始乡村性地保护,以及居民和社区利益的保护,考虑向未来方向发展,塑造新的乡村形象[18].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在乡村旅游研究方面已经趋向成熟阶段,在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说明了旅游地当地人和乡村旅游之间的主要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探讨。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详细的从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餐饮、交通、旅游产品等方面专项研究。总结出生态承载力理论、旅游区位理论等相关理论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除了运用到常见的观察、访问、文献研究和抽样调查以外,而且还运用一数理统计方法、GIS 等技术方法,国外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虽然研究方法不是很复杂,但是问卷数量多,较详细,思路很清晰,可信度高。
  
  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而言,国内的研究领域较小,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该加深深度。我国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定义研究、个案分析、经营条件和策略问题等。我国的研究方法相对于国外的方法而言,单一现象较严重,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较少见,多采用定性地研究方法、但是定量研究方法少。另外,国内研究的案例分析多,对策和思考多,但是只是在表面上进行分析,很少有跟踪研究,研究深度不够。
  
  国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为我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撑作用,政府是整个乡村旅游系统的支持系统,政府的主导对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与此同时,应该具备健全的乡村旅游法律体系,并且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合理,避免各利益主体的冲突,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我国的研究还需加强乡村特色性地研究和遗产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及从空间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等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以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对乌鲁木齐县南山旅游产业基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概况进行旅游资源细分,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对乌鲁木齐县整个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做一概括。与此同时,在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类,以方家庄农家乐为案例,对方家庄农家乐经营者以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析其乡村旅游系统中的供给系统因子,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方家庄是属于混合推动型旅游经营发展模式,从而提出中介系统的介入,及通过分析方家庄农家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总结出适合方家庄农家乐发展的股份制模式,为整个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意义。
  
  1.4.2 研究内容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是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作为大背景,依托乌鲁木齐县南山旅游产业基地对乌鲁木齐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研究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详细的分类。将方家庄农家乐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农家乐经营者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方家庄农家乐的基本情况,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农户入股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第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本研究主题的研究概况,如何界定其定义的,还包括一些支撑理论,为后面的实证分析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方家庄农家乐经营者以每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意在调查方家庄农家乐经营现状、农户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的感知以及对股份制模式的态度意愿等相关研究,最后通过对方家庄供给系统的驱动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方家庄是属于混合作用型发展模式,应加强中介系统的介入。最后提出适合方家庄发展的股份制模式。
  
  第三部分是结论和讨论部分,探讨农户入股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提高方家庄农家乐对外界的竞争力有很深远的意义。对方家庄村农家乐乃至乌鲁木齐县整体的乡村旅游长远有序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5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实地调查法
  
  (3)田野调查法
  
  (4)用 SPSS 软件做因子分析和相关描述性检验分析
  
  (5)访谈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