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中国服饰论文(写作参考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7-09 共84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 中国服饰论文(写作参考6篇)
【第3篇】探索中国思想史与中国服饰的关系变化
【第4篇】中国服饰的作用之美学象征与意蕴
【第5篇】中国服饰文化之清代服饰的特点与特征
【第6篇】中国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最早教民用树叶、毛皮做成衣服。中国服饰可以看作由此发端,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推荐几篇中国服饰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中国服饰论文范文第一篇:新时代中国服饰中的"新国风"时尚

  作者:卞向阳 李林臻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新时代的"新国风"服饰时尚,既代表着中国本土设计对中国文化的新诠释,也是当代中华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新体现。本文在厘定"新国风"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时装中的"国潮"、特定情境下的"汉服"及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的设计表达形式,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及服饰流行相互融合的角度,阐述新时期"新国风"服饰时尚的文化表达特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支持,项目号19ZD23;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体系以展现民族和个人的"自我",成为社会和民众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国风"服饰时尚大量涌现,设计师群体以中国作为核心主题,凭借各自独特的生活体悟、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段进行了大量创作。

中国服饰

  一、新国风时尚的流行现象及相关概念

  近年来,一系列以中华文化传承为指向,以国风视觉为设计焦点和创作灵感的影视、音乐、游戏、动漫作品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持续不断的文化输出将"国风"推向热点。同时,当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服饰已经跨越了生存的需要,审美情趣成为更为重要的着装动机,更是促成以体现中华民族群体"自我"观念的新国风时尚成为热点话题,一时间在时尚领域中,与之相关的国潮时装、汉服、国风婚礼服饰成为新时代国人争相追逐的时尚。

  "国风"原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语境下,其词义所指更加广泛,且具备时代特色,是对融合中国元素与时下流行的时尚风格的概括总结,本文认为将其称为"新国风"则更为合适。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流行风格,当下新国风时尚包含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强调中国时代新生的全新面貌,以凸显中国开放、自信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因此,本文所论的新国风服饰时尚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指由中国本土原创的,以现代流行为基础,以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中的设计元素为特征,符合当下时尚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服饰集合。

  二、新国风服饰时尚的设计表达形式

  当代新国风服饰时尚主要体现在时装中的"国潮"、特定情境下的"汉服"及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三种服饰类型当中。

  1. 本土设计与突破:时装中的"国潮"

  "国潮"是由国人自发创造的词汇,其中"国"即为中国,"潮"则是彰显原创、个性和先锋的设计理念。当下时装中的"国潮"是本土设计师基于中国精神、时代记忆、文化基因、社会生活等基础上的服饰创作,设计表达形式主要表现为中国情结下的民族共情设计、文化土壤下的内容元素设计、怀旧心理下的经典焕新设计和当代生活下的时代特色设计。

  (1)中国情结下的民族共情设计

  所谓中国情结下的民族共情设计,听上去很抽象,其实就是指能引起国人共鸣、情感共振的一种设计表达手段。尼尔森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指出:"随着民族情怀上升,68%的中国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情怀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是国货崛起的核心驱动力。"(张贵东《服装:充满变数无限可能》,《中国纺织报》2019年12月27日第003版)2019年,国内某运动服装品牌在服饰款式设计上首先突破了原品牌单一的运动风格,服饰造型和品类愈加丰富;其次汉字元素"中国李宁"被反复使用,在服装中形成了设计焦点,视觉表达强烈。而在2020年春夏系列中,其对设计素材的处理则更灵活多变,该系列以代表中国精神的"国球"乒乓为设计要素,鲜明的撞色设计营造出浓烈的复古氛围,同时乒乓球、球拍图案又以抽象的图案形式组合出一种未来主义风格。无论是汉字、乒乓球、李宁的人物形象,还是象征五星红旗的色彩运用,都是足以勾起人们爱国情怀的设计要素。可见,随着国潮时装的设计愈加成熟,中国设计不仅能够响应不断觉醒的国民文化和爱国情愫,更是实现了中国文化、流行文化和现代时尚的有机融合。

  某男装设计师品牌2020春夏以中国航天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设计作品

  

  (2)文化土壤下的内容元素设计

  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是有记忆的历史、有意蕴的当下。服饰本身作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内容性和故事性。同时,中华文明作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着必然的连续性,因此在当代中国风格服饰设计的文化表达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传统文化,也需要更加重视现代文化。(卞向阳《论当代中国风格服饰设计的文化逻辑与设计思维》,《服装设计师》第C1期,第94-95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且不断流动的文化土壤下包含着无数可被提炼的内容元素,国潮时装设计中就包含了对历史经典元素、民俗非遗元素、现代文化元素等一系列中国文化要素的创新设计。

  2020年,中国某男装设计师品牌以中国航天文化为题材,将航天服结构上的组件和局部细节转化成时尚设计元素,通过大量的织带、口袋等细节设计,以白色、红色、大地色为主色调,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宇航风貌".时装发布更是结合虚拟科幻的置景,充分突出了我国航天科学精神。除却现代科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以直接或间接意象的形式应用到服饰设计中,也是国潮时装设计的重要手段。

  (3)怀旧心理下的经典焕新设计

  相当一部分国潮时装设计会采纳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元素,即一种以复古为主题的服装设计,所复之"古"因为与设计所处的时代具有时间差异而产生审美距离。同时,人类丰富的思想使得怀旧成为一种情结。尤其是在社会或者群体的辉煌期和困顿期,复古主题形成的怀旧情绪的展现成为人们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卞向阳主编《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143页)对于这一主题的处理和表达,有些品牌的设计形式是对古代元素的顺延式创新,是比较经典的复古主题创作,而这里所说的经典焕新设计则是特定时代批判眼光下的颠覆式设计,利用复古、怀旧元素诠释创新效果。

  品牌乌丫(UOOYAA)2019年春夏唐人街系列灵感来源于中西文化猛烈碰撞的中国城,系列以解构重组的设计语言表现文化的冲突感,其中包含斜襟复古条纹Polo衫,还有以李小龙经典着装形象为灵感的设计,代表李小龙形象的黄黑配色搭配国宝熊猫形象,完成了针对某一特定时代、特定人群整体着装形象的复古设计。乌丫2018年秋冬北京青年系列和2017年春夏文化宫系列均是基于复古风貌的怀旧设计,以对旧时代风格的怀念来表达一种感性的时代生活。品牌LUMINOUS2021年春夏作品,采用中国红和经典中山装式样作为中国符号的显性标志,是设计师针对某种经典的、特定的服装形式的复古设计,是对经典中山装式样的时尚改良。

  杭州国际时尚周首届高校汉服节总决赛现场供图/田占国

  (4)当代生活下的时代特色设计

  创作往往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当代新国风服饰设计也包含了扎根新时代的特色设计。太平鸟男装与"今日头条"媒体联名的设计作品,以聚焦当代社会热点事件、热门符号、生活方式为设计要素和灵感,是考虑当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作为设计语言的创作手段。

  2. 仿古设计与再现:特定情境下的"汉服"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伴随着汉服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文化体验活动越来越成熟,穿着汉服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包含汉服时装秀、汉服节、中国华服日等,在这些特定情境下,汉服作为现代设计的一部分,以创作者和受众的仿古情结和热爱为出发点,通过对古代装束、古代氛围的模仿、演绎和营造,传达出浓烈的东方韵味。

  如今,汉服设计并不是完全的复原古代服饰,而是以当代视野针对中国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再现。其设计往往是通过借助历史中的符号来传达中华服饰艺术,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基因进行有选择的提炼,其次是基于时代审美进行创新性的设计,构成当代汉服时尚图景。对于这样的设计现象和创新表达,似乎可以逐步放松对于服饰遵循古训、复制还原的苛求态度,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当下汉服设计中复古与当代设计的重叠部分,创作者可以从优秀的历史主题和题材中进行当代汉服设计,观者则可以从各自偏爱的角度评价和吸纳。

  3. 改良设计与创新: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

  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设计也是新国风服饰时尚的重要表现,是针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服饰的风格塑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异彩纷呈的礼俗文化,通过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新逐渐形成的一个个外化的视觉载体。婚礼是我们人生礼仪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是建立在中国意蕴下的传统婚礼服饰的传承与顺应时代的改良,设计作品往往可以强化其文化符号的延续创新。

  精神和形式的继承与变异是复古主题服装进行设计整合时的着眼点。没有继承,所谓对"古"之"复"就无从说起;没有变异,就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时尚美学的新作品。(卞向阳主编《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为了使传统与现代审美对接,设计师在保留经典样式的基本廓形之上,对服饰设计要素中的色彩、图案、局部、面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良与创新,在复古之外赋予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更多时尚可能。

  三、新国风服饰时尚的文化表达特征

  新时代背景下,新国风服饰时尚的文化表达是建立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跨文化情境下的设计创作。

  第一,根据文化的定义,广义是指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75页)其实,服饰本身就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产物。新国风服饰时尚设计,是从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主题中淬炼和提取,它的设计中既有器物层面的服饰物质构成的应用,也包含有制度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形神兼备式的写意表达,是以显性符号和隐形内涵并举的形式构建的新国风时尚。

  第二,根据文化的特质,其文化本身的动态性使得当代新国风服饰设计的创作背景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体场域之中的。从传统文化角度进行素材整合使得作品具备审美距离,引人入胜;而新国风时尚,其中的要点还包括时尚与潮流,是基于当下新时代的审美,以现代文化和生活作为灵感,作品往往引发热点。

  第三,根据文化的体系,当代新国风服饰时尚应该被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熏陶下的。首先,新时代的中国本身就处于文化交融的跨文化情境之中。这些时尚创作者们是生活在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他们早已不自觉地受到众多设计思潮或设计体系的影响。其次,从选取主题的角度来说,当代新国风服饰时尚是在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下,展现中国多民族特性和多样的文化特性的文化表达。

  四、结语与展望

  新国风服饰时尚作为连接中国文化与当下时尚审美的风格服饰,在国潮时装、汉服设计和中国风格的婚礼服饰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分别对应了本土设计与突破、仿古设计与再现、改良设计与创新三大视角下的设计表达,形成了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跨文化情境下的文化表征。

  新时代中国服饰时尚中的新国风,正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中,在机会与竞争中砥砺前行。设计作为新国风时尚的核心,是其未来发展中应当考虑的重点。目前新国风服饰在设计表达上还存在符号单一化、设计手段同质化等问题,未来还有诸多发展空间,需要在设计表达上进行深入挖掘和展拓,即便是针对同一主题或同一元素,也应该多层次展开,提供丰富的设计路径。新国风时尚既代表着中国本土的设计实力,也是一种外向型的、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时尚风貌,发展中国服饰时尚体系中的"新国风"建设,必然在树立国家形象、建立中国时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来源:卞向阳,李林臻。新时代中国服饰中的"新国风"时尚[J].美术观察,2021(02):23-25.

中国服饰论文范文第二篇:浅谈中国服饰中的美学意蕴

  作者:任安静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服饰是生活日用品,用于遮身蔽体,它本身并没有美与不美的区别和界限,其美学标准来自于评判它的人,人们的生活观、审美观以及价值取向决定了服饰的审美内涵。服饰的变化与社会的美学变迁是紧密相连的,衣裳是美学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人们的审美偏好一定程度表现在服装上。探讨服饰中的美学意蕴,有助于未来通过服饰研究社会中存在的美学问题和审美变迁。

中国服饰

  一、服饰的作用之美学象征

  从服饰上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发展程度。服饰的审美内涵和精神要素都与当时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匹配。每一个阶段的社会所体现的历史文明层次、科学技术水平和审美习俗都在不同精神内容的服饰中得到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服饰制度在文化体系中具有象征作用。古代服饰作为一种彰显的审美文化的工具,有助于各阶层各安其位、有序可循,国家长治久安。他们用不同的色彩及装饰图案来代表官职品级的差别,以服饰的材质及配饰来标识着装者的尊卑,透露出社会审美观念。衣着服饰在现当代美学传播与沟通方面的作用仍有增无减。

  服饰的变化与发展似乎是偶然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服装之间好像没有关系,但我们把这些看似无序的偶然因素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来看,把时空放大即可提炼出服饰的普适规律。服饰具有象征和标识功能,着装传达主观感情和态度。世界各民族的服装可以归纳为几种制式:最初的形式有缠腰布、裙子、卷衣、直身长袍等,缠腰布主要为非洲人、中南美洲人、印度尼西亚人使用。覆盖装身中的裙子最早是男性穿的,例如古代美索不达亚米的苏美尔男子穿羊毛裙、古希腊青年男子穿埃克斯密斯短裙。卷衣是产生优美褶皱的服装。覆盖装之直身长袍以亚洲民族为代表,如中国的袍服、日本的和服。我们要读懂人类服饰的发展,首先需要掌握服饰的装身方式,服饰的装身方式无论是从用制式,还是从外形都能够明显区分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服饰,这是服饰适应机能的需要:适应环境、适应需求、适应风俗、适应审美文化。

  二、服饰的审美内涵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任何服饰都是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共同创造出来的,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承载着文化继续前行,它不仅反映穿着者的性别、种族、群体身份,还作为一种展示媒介,传达一定的美学信息。人们运用以往的经验、知识、想象、情感和感受等,分析、判断服饰,然后做出自己的审美评价,通过服饰表现自我、展示喜恶、吸引异性。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不仅体现他的文化修养,还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状态、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时代风貌,它不仅反映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还体现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从服饰的发展演变来看,服饰的鉴赏和设计相辅相成,促进服饰文化审美素质的提高,中国被冠以"衣冠故国"称号,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服饰的审美文化,历代都将其列为社会生活礼仪规范的重要内容,从百家争鸣时代起,很多文人学士就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及服饰,并强烈地表现出对于服饰的审美倾向。

  穆斯林女性以戴头巾为美,以此显示自己温婉贤淑,符合穆斯林推崇"顺从"的特征和含蓄、和谐的审美偏好。西方金融中心的精英们常备一件卡其色风衣作为身份的标识;伦敦街头的绅士总是手握黑色长柄雨伞,围着格子围巾;而黑色夹克和墨镜则是北京艺术家们的标准配置……一个人的衣着配饰不仅是个人审美品味的外在表现,更多的时候,人们将其视为一个信息交换渠道,通过服饰细节传递信息、观念、情感和态度,并在互动中得到反馈。俄罗斯总统普京偏爱黑色西服,政治生涯以狠辣著称,着装随意但腕表的档次随着政坛地位的高升而提高,曾说:"我想要莫斯科的政府、地方政府和饿联邦境内的联邦行政机关,像瑞士表一样不停地运转。"在国际论坛上,随着国家之间交往日益多元化,出席人员对着装的搭配也越来越巧妙。有的注重外套和西装,也有人乐于研究帽子和胸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典型装扮是一身素色西装套裙,手拎黑色手袋,戴珍珠项链,出席各种活动时大同小异,但帽子的搭配却颇有学问。帽子已成为她的符号,不用露脸人们也能一眼认出她来。

  三、中国服饰中的美学意蕴

  (一)古代服饰的基本特征

  概括来讲,中国古代服饰有几点明显特征。第一,强调服饰与人、与环境相互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着装必须和天地(乾坤)相统一,于是产生了上衣下裳,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地。繁杂、严格的冠服制度,规定服饰的选定必须符合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等。此外,服饰的组合搭配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定。第二,注重服饰的精神功能并赋予其道德、美学意义。中国服饰在萌芽时期,就被统治者纳入了"礼"的范畴,用服饰制度规范人们的衣着行为,人们各衣其衣、各安其位,服装被作为"严内外、辨亲疏"、增强统治权威的工具。第三,中国历代服饰是多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特征体现在战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隋唐的胡服、辽金元清的各民族服饰和近代的改良旗袍上。梳理中国的服装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的服饰美学不是保守封闭的,我们的祖先曾不断地吸取外来的优秀成分,以充实华夏服饰美学体系。第四,中国服装绵延数千年,服饰文化一脉相承。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变迁,服装的样式如何演变,中国服装的内在实质却始终未变,显示出独特的传承性。进入21世纪,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的精髓仍以崭新面貌大放光彩。

  (二)服饰中的美学意蕴

  衣服不仅是防寒保暖的工具,而且是一种国家制度,具有彰显个性与审美意识的作用,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人眼里,穿衣其实是一个美学问题。服装作为民族精神、文化和思维想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着一个时期大量的文化审美观方面的信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皇权至上思想致使皇帝衣冠无人可仿,所用图案、色彩独一无二;而官位等级制度体现在服饰规定上则表现为官服多红色、蓝色且布料上乘,并配有官帽;普通的平民服则多为灰白色,具耐脏特性,布料粗糙,至汉朝冕服上的日月星石图案则象征着自然万物。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型,封建传统文化向平等、自由理念过渡,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的服饰改革出现。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衣食住行的变化是中国审美倾向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直接表征,在清朝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款式简化,男子服从长袍马褂逐步过渡到西装,女子服饰以旗袍为主。总体来看,西式服装最先出现在东部沿海港口城市,沿海港口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所以沿海城镇穿着中山装和西服的人多于内地农村,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西方审美文化渗透的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明多样化,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根据服饰无需介绍即可知其代表着哪个国家,代表的民族文化、气质和精神,服饰的美学意蕴即显现于此。

  参考文献

  孙建华、阮广帅20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3期。

  王立20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机制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第5期。

  叮徐清2018《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 《河北学刊》第4期。

  胡华强、王国聘2018《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高迪2018《现代社会自由尺度与境界微探》,《戏剧之家》 第9期。

  高迪2018《浅析<百年孤独>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大众文艺》第14期。

  高迪2018《柏拉图文艺教育理论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第19期。

  高迪2018《哲学视域下的爱与美一柏拉图<会饮篇>》 ,《青年文学家》第26期。

  马焕兰20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文化观探析》,《大众文艺》第12期。

  吗焕兰2018《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逻辑》,《戏剧之家》 第29期。

  马焕兰2019《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网络问题探析》,《汉字文化》第11期。

  于婉华2018《试析生态美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今传媒》 第12期。

  于婉华2019《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相关措施及意义》,《汉字文化》第14期。

  张美红2018《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大众文艺》 第13期。

  杨广承2018《论金宇澄长篇小说<繁华>中的女性形象》,《青年文学家》第27期。

  杨广承2019《浅析西方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发展》,《汉字文化》第7期。

  崔媛媛2018《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研究》,《神州》 第29期。

  申长富20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刍议》,《汉字文化》第8期。

  黄子萱2019《从改革开放到不忘初心一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逻辑》 , 《汉字文化》第10期。

  杨广承2019《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当代生态文明》,《汉字文化》第10期。

  杨广承2019《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探析》,《戏剧之家》第24期。

  郭思路2019《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措施》, 《汉字文化》第23期。

  徐茜妍2020《浅谈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汉字文化》第4期。

  文献来源:任安静。浅谈中国服饰中的美学意蕴[J].汉字文化,2020(18):169-17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