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抹胸之纹样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3 共42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宋代女性亵衣之抹胸研究
【引言】宋代女性服饰风尚考察引言
【1.1 1.2】抹胸的界定与误读
【1.3】抹胸的演变
【2.1 2.2】抹胸常用之面料
【2.3】抹胸的色彩
【2.4】 抹胸之纹样
【第三章】宋代抹胸体现的女性身体意识
【第四章】宋代女性历史地位的还原
【结语/参考文献】宋代抹胸的特征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节:抹胸之纹样
  
  从宋代抹胸出土实物来看,除却单色即是植物花卉、几何纹样占最多,尽管出土实物非常有限,但也能够管窥到宋代纹样审美的独具一格。宋代服饰一方面喜欢直接运用纱、罗、绫等面料本身的织造图案而不加修饰,一方面会采用刺绣、印花等手法。因黄老道学对上层社会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成为此时审美追求的最佳境界,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宋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审美心理,因而也影响了服饰审美的风尚。
  
  一、植物纹样
  
  在出土的抹胸中,植物纹样的有两件,皆为花山宋墓出土,一件“芙蓉山茶梅花纹罗抹胸”,图案是一排芙蓉、一排山茶、一排梅花交替排列,花为折枝;另一件“菱形朵花纹印花绢抹胸”,即在黑色的印花菱纹内填以柿蒂小花,相错排列,花纹循环,且以朵花纹印花绢贴边。比起唐代祥瑞图案的运用,宋人装饰纹样中耕喜欢以写实花卉为主,谓之“生色花”,“宋代画院十分重视花卉作品,徽宗赵佶就是位花鸟画高手。所画各种花木杂卉如桃、牡丹、梅花山茶、石竹、木瓜之类。”“织物上所用的花卉图案题材与上述绘画相似。”
  
  在临安市场上,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窠时花,插把花、柏桂、罗汉叶。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兰花、水仙花、腊梅花。“又杭州城里卖花者,也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世,买者纷然。
  
  可见宋人对花卉的热衷。
  
  1.梅花
  
  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洁坚毅的品格和清幽脱俗的气质而为士大夫所敬重,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王安石就曾赞道过:”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更是因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而被喻为民族的精华和女子的端庄与贞洁。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不但吟之诗作其画,连纺织业也将梅花作为流行的图案印染或绘制于衣物上。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2.山茶花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茶花又名曼佗罗花(注:不是”曼陀罗“),道家传说中,北方曼佗罗星君手持山茶花,仪态万千,妙不可言,故世人又将山茶花称之为曼陀罗花。苏州拙政园的”十八曼佗罗馆“,其得名就源于此。茶花也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叶片翠绿光亮,冬青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艳丽、娇媚,给人们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是吉祥、长寿和繁殖的象征。
  
  山茶花喜温而耐冬,丰润端庄且坚韧、高洁、典雅,陆游《山茶花》也道:”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3.芙蓉《太平御览》:芙蓉一名荷花,生池则中,实曰莲。
  
  《尔雅》: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早在春秋之时,莲花纹就已成为了中国最早成系列发展的植物纹样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原之后,由于佛教对莲花的崇尚,使中国原有的图纹扩大了表现范围,被赋予更多的含义,有了更多的样式。
  
  《维摩诘经。佛国品》: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人于寂行,85《诸经要解》: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文殊师利净律经道门品》:人心本净,从处秽浊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华不为泥尘之所玷污87.
  
  除单独使用外,芙蓉纹亦常和牡丹、桂花组合成纹,借蓉寓”融“,借桂寓”贵“,取名为”荣华富贵“.4.柿蒂纹柿蒂纹,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因其中一些花纹的形状像柿子分作四瓣的蒂而得名,作为统织绣纹样,其以圆点为中心,四周分列鸡心图案,整个造型如同柿蒂,故名。《南宋杂事诗蓉塘诗话》:乐天诗:‘红袖织绫夸柿蒂。’柿蒂,绫纹也,88唐宋时较为流行,多用于绫锦及染缬。其设计形象美观、大方、装饰性很强、线条简单明快。《酉阳杂俎》载:木中根固,柿为最。
  
  俗谓之柿盘。89寓意稳固、结实。柿蒂很大。从柿花开落后,就留下一个相对大大的蒂,随着果实的生长,蒂一直紧紧护托着果实,直到果实的成熟都难分离,这在自然界是鲜有的现象,果实当中基本都没有很大的蒂而相伴相生的情形。柿蒂肥大而厚实,形态美观,一生与果相生相伴,预示着家族、国家等的坚实牢固、人丁兴旺、传承祥瑞。”柿“与”事“同音同声,故除单独使用外,还常常和”如意“纹一起,构成”事事如意“等吉祥图案,流行于宋元明诸代。
  
  二、几何纹样
  
  花山宋墓中,出土几何纹抹胸 3 件,分别为菱格纹与卍字纹。几何纹样是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作装饰的纹样。
  
  宋代织锦纹样中几何纹样种类有很多,常用于服饰和书画装裱。受织法的影响,纹样主要为规则的几何式,大致可以分为菱形、条纹和综合构成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加以传统的吉祥寓意,出现了”卍“字纹、双胜、龟背、锁子、盘绦、瑞花、棋格、联机、柿蒂、回纹、枣花、如意等程序化的几何纹样,这些几何纹也常作为花鸟纹样的衬地应用。
  
  1.菱格纹
  
  在花山墓中所出土带有菱格纹样的抹胸有:菱形朵花纹印花绢抹胸,以印花工艺用黑色印出菱形纹,菱纹内填以柿蒂小花,相错排列,花纹循环,并以宽 6厘米的朵花纹印花绢贴边(图 23);卍字菱格纹罗抹胸:图案主体是菱形,在菱格内为一个卍字,菱格外为联珠形成的菱形,四方连续排列。
  
  菱形纹是在由网格的进化演变中得来的,它是原始人类生产活动的图像化表现,它的产生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受到了编织的影响(如渔网和猎网的编织纹样)。
  
  以菱形为母题的纹样或图案是出现频率最高、组合形式最为丰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纹饰,它可追溯到高原早期陶器装饰纹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纹饰,也是后期演化”方胜纹“的雏形。菱格纹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与联珠纹、卍字纹、小花纹套用。
  
  2.卍字纹
  
  花山宋墓中”卍字菱格纹罗抹胸“,其图案主体是菱形,在菱格内为一个卍字。
  
  卍字在历代一直都被视为吉祥的符号,并且在古希腊、波斯、印度等多过均有应用。《辞海》:”卍字在梵文中作室利棘磋(srivatsa),被译为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上认为卍字是释迦牟尼佛胸部所现瑞相,为三十二相之一,作为万得吉祥的标志。
  
  唐时慧琳《一切经音义》认为“卐”字应以右旋为准,已开始作装饰纹样使用。在我国民间美术应用中,“卍”字纹即是卍字曲水,表示连绵不断,有单用也有“卍”字组成的连续纹样,意为连绵不断、万事如意、永无止境的吉祥含义。
  
  宋代织锦“卐”字通常和方胜、米字、钱纹、梅花、折枝等一同呈现,形成多种不同元素的比对,简洁有序却又生动活泼。
  
  三、动物纹
  
  1.凤纹
  
  北宋诗人毛滂在《蝶恋花》中咏道:“闻说君家传窈窕。秀色天真,更夺丹青妙。细意端相都总好。春愁春媚生颦笑。琼玉胸前金凤小。那得殷勤,细托琵琶道。十二峰云遮醉倒。华灯翠帐花相照。”说明歌妓所穿的抹胸绣有小小的金凤图案。
  
  《说文解字》: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山海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鹤,五色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胜,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见则天下安宁。
  
  《抱朴子》中对此解释: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96至宋代,凤凰的造型趋于写实和清新秀丽的形象,为鹦鹉的嘴,锦鸡的头,鸳鸯的身,仙鹤的足,大鹏的翅膀和孔雀的羽毛等,显得绚丽多彩。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98由于凤的高贵,凤纹也就被赋予美好吉祥的寓意,深得宋代女性的喜爱,凤纹也逐渐世俗化,并受到花鸟画影响,多与花卉纹饰相得益彰,且凤凰性情高洁,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99更是女子贞洁端重的象征。
  
  2.鸳鸯纹
  
  黄庭坚在一首小词《好女儿》中写道:“粉泪一行行。啼破晓妆。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凄惶。假饶来后,教人见了,却去何妨。”词中女子,大概思念意中人,却只能独自闺中,生怕见到抹胸上绣的那对鸳鸯而触景生情,以致不敢去仔细穿戴它。
  
  鸳鸯,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中国古代,最早将鸳鸯比作兄弟,南朝梁萧统编着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来表现兄弟赠别时的依依不舍;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
  
  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远兄弟的。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后文人竞相仿效。
  
  崔豹《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102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就有这样的故事: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103所以古人将鸳鸯视作忠贞、永恒爱情的化身,是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代表。
  
  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诗经。小雅。鸳鸯》歌咏: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104故鸳鸯也成为夫妻和谐,白头偕老的吉祥纹样。
  
  四、其它纹饰
  
  1.缀有珠子作为装饰,有文献记载到:北宋时程颐伯祖母至晩年家资悬罄而为义不衰,有儒生以讲说醵钱时家无所有,偶伯祖母有珠子装抹胸,卖得十三千尽以与之。
  
  本章小结
  
  宋代城市经济和商品交换比起唐代有了重大的发展,纺织服装手工业作为手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也同样如此,无论是纺织技术还是纺织工艺都高度发达,现代织物组织学上”三原组织“--即平纹、斜纹和缎纹至此均己具备,且出现大量服饰质料新品种和装饰纹样以及色彩染织的新技术,藉此也为抹胸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发生与演变同中国古代服饰史是同步的、契合的,只是由于社会两性的不同塑造,使中国服饰的演变中有了专属女性群体的文化特征, 服饰包括亵衣在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包括了抹胸在内的中国古代女性服饰形式、色彩、纹饰、材料以及等各个方面。服饰的外观反映人的性别属性,对应着人的心理欲求,衣着是一种强调”遮盖的过程“的”行为“,而”饰物“则突出了形体改变的美学意味。本章也正从这些方面探究,从而让读者对宋代女子抹胸有立体和全方位的认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