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泸西县汉族女性传统服装特征分析
【第一章】泸西县传统汉族女性服饰探究绪论
【第二章】云南泸西自然、人口、历史概况
【3.1 3.2】泸西汉族传统服饰溯源及其特点
【3.3 3.4】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相互影响与个案研究
【第四章】泸西汉族女性服饰文化特点
【第五章】泸西汉族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结语/参考文献】泸西汉族传统女性服饰文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缘由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累积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服饰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多彩绚烂的服饰,每当节日庆典时,这些各具特色的服饰便会“百花齐放”.而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但传统服饰的特色似乎不那么鲜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族服饰的变化相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是最迅速、最彻底的,以致于年轻一代很少见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在参与导师课题“我国云、贵、川、甘多民族聚居区传统汉族服饰”特色资源包建设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身穿传统服饰的汉族。这些服饰折射出了这一族群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导师提供的一组组图片立即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促使我带着好奇心前往云南寻找这些历史遗存。
考察中发现关于汉族传统服饰的资料少之又少,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全球化的影响使这里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的挑战,各地区文化相关部门将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文化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无形之中忽视了汉族传统服饰。因此,更增强了研究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念头和兴趣。
1.2 研究范围
首先,题目的界定。论文题目定为“汉族传统服饰”而不是“汉服”,是因为“汉服”在服装界及汉服运动中含义较多,备有争议。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服由此得名。[1]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①: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2],描述的是 4 件“雕衣俑”的服饰。当今对于汉服的名称,普遍存在两种定义:
一种定义是对整个汉民族服饰的统称,而另一种定义则是特指汉朝的服饰。前者强调其民族属性,即汉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后者则是特指汉朝这段历史时期的代表服饰,强调多民族服饰的共融。[3]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现代汉服复兴运动中的服饰只是纯粹的将汉代服饰拿来使用,虽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无形之中却模糊了人们对汉族传统服饰概念的理解定格在“汉代服饰”上。而本文所要研究的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传统服饰并不是汉代服饰的复制,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影响、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演变成现在的式样。为了避免与“汉服”混淆,文章采用“汉族传统服饰”表示日常生活中仍在使用的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其次,研究对象的选择。泸西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云南,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大多都是围绕各个少数民族进行,而且,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多个支系,每个支系的服饰也不尽相同。面对如此绚烂的文化,汉族在其中显得不那么鲜明,但传统服饰独具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泸西县有一支“小脚”柔力球队特别的引人注目,成员中有七名地地道道的山区女性,她们在舞台上演出的同时,将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展示出来,考察中得知,“小脚老奶”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穿着她们亲手制作的传统服饰来表现独特的汉民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将视线聚焦于泸西汉族这一族群来深入考察。
据《泸西县志》记载:男子已着时装,与现在服装无差异。[4]同时,田野考察所获取的男子传统服饰的资料也十分有限,有记载的文献资料更是凤毛麟角,泸西县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穿着现状亦呈现出“女着男不着、老着少不着”的特点。基于其服饰现状,本论文研究以女性传统服饰为主。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服饰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仅包含服装,也包含了发式、配饰、穿着方式、装扮等多种因素,也形象地传达着社会与历史所展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生产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更能体现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面貌和审美观念。研究汉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价值: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泸西汉族日常生活主体服饰的研究,揭示汉民族服饰背后隐藏的深刻意义。也就是要将服饰置于泸西汉族的文化、生活之中,以人的角度揭示服饰作为人际沟通媒介所具有的深层含义。同时,身处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在不断推进各自服饰文化及历史内涵的书写,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泸西汉族同样应当记录传统服饰的历史,认识和深入探索泸西汉族传统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泸西汉族传统服饰所折射出的文化含义。
现实意义:汉族传统服饰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随其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汉族文化的完美表现。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传统服饰也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服饰的风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了灿烂的文明,其艺术特色更是其它民族不能取代的。
因此,研究泸西汉族传统服饰,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汉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大多数人对汉族传统服饰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颇,或者是已经将其遗忘,认为已经不存在汉族传统服饰,或者汉族服饰就是现在身上穿着的已经西化了的衣服。所以,挖掘并分析泸西汉族传统服饰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汉族传统服饰文化,通过与少数民族服饰的比较,发现泸西汉族多元文化的特质。同时,可以为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对当今社会的汉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借鉴作用。
1.4 相关理论
服饰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了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服饰的研究也根植于众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对服饰的研究不能脱离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从中探索服饰所蕴含的内容与意义。本文基于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之下,运用象征性和人文精神的理论对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解析服饰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
1.4.1 象征性
人类的服装行为受人的主体意识主导,服饰所体现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的自我意识,它具有满足自我表现与审美的功能。同时,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服饰又具有象征性与标志性,既是个人身份的标志,也是人们社会身份与等级的象征。因此,服饰是一整套文化的象征系统。[5]
Susan B. Kaiser 《服装社会心理学》中的象征性是将人的外观置身于情境中,并试着了解他人外观与行为背后的意义,以及相结合所带来的社会效果。[6]
因此,象征性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所表达事物本身直面感知到的东西,而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产生的具有普遍性、暗示性、抽象性的群体性的思想意识,是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具有文化意蕴的暗示性文化符号。
汉族古老的图腾崇拜、祖灵崇拜等都属于汉族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符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传统服饰亦是如此,是具有丰富文化象征性意义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到服饰形制的右衽小袖还是对襟直袖,小到装饰图案和配饰的搭配,都蕴含着特殊地域群体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又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服饰,从侧面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生活轨迹。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能够根据服饰一眼确认出哪个人是彝族,哪个人是苗族,哪个人是壮族……甚至哪个支系都能分辨清楚,不会混淆、不会搞错,由此可见,服饰成了民族之间识别的标识,这些标识给人以视觉上的“信息”
判断,而“信息”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象征性意义才能使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服饰的象征性,对于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理解民族的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1.4.2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可以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解。所谓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关怀,既包括物质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二者相互依存。也就是说,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服饰是服务于人的物质产物,是文化外显的符号。虽然只是一件衣服,却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结晶和文化艺术的传承。张立文提到,“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以人的生命、生产、生活为本,使人的生命充满意义,生产更为方便,生活更为美好;它以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选取适合自己民族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所需要的服饰;它以对自己民族生命、生活的深切关怀,体现自己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它是体现一个民族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可以历经改朝换代,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符号标志之一的服饰文化则会传承下来。”[7]
可见,服饰现象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的外在物化形式,它所反映的历史与时代精神就是服装作为符号的本质内涵,而归根究底,是以人为依据、以人为核心、以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