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普遍问题。从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交通拥堵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张和小汽车快速发展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还没有一座城市能完全避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虽然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是许多充分重视交通问题的城市在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经验成就,并推动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这在当前浙江省及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中,值得认真借鉴。
二、宁波城市交通拥堵分析
(一)宁波城市交通拥堵概况
1、出行总量大,向心交通显着
由于宁波30多年的城市化一直是以组团型单中心圈层形态向外扩张发展,城市中心功能不断加强,以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特征的土地利用比例不断增高。在高强度的土地使用和开发下,中心区已经成为交通吸引和分布的重心,城市交通流向具有显着的“向心”特征。虽然北仑、镇海等组团独立发展,但受制于市区边缘组团发展不平衡和新城发展较慢,城市向心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2、车速逐年下降,拥堵逐步蔓延
在通勤高峰时段城市干道平均行程车速分布上,近年来宁波城市主要道路平均行车时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主城区内部主要道路平均行车时速为20.9公里,其中中兴路、柳汀街-药行街、解放路等核心区主要道路平均行车时速不到15公里,部分路段时速只有11.6公里。
在通勤高峰时段城市重点交叉口交通流量分布上,观测的42个重点交叉口十分拥堵的比例为1/20(饱和度大于1)、拥堵的比例为1/10(饱和度大于0.9且小于1)、一般拥堵的比例为1/8(饱和度大于0.85且小于0.9)。核心区交叉口高峰期平均负荷度达到0.73,城市交通拥堵范围呈现蔓延的态势日益明显。
3、跨区交通出行显着,组团通道高峰拥堵常态化
受铁路、河流和高速公路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宁波市主城区道路网络系统的完善和有效的交通运行组织受到制约,使得组团间主要通道的交通流高度集中。目前宁波核心区与鄞州中心区之间交通压力最大,跨杭甬高速通道(宁南路、天童北路、钱湖北路、沧海路、雅戈尔大道)的平均饱和度超过1.近两年随着东部新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陆续迁入,宁波东西向跨世纪大道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早晚通勤高峰时段,跨世纪大道主要道路交叉口饱和度均已超过1.
4、公共交通结构不断优化,但总体滞后局面未根本转变
2011年调查显示,居民出行方式中公交车的出行比例仅为13.3%,远低于私人小汽车的17.9%和电动车的26.1%.近几年宁波公共交通出行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初步构建形成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四车一体”的城市客运体系。但公共交通总体滞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宁波主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为28%左右,吸引力仍然较弱。
5、小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宁波市小汽车停车受历史“欠账”等原因影响,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宁波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率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停车难”状况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2005年以来,市四区(海曙、江北、江东和鄞州)小汽车保有量从15.5万辆增加到2014年的62.4万辆,而市四区停车泊位仅从2005年2.57万个增加到2014年26.8万个,这意味着62.4万辆汽车需要争夺26.8万个停车位,从而导致占路停车现象严重,特别是占用慢行道现象极其普遍。
(二)宁波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居民富裕化和汽车产业政策带来城市交通需求的急速增长
由于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富裕化和汽车价格的逐步平民化,小汽车正由传统的奢侈生活资料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资料的一部分。宁波市六区近十年汽车年平均增长率约20%,私家车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25%,至2014年宁波市汽车保有量达到87.2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为65.6万辆,市六区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80辆,千人私家车保有量为286辆,宁波市小汽车基本进入家家户户。
2、公交优先政策导向作用不明确,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的交通引导政策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又受到种种牵制使之难以有效落实。以公交优先为例,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开通运营,公交专用道网络规模也已达到80公里,但由于人们出行习惯、轨道接驳配套不足、公交信号优先缺失等问题影响,宁波公交运力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常规公交单车运能仅有240人次/车/日,与其它城市的500人次/车/日,还有较大差距。
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远未确立。2014年在各种交通方式构成中,宁波主城区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为28%左右,远低于上海的49.9%和北京的48%.而国际先进城市这一比例一般在60%以上。
3、交通供需失衡矛盾日益突出,单纯增加道路设施已难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
交通供给的推进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步伐,导致交通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受益于城市化和机动化联动发展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城际和城乡客货运需求持续增长,尽管各城市均投入了巨额资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城市交通设施的供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交通设施供给的总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
从2005年至2014年宁波市六区道路总长度增加1.6倍,人均道路面积增加1.4倍,但汽车保有量却增长了4.8倍,私家车保有量增长了近8倍。供给的增加难以跟上需求的增长,单纯增加道路供给已难以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
4、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不协调,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时序不匹配
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是一个相互协同、相互推动的关系,但在规划上,城市交通规划未得到充分重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脱节,部分区域用地高度集中或功能单一,而交通支撑系统方式单一,区域交通需求与交通承载力不匹配,或是职住分离现象明显,出现上下班通勤时间内的潮汐交通现象,交通瓶颈突出。
另外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建设时序不匹配、相互脱节的现象,在城市用地已开发完成,就业岗位逐渐迁入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脱节,公交服务、道路建设、交通管理等配套措施建设滞后,人为加剧了局部地区交通供需的不匹配程度。
5、节点性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交通问题的引爆点
在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点、部分城市商业中心、城市中小学校及医院出入口和对外交通进出关键通道节点等区域,由于交通秩序混乱、地块出入口设置不合理或城市道路与对外通道等级不匹配等原因,使得上述区域成为常发性交通拥堵点,这些交通拥堵点造成的交通瓶颈不断影响着城市交通的运行,且呈蔓延趋势,进而成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引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