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内在规律,是实现社会、经济高效性和永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最早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是美国,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率先实现了转变;原联邦德国于 60 年代、英国、法国、日本分别于 70 年代相继实现了转变;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中,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省于 80 年代,韩国于 90 年代,也相继实现了转变,从而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目前,海南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方式粗放型、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困扰,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海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科学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是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内容,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要前提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的高速增长,总体上属于一个落后地区的追赶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属于追赶型发展。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 3500 亿元关口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全省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着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建省前的 57.28 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 3702.8 亿元,突破了 3500 亿元关口。按可比价格计算,2015 年经济总量是建省前 1987 年的 19.8 倍,年均增长11.3%.
(二)人均 GDP 超过 6000 美元,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由低到高渐变的过程,从贫困走向富裕。2015 年海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818 元,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算,全省人均 GDP 由建省前 1987 年的 249美元提高到 6554 美元。根据 2010 年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收入分组标准,人均 GDP 在 3976-12275 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这说明海南已步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行列,标志着海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对差距,显现出追赶型经济增长明显特征。
(三)经济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 (W.Rostow) 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书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 6 个阶段,由先而后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当前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 GDP 在 400-2000 美元为经济的起飞阶段,2000-10000 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10000 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此判断,海南省 2015 年人均 GDP 为 6554 美元,正处在经济加速起飞阶段。
(四)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比超过半壁江山 ,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由建省前 1987 年的“一三二”结构转换为“三二一”结构。2015 年三次产业结构 23.1:23.6:53.3,与 1987 年结构 50.0:19.0:31.0 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26.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 4.6和 22.3 个百分点,特别第三产业快速提升占据主导地位。
二、制约海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尽管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但经济总量仍偏小。2015 年,全省生产总值(GDP)仅为 3702.8 亿元,在国内 31 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中排名第 28 位,只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
(二)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2015 年海南人均 GDP 为 6554 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10486 美元的 62.5%,与高收入国家差距非常大。从国内比较看,比全国平均水平 7990 美元少 1436 美元;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深圳人均 GDP 已达到 26071 美元,是海南的 4.0 倍。
(三)工业化水平仍很低
长期以来,海南对工业投入很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2015 年海南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是13.1%,工业化水平仍很低,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缺乏
海南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缺乏 ,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缺乏,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增长上呈现出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