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放射医学论文

CT、MRI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临床医学 作者:郝济森,张力莹,岳翔,
发布于:2021-02-23 共3237字

  摘    要: 目的 探讨CT、MRI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CT、MRI检查,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比较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的CT、MRI检出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均顺利完成CT、MRI检查,CT、MRI、病理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检出率分别为86.67%、90.00%、91.67%,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分析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可知,CT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为90.91%(50/55)、特异性为60.00%(13/5),MRI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为98.18%(54/55)、特异性为100.00%(5/5)。结论 MRI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优,有利于及时确诊此类患儿病情。

  关键词: 小儿; 肝母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小儿常见肝脏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此病发病初期患儿并无典型临床表现[2],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中晚期[3],因此将对临床诊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提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确诊病情是保障此类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4]。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是现阶段临床用于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5],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取舍二者仍存一定争议。本研究探讨CT、MRI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个月~4(1.32±0.18)岁。纳入标准:(1)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就诊时均表现出发热、腹胀、上腹部肿块、食欲减退/拒食、腹胀等症状,因疾病所需进一步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病情;(2)患儿对本研究中涉及的CT、MRI等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签署相关协议(知情同意书),且能够积极配合本次研究;(4)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其他肝脏疾病;(3)精神系统疾病患儿;(4)心、脑、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患儿;(5)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CT、MRI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2、 检查方法:

  CT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CT扫描仪,检查前为患儿提供0.5 ml/kg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镇静。检查时协助患儿行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双肾下极,参数设置包括管电压80~120 k V、管电流100 m As、层距5 mm、螺距1.0、层厚5 mm。待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将2 ml/kg碘海醇(300 mg I/ml)经肘静脉注射后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注射速率每秒0.6~1.5 ml,所得图像传送至仪器配套后处理工作站。MRI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ETOM Skyra3T磁共振扫描仪及配套体线圈,体位同CT检查。参数设置包括层厚3.0 mm、矩阵256×256、层距1.0 mm、视野(FOV) 320 mm×320 mm。首先予以横断面T1WI、T2WI、FSE-T2WI、DWI扫描,之后将0.2~0.4 ml/kg增强造影剂钆喷酸葡胺以每秒0.05~0.1 ml注入后行横断面、冠状面T1WI多期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记录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经CT、MRI检出情况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均顺利完成CT、MRI检查,CT、MRI、病理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检出率分别为86.67%(52/60)、90.00%(54/60)、91.67%(55/6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CT、MRI、病理检查情况比较[例(%)]
表1 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CT、MRI、病理检查情况比较[例(%)]

  2.2、 敏感性、特异性:

  进一步分析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可知,CT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为90.91%(50/55)、特异性为60.00%(3/5),MRI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为98.18%(54/55)、特异性为100.00%(5/5)。

  2.3、 典型图像:

  图1为1例男肝母细胞瘤患儿(4岁3个月)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图2为1例女肝母细胞瘤患儿(2岁5个月) MRI扫描及增强扫描图像。

  图1 a CT平扫示肝右叶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分叶状),病灶内部具有欠均匀密度图1b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可见病灶呈片状不均匀强化,内有迂曲走行的供血血管影图1c CT增强扫描门脉期图像图1d CT增强扫描延迟期图像

  图1 a CT平扫示肝右叶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分叶状),病灶内部具有欠均匀密度图1b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可见病灶呈片状不均匀强化,内有迂曲走行的供血血管影图1c CT增强扫描门脉期图像图1d CT增强扫描延迟期图像

  图2 a MRI扫描T1WI序列显示肝左叶低信号病灶(类圆形)图2b MRI扫描T2WI序列显示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图2 c MRI T1WI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坏死未见强化图2d MRI T1WI增强扫描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较周围正常肝实质低
图2 a MRI扫描T1WI序列显示肝左叶低信号病灶(类圆形)图2b MRI扫描T2WI序列显示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图2 c MRI T1WI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坏死未见强化图2d MRI T1WI增强扫描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较周围正常肝实质低

  3、 讨论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肝胚胎性恶性肿瘤[6],其由含骨样、软骨、胚胎间叶组织或胚胎性上皮组织构成,患儿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水肿等症状[7]。CT、MRI等检查技术是现阶段临床用于辅助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转移瘤等疾病混淆,加之此类患儿大多年龄尚小(1~2岁),从而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8],因此准确掌握影像学检查小儿肝母细胞瘤特点对诊断此病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可知,CT、MRI、病理检查对小儿肝母细胞瘤检出率分别为86.67%(52/60)、90.00%(54/60)、91.67%(55/60);进一步分析可知CT对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60.00%)低于MRI(敏感性98.18%、特异性100.00%),此结论与薛潋滟等[9]研究结果相符。CT、MRI检查小儿肝母细胞瘤征象如下:(1) CT:(1)病灶多发生在肝右叶,多为单发灶且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肿瘤边界多清晰、光滑,偶见边界模糊情况;(2)多表现为外生性生长且具有假包膜,可见坏死性出血、囊变、钙化等情况;(3)肿瘤表现出低密度/等密度;(2) MRI:(1)病灶边界清晰且呈类圆形;(2)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3)包膜多较完整,可见环状低信号影;(4)偶见斑点状钙化。

  但应注意的是,CT、MRI均属于无痛、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检查小儿肝母细胞瘤具有“十多、一低、一少”特征,且对病灶内部钙化情况、发病部位及形状等显示效果优于MRI;MRI对病灶包膜显示效果及检查安全性(辐射)更优,但MRI检查费用较为昂贵。因此提示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应根据疑似肝母细胞瘤患儿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后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湄景,王红,杨体泉,等.22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2015,3(43):316-319.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3.013.
  [2]王夏婉,高剑波,柴亚如.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6(11):1741-1747
  [3] 陈天忠,李涛,龙光宇,等.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1):1706-1709.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6.11.014.
  [4] 李向丽,师志磊,王飞.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98-200.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2.025.
  [5]张伟娟,杜妍妍,张向向,等.超声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J].肝脏,2017,22(05):448-450.DOI:10.3969/j.issn.1008-1704.2017.05.024.
  [6]李向丽,师志磊,王飞.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98-200.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2.025.
  [7]王艳萍.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3):468-469.
  [8]谢再汉,黄丽嫦,沈冰奇,等.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56-59.DOI:10.3969/j.issn.1672-5131.2012.03.018.
  [9]薛潋滟,朱铭,钟玉敏.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5):425-428.DOI:10.3969/j.issn.1006-5741.2011.05.009.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原文出处:郝济森,张力莹,岳翔,赵鑫.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J].临床医学,2021,41(01):14-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