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2458字
论文摘要

  一直以来,高中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要看学生考试的分数以及升学率。传统教育历来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致使学校不敢脱离分数和升学率从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各项教学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学发展迅猛,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给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带来革命,经济、社会效益不可预测。生物学在 21 世纪是否会占尽风骚?培养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1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巧妙设疑,有意地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寻找答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启发其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将收到可喜的效果。生物知识获取途径的改变,使生物教学变得灵活,满堂灌式的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学生却得不到实惠。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感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这就体现了学习生物的价值。让学生产生质疑而提出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喜闻乐见的成语、谜语和俗语,都是创设情境的好材料。例如,讲述“种间关系”时,课前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描绘成挂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隐藏在成语中的意思。再比如,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出食物链;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以种庄稼“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导出庄稼到底需要哪些肥料。

  2 通过创设联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创造想象就很丰富,他想象着用各种颜色的液体浇在报春花上,让它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来,如今达尔文当年的创造想象都变成了现实。

  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想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

  将 DNA 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

  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圆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可行。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 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是中学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深受中学生欢迎。高中生物中的“实习”“研究性课题“”演示实验”“小资料”“课外读”“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等栏目,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设置完成这些栏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以至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4 通过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是通过一节节“课”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将结论直接奉献。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打破思维的旧框框,富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把学生的答案都集中到与自己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问,不可嘲笑学生的问题“可笑”“古怪“”钻牛角尖”,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造性思维的“火苗”。

  事生于虑,成于做。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苗”,还要用实验、逻辑推理等来证实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性,从而使“火苗”能够延续与发展成“火花“”火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最好将启发法与发现法结合起来。因为,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是启发法;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是发现法;从教学和学习两方面看,是启发———发现法。启发是为了发现,发现必须启发,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教师要在发现的要求下去启发。启发———发现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呼小明.新课程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07,5,1.
  [2]周兴盛.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6.
  [3]徐平林.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D].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03,11,1.
  [4]吴青.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10,4,1.
  [5]葛孚瑾.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6,10,10.
  [6]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04,4,1.
  [7]李鹤.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2,5,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