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把提出学习任务, 视为整个模式设计的核心和重点,要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目标、任务, 使学习者在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确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 结合新课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开放式信息资源,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创新思维的激发需要一种比较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氛围。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意识,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能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创新的观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只有一个人对某种事物表现出兴趣的时候,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够发挥潜力,发挥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中,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棵具备教材所描述的的特征的绿色植物,比如石榴盆景。 当学生看到这颗漂亮的盆景时,他们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都在认真仔细地观察。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看石榴是有哪几部分构成,并仔细地观察这几部分。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自然就变得灵活了。 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被激发了, 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
(一)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不像传统教学观认为的那样, 是一种比较 “孤立” 的个人竞争行为, 而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品质, 并完成自己知识意义上的建构。 即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 从活动的个体看,学生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 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被动的观众, 更不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从活动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 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之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个要素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产生一种“合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显然,建构主义教学过程观已经超越了传统教学观的狭隘, 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的作用。 既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又充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既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 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开发。 这种教学过程观更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二)在主体参与中建构知识
“主体参与 ”既是学生的全员参与 , 也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 不仅要从行为上直接参与,更应该从情感、心理、思维上参与。 只有这样, 主体参与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中参与情境的创设,对主体参与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作用。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 以调整学生心理, 形成参与欲望。 教师要不断调整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 只有在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 不仅是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 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 虚与实之间的转换, 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 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推广,生物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已成为当今生物教学改革的趋势。
由于运用到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性、 直观性和趣味性,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 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 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因而可以有效地突破生物学教学难点,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 一般中学没有这种条件。 但我们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侵染细菌的过程, 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再如,在必修三模块中,有许多与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知识点就是重难点,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 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 就极需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 软 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通过 CAI 软件的演示,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
总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因材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帮助每个学生最终都能相对独立地完成知识的“有效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