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各种“度”的把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5 共2537字
论文标题

  事事有度,适度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度 ”,指的就是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在程度上的恰当而有效的控制。 一节好课,无疑是“度”的恰当处理的结果。 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者的把握不当超过了“度”的界线或没有达到“度”的要求,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 把握好“度 ”,我们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比如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把握、教材的难度处理的把握、教学容量的度的把握、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把握等等。 这些“度”的把握是生物教学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把握

  教学中, 教和学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认为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其结果将似蜻蜓点水,收获无几。 相反,如果在不考虑学情和教材难度的情况下,把课堂完全地交给学生也将是收获无几。 这些做法都是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在以往,教师经常是尽量把知识讲全、讲深、讲细、讲透,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完全把学生放在了被动灌输的位置上,所以学生收获无几,甚至厌学,觉得生物学科太难,以至放弃,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要必须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安排,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就是主体,我们教师应根据学情,根据授课内容,把课堂交给学生, 但是我们教师不应完全退出, 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上,让学生充分、合理地去展示自己,而我们教师则根据演员的表演情况,合理地、适当地、适时地进行指导。 如果本节知识很难,或学生素质较差,那我们教师则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既轻松又快乐地学习。 而要很好地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接受层次和潜能挖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二、教材难度处理的把握

  教材的难度主要决定于教材中难点多少和性质。 难点是指教材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 哪些内容容易成为教材的难点呢? 其一是教材中内容庞杂,头绪纷繁的问题。 如蛋白质教学中的各种名词和过程。 其二是教材中高度抽象、空间构形十分复杂的内容。 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空间结构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受能力,如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蛋白质的结构等,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正确的空间形象。 而以上的难点要想解决,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握授课的深度,并且要注意多收集一些信息材料,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恰当的辅助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学科。 相反,如果教师过度地使用自己收集的资源,则会顾此失彼,尤其是影响我们的正常教学进度。 例如,在核酸的教学中,核酸成分组成和种类的名称则是个难点,由于学生基础偏差,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所以即使是这样的问题, 我们教师在授课时也应该作为重点处理,否则一节课下来将是做无用功,因此,我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手上的导学案,彼此结合,效果很好,但是教师要注意,在此块教学中教学速度不能过快,要关注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三、教学容量的度的把握

  课堂容量,就是教师安排这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的教学内容。 适度的课堂容量,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 新课改的生物教材在编辑的过程中恰当地组织设计了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以便于合理地教学。 可是,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恰当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容量, 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 而怎样来完成这样的教学容量,使它变成学生的学习容量,这才是我们教师要完成的课堂教学目标。 然而对于我们教师在真正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在授课过程中插入很多的拓展知识,因为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相对于老教材而言都已经删除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会拓展知识,这样就使我们的生物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大地加大,以致无法正常地完成教学的目标,而学生在学习中负担也大,因此,我们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设计我们的教学容量,例如,细胞器的教学中,新教材并没有对其进行复杂的介绍,也暂不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掌握,因为教材的后面有它自己的安排,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此处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增加负担,从而扩大教学容量。

  四、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把握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过程, 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 ”

  学生在上生物课时,会不会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每个学生会像走进丰收的果园, 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呢? 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要通过学习探索,让更多的学生切实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这才是关键。

  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小组讨论、人人参与”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习题讲解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抽签进行答案的书写,但只是针对选择题的书写,抽取一定的组数进行板演,然后让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让他们自己对其能肯定题的答案进行公布, 如果他所公布的答案其余学生有疑问,则可质疑,再由原来肯定答案的学生进行解释, 而计分则是对肯定答案对的组计分, 最后如果班级有学生无法肯定的习题,则由教师讲解,最好再统计黑板上小组答案的准确度,进行适当的小组计分。 这样的习题课我一直在进行, 我觉得学生参与度很高,最好地就是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知识漏洞,并给予适当的辅导,真正地做到查漏补缺。 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知识容量来自己解决问题, 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生物教学中的各种“度”,这样会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