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社会实践创新与法律改革的互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276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金融创新对法律改革的促进作用研究
  【引言  第一章】社会实践创新的法律维度
  【第二章】法律的稳定性及其对社会实践创新的约束
  【第三章】社会实践创新对法律稳定性的挑战
  【第四章】通过法律改革促进社会实践创新
  【结论/参考文献】社会实践创新与法律改革的互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在法治社会发展进程中,法律改革与社会实践创新始终处于相互统一、相互冲突、相互适应的状态中,科学地认识社会实践创新与法律改革的关系,有利于清晰定位法律改革在社会实践创新过程中作用方式和作用范围。本文立足于金融实践创新行为,通过金融创新进而研究整个社会实践创新机制,发挥法律自身创新激励机制作用,降低法律改革的成本,提高法律改革效率。法律改革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作用科学社会实践创新,从而保证社会发展符合人们的价值需求和心理期待。

  直观上看,法律改革与社会实践创新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哲学概念,即约束性制约或者限制性创新,社会实践创新突破或者挣脱法律的限制,法律改革是对社会实践创新约束规范进行调整,社会实践创新是对约束规范的突破。有别于其他社会实践创新,金融实践创新特别易于模仿和复制,金融创新对法律改革推进作用特别明显。从价值论讲,法律改革是法律能够为社会实践创新提供持续性制度保障,法律决不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报警器,通过法律改革消除社会实践创新行为带来负面影响,才能保证社会实践创新不偏离正确轨道。

  本文依据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规律和法律改革的特点,重点研究了金融创新和法律改革之间关系,正确定位法律改革在社会实践创新中位置,分析了二者之间统一与冲突对立统一关系。从推进科学、积极社会实践创新角度出发,强调了法律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从社会实践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法律改革所需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提出具体法律改革路径和方式,从而促进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体社会实践创新进步。通过优化社会实践创新法律评价标准,说明静态下的法律实施应当符合动态社会实践创新发展需要,总结出法律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实践创新的综合理念和具体方法。以开放性选择视角,针对社会创新实践特点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明确法律改革应当从立法、司法和执法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法律能够及时有效当地对社会实践创新做出必要的反应和调整。从金融创新领域说明了解决社会实践创新与法律改革矛盾的最根本方法是增强法律创新激励机制作用,从道德、经济两方面增强法律自身发展进化能力,提出了增强法律改革动力的具体路径,期望为当下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提出理论支持和具体实践做法。


  参考文献:
  
  图书文献:
  
  1.陈景辉:《法律的界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颜阙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4.刘星:《法律是什么: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5.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8.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9.[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10.[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
  1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12.[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版。
  13.[美]朱尔斯?科尔曼:《原则的实践:为法律理论的实用主义方法辩护》,丁海俊译,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14.陈金钊:《法律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15.刘德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 年版。
  16.王振东:《韦伯:社会法学理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7.[美]杰里?马肖:《贪婪、混沌和治理》,宋功德译,商务印书馆 2009 年版。
  18.[英]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19.李宁:《社会法的本土化建构》,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版。
  20.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21.关保英:《行政法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期刊文献:
  
  1.张钰:《道德与法律:浅析卢梭的治国之道》,《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年第 3 期。
  2.沈仲衡:《西方法哲学利益观述评──兼论利益在法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当代法学》2003 年第 5 期。
  3.王海明:《公正类型论》,《东南大学学报》2006 第 2 期。
  4.张文显,李光宇:《司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衡平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1 年第7 期。
  5.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 年第 2 期。
  6.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 年第 3 期。
  7.韦志明:《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青海民族研究》2009 的第 3 期。
  8.支振锋:《从社会事实到法律规范──作为社会实践的法律》,《环球法律评论》2009 年第 3 期。
  9.杨利雅:《冲突规范性质的法理学分析》,《当代法学》2005 年第 3 期。
  10.严存生:《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2 年第 3 期。
  11.张舫,毛素梅:《面向立法程序的个人选择──公共选择视角中多数原则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12.刘作翔:《具体的"民间法"── 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 4 期。
  13.周旺生:《重新研究法的渊源》,《比较法研究》2005 年第 4 期。
  14.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法学研究》,1999 年第 1 期。
  15.李龙,刘诚:《论法律渊源──以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为视角》,《法律科学》2005 年第2 期。
  16.郑永流:《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 年第 2 期。
  17.侯健:《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湖南社会科学》2004 年第 2 期。
  18.王峰,郭庆珠:《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我国法治转型现实课题的法理解析》,《社会科学家》2005 年第 3 期。
  19.张晓红:《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多重维度》,《前沿》2012 第 19 期。
  20.王丽娟,刘薇:《实践理论探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年第 8 期。
  21.焦海博,范进学:《美国法律的工具主义改革及其启示》,《学习与探索》2012 年第 2 期。
  22.刘云林:《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论争的法伦理启示》,《伦理学研究》2012 年第 1 期。
  23.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年第 4 期。
相关标签:社会实践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