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林良作品中“浅语的艺术”的内涵与构建路径(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3 共8603字

  (2)比喻比喻在儿童文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让作品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比喻是在两种事物相似性的基础上寻找关联,引发想象,达成理解。我们以《绿池白鹅》为例,看林良先生采用了哪些比喻。白鹅一亮相,林良先生就说:白鹅从竹林里走出来,像一个穿白袍的国王。[6](P6)白鹅的美丽与高贵立即如在眼前。白鹅划水时,“身体轻轻的,像一艘白色游艇,在水上绕了一个小圈子。”[6](P12)白鹅游过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尊敬地看着他,像看白色的小军舰开进了港湾。”[6](P16)“池水碧绿,白鹅的羽毛像雪。”[6](P18)两只白鹅回家之后,“绿池在暮色里罩上一张浅黑色的网。”[6](P35)在林良先生的作品中,比喻焕发出了更为迷人的光彩,让作品更有美感,更具有感染力,其艺术性有其高贵善良的独特之处。

  (3)排比“不行。你看外面,天那么黑,风那么大。”汪汪低声说:“妈妈,妈妈,挨饿就是这样吗?受冻就是这样吗?我要跟妈妈一起挨饿,我要跟妈妈一起受冻。”[3](P9)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在《小纸船看海》里,红纸船漂进了大溪里。“岸上有村庄,有稻田,有农人,有牛,真好看哪!”[7]

  白纸船漂进了大河里。“大河里比大阴沟里亮得多,看得见蓝蓝的天,看得见绿绿的树,看得见白白的桥。”[7]排比手法起到了很好的描述景物、抒发情感的作用。重复、比喻和排比是林良先生在图画书创作中最为常用的三种修辞法。此外,他还信手拈来地运用其他修辞法。

  (4)拟人林良先生在《小动物儿歌集》中大量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把青蛙比拟为跳高、跳远运动员,蜜蜂应该在台北市开一家糖果店,蝴蝶是穿花裙的漂亮小姐,蝉是个胖胖的歌唱家,螃蟹是赛跑运动员,金龟子是国王身边的卫队,蚂蚁去坐公共汽车。拟人的手法在儿童文学中使动物具备了人的行为或者情感,使孩子们找到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5)婉曲法对于汪汪的描述用婉曲的修辞法,更是充满了“爱的味道”和诗意。“他像爸爸,很喜欢妈妈;也像妈妈,很喜欢爸爸。他跟爸爸、妈妈一样,很爱这个家。”[3](P3)原文以婉曲的方式很巧妙地表现出“爸爸很喜欢妈妈,妈妈很喜欢爸爸”的意思,很简约又很厚重地描绘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效果方面,婉曲的言辞往往比直接的诉说更容易感动人心。

  (6)双关汪汪主动要出去捡树枝,妈妈摇头说:“小孩子出门我不放心。这么坏的天气,正是大家说的,连狗也不出门。”[3](P8)“连狗也不出门”在这里构成了双关,带来了很幽默的阅读趣味。另外,在《我要一个家》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小狗“哀哀”的名字本身就是双关:一方面哀哀很小,不会汪汪叫,另一方面是形容他悲惨的身世。在这里,双关给读者以凝重的同情心,来关心故事的发展、小狗的命运。

  2、艺术构思。

  林良先生笔下的故事有着鲜明的“林良式构思”,在读者心中营造着一个个美与善的世界。正如林良先生在《我要一个家》的后记中所言,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要用浅显的文字写一个令小读者“揪心”的故事,有相当的难度。[8]林良先生的艺术构思有两大特色。一,设计戏剧性冲突;二,进行“善的演示”.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首先,林良先生善于在故事中设计戏剧性冲突,让情节充满了悬念和张力。比如在《我要一个家》这个故事里,小狗哀哀身世凄凉,常常在睡梦中唱着《我的家庭真可爱》,一直到哭醒,哀哀有想要个家的强烈愿望,但他又一再遇到挫折。“哀哀能找到自己的家吗?”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这就是故事的戏剧性冲突,林良先生非常成功地让读者们的心“揪了起来”.在《汪汪的家》这个故事里,汪汪和妈妈在家里挨饿受冻,两天没吃东西了,只能喝白开水。“爸爸能够及时赶回来吗?”读者的心被“揪了起来”.等爸爸回来了,准备“舒舒服服地坐在火炉边烤烤火”、“好好地享享福了!”这时汪汪轻轻地喊了声爸爸,说“我们还不能关门。我还要出门。”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汪汪要出门干什么呢?读者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绿池白鹅》这个故事里,第一只白鹅是只孩子们尊敬的白鹅,而后来的第二只白鹅是一只很可亲的白鹅。第一只白鹅会怎样对待第二只白鹅的到来?这是小读者们都拭目以待的事情。在以上例子中,林良先生恰到好处地设计出故事的戏剧性冲突,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更为重要的是,林良先生秉承“善的演示”的创作理念,其故事洋溢着善与爱的情怀,这构成了他鲜明的创作特色。林良先生的笔下大多是“好人”,正如他所言,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写好人”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而且可以透过“善的演示”这种暗示的方式来达成,不必仰赖“说教”……我们的工作是播种“善的种子”.[1](P97)《绿池白鹅》就是这样一部“善的演示”的作品。这部作品要处理的主题是“不妒忌”的美德。第二只白鹅到来,亲近小孩子的他很快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这就形成了与第一只白鹅的对立,似乎冲突就要引发。然而林良先生笔下白鹅相互欣赏,相互尊敬,以儿童文学所独有的方式,引发的是“和谐”.“两只白鹅在绿池的中央相遇。”

  “两只白鹅的眼光在寂静中相遇。第一只白鹅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亲热、和气、友爱。第二只白鹅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敬意、谦虚、真挚。他们同时张开白白的大翅膀,拥抱起来。”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做法无疑具有示范作用,确实为孩子们处理冲突、解决冲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和范例。诚如林良先生所言,如果儿童文学作品像成人文学那样描写“妒忌”过分热心,会把一种“不良反应”介绍给孩子,不能不说是“粗心”.[1](P101)林良先生“善的演示”这一构思技巧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得到运用。“善的演示”的主要运作机制在于播撒爱心、尊重差异、欣赏对方、共入世界。除了《绿池白鹅》之外,另外两部绘本作品都彰显了这一理念。在《小纸船看海》这个故事里,两只小纸船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来自山上,作者是个小男孩,颜色是红色;另外一只纸船来自城里,作者是个小女孩,颜色是白色。大家都想找个朋友一起作伴,当两只纸船相遇时,他们就很自然地挨在一起了,而且,都想去看海。于是,“我们一起走!”“我们一起走!”

  两只小纸船一起去看大海了。这个故事当然完成了它的本来目的:告诉小朋友世界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它更有力地告诉小读者,应该找个朋友,朋友应该接受对方的差异,为实现共同的愿景而努力。

  林良先生的另一部作品《汪汪的家》更是一部“善的演示”的作品。在故事中,饿了两天的汪汪和妈妈终于把爸爸等回来了,然而在那风雪交加的夜晚,汪汪还要出门,因为他记得前村的张伯母把六天的粮食分给他们一半,他们也已经饿了两天了。于是汪汪一家立即出发了。这种“爱的演示”确实比说教更感人,更有效果。

  (三)独到的人生智慧与人生境界。

  读过林良先生作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他的作品传递着不同一般的人生智慧,让人领略到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作品中所渗透着的人生智慧和作品本身达到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作品的“质地”.林良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之所以耐读,就在于他的作品直抵读者的心灵世界,饱含着他的人生智慧,让读者在他作品创造的境界中有所体悟、有所提升。这样的作品具有经典气象,这样的作家自然艺术之树长青。我们以他的几部绘本作品为例简析其中折射出的人生智慧与人生境界。

  从《我要一个家》,我们能够读出,作者认为同情心、爱心和信任是能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力量,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这个故事写的是一只流浪狗想要一个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黄狗哀哀是只没有家的狗,他想要一个家,看见有一户人家开大门,就赶紧跑过去,对走出大门的一个男人说:“哀哀哀哀哀!”意思是:“我爱你的家。”而那个男人听不懂,就说:“真好笑。你跟我凶什么?小东西!”看得出,作者在这里暗示,实际上自以为世界主导的成年男人根本没有理解力,也缺少同情心,这无疑值得向来自负的成人们深思。而后来真正改变哀哀命运的是那两个孩子,他们喜欢哀哀,他们把哀哀的叫声理解为“爱爱”,如此善意的解读是改变哀哀命运的解读。作者似乎在暗示,只有孩子才会让这个世界更好,只有孩子才会把这善意的同情心传遍世界。哀哀被孩子们接纳后,他的举动非常戏剧性,但又在情理之中。他欢呼完了,就扭身往巷子外跑,哀哀要去告诉他的狗朋友,他已经有一个家了。哀哀要跟他的朋友分享他的幸福和快乐,他有一颗爱分享的心。实际上,小狗哀哀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家的渴望,他对爱的感受很敏锐,他渴望爱。作者更是以自己的文学语言“呵护”着他。在林良先生的笔下,小狗哀哀的身上一直笼罩着一种温情。首先,作品给哀哀用的人称代词是“他”,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尊重。在描写他的身世时,只说“哀哀是没有家的狗”,不说“哀哀是只流浪狗”.没有家的狗惹人怜爱,而流浪狗显然具有贬义。哀哀对自己的命运很有信心,实际上是他对孩子很有信心。当他要去找一个家时,咪咪说:“会有孩子要你吗?”他说:“会会会,一定会。我明天就去找。”他连用了三个会,还加强语气说“一定会”,这表明他对自己、对孩子充满了信心。这里有感人至深之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给人以充分的信心和希望。作者的笔流淌着善良与温暖,他以“暗语”的形式传递着爱和希望的信息,他也给自己的读者以充分的信任,相信读者能够接收到他发出的善良的信号,这是他作为作者所独有的大智慧。

  林良先生深受欢迎的绘本故事《绿池白鹅》写的是两只“好白鹅”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言,“我真诚地希望我年轻的读者,都能像绿池里的那两只好白鹅一样:永远对别人怀着好意,而且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

  这是林良先生的人生智慧,更是他希望年轻读者能够达到的人生境界。《小纸船看海》这个故事看似是在讲述科学知识,借由两只小纸船的游历经历告诉孩子们世界上的水都到哪儿去了,实际上这部作品以隐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人生境界。两只小纸船有着迥异的出身:红纸船来自山区,白纸船来自城市;有着不同的经历:红纸船看过村庄稻田,经过各种溪流,白纸船经过阴沟,看过城市风景。但很自然地,走到大河里的两只纸船都不约而同地想找一个同伴。这一情节暗示着在人生的大河里人人都有找一个伴的渴望。两个灵魂可以抛开不同的背景与差异走到一起,很简单地互相陪伴着,小纸船是这样,人更是如此。两只纸船走到一起之后,他们一起去实现共同的人生目标:看大海,最后他们到了海上,看到了远远的地平线,“线的下面是大海,线的上面就是天!”他们感到幸福:“我们真福气!我们是两只见过大海的小纸船!”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经历,经历过大境界的人生自然是幸福的。在这里,我们读出了作者心中的大境界,这种境界不由得让人想起冯友兰先生提到的人的四种境界中的最高一层:天地境界。人如果能够融入宇宙,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待人生,境界由此大矣。两只纸船就这样载着小读者驶入了人生那天海一线的大境界。

  四、结语。

  林良用“浅语的艺术”对儿童文学做出了极为凝练的阐释,勾勒出了浅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的终极效果之间的巨大张力,也为批评家和研究者留下了巨大的阐释空间。儿童文学这一概念本身远非一个已经有普遍共识的现实存在,而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发展的语言构建物。在儿童文学这一概念构建的过程中,林良先生以他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长期的创作实践无疑给儿童文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提供了值得深思、可资借鉴的注解和范例。

  参考文献:

  [1]林良。浅语的艺术[M].台北:国语日报,2000.

  [2]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林良。汪汪的家[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4]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杜淑珍。儿童文学与现代修辞学[M].台北: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6]林良。绿池白鹅[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

  [7]林良。小纸船看海[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8]林良。我要一个家[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