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本是最具师范特色的学科之一。”“儿童文学的理念与语文教师的素养密切相关。”“儿童文学的文体教学可以补充师范生的知识结构。”[1]
王泉根教授用这三句话,有力地向人类印证了儿童文学广泛而深刻的价值,向教育者阐释了儿童文学在高师院校的重要性。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就是学生接受儿童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目前,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效性较低。基于此,研究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提升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培养具有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卓越儿童文学教师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表现。
( 一) 文学魅力挖掘不足,学生文学学习兴趣不高。儿童文学是富有儿童情趣的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环境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等,致使儿童文学魅力彰显不足。另外,教师对儿童文学自身魅力挖掘不足,使学生无法从儿童文学教学中获得快乐的享受和美妙的体验,无法深切感受儿童文学的潜在魅力,致使学生文学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儿童文学学习能动性。
( 二) 实践知识涉略不足,学生文学知识结构失衡。儿童文学是属于儿童的文学,它的学科基本理论并不深奥。但是,高师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重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轻儿童文学实践知识,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过度强化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对儿童文学实践性知识涉略不足,致使学生儿童文学实践性知识贫瘠,缺乏儿童文学实践智慧,学生儿童文学知识结构失衡。
( 三) 文学活动形式不足,学生文学表现能力薄弱。
高师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儿童文学活动形式不足、呆板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课内外活动,而且儿童文学课内和课外活动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学生无法在儿童文学活动中得到最有效的锻炼,提升自身的文学能力,致使学生儿童文学表现能力薄弱。
( 四) 经典作品推介不足,学生文学综合素养匮乏高师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中,教师对古今中外经典的儿童文学着作和经典的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推介不足,使学生无法阅读和欣赏到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着作和经典研究论文,无法更好地浸润到儿童文学的世界里,无法潜移默化地获得儿童文学的感染和熏陶,无法有效地获得儿童文学丰厚的学科素质和文化底蕴,致使学生儿童文学综合素养匮乏。
二、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 一) 学校对儿童文学教学认识不足。
这是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学校对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和实施调控意义。学校对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大多数学校把儿童文学教学仅仅看作是一种文学教育,忽视了儿童文学教学的多元价值。
( 二) 教师儿童文学学科水平参差不齐。
这是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关键原因。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师学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学科水平很高,他们一边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一边进行儿童文学科研,已经把儿童文学作为自己的学术追求,准备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有的教师学科水平不高,只是因为学校缺少儿童文学教师,他们又曾经学过儿童文学这一学科,所以才临时上阵,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不是他们科研的对象,完成教学任务是他们与儿童文学唯一的交集。
( 三) 学生个体间“多维”差异性的制约。
这是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直接原因。从客观角度来说,学生个体间的智力遗传、家庭背景等维度都存在差异性; 从主观角度来说,学生个体间的个性、学习动力和能力等维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反映,进而影响儿童文学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多维”差异性,必然导致儿童文学教学效果不高。
( 四) 外围教育力量的缺失。
儿童文学教师是儿童文学教学的唯一教育者,学生自身、家长等外围教育力量被隔绝在教育者之外,这是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间接原因。高师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但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制限性,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学生具备满足职后儿童文学教学需求的全部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