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葛翠琳作品鲜明的创作风格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598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葛翠琳童话世界的特点探析
  【引言  第一章】葛翠琳童话的创作溯源
  【2.1】葛翠琳童话纯美的精神境界
  【2.2】葛翠琳作品鲜明的创作风格
  【2.3】葛翠琳童话虚实的形象刻画
  【2.4】葛翠琳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
  【第三章】葛翠琳童话的价值与局限
  【结论/参考文献】葛翠琳童话创作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二)鲜明的创作风格
  
  在葛翠琳的童话作品中,她展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许多以民间童话故事或民间传统艺术为依托的童话故事,以及纯净抒情的童话故事,展现了葛翠琳的鲜明的创作风格。
  
  1.摇摆:童话世界的结构
  
  所谓的摇摆,简而言之,就是与文学创作中常说的“反复”的意思极为相似。曹文轩曾将“摇摆”以一种学术概念引进到了文学理论当中。曹文轩在《小说门》中以一章的篇幅对摇摆的观点做出了阐释,他提出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所在,“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①曹文轩的“摇摆”在童话故事中依然是受用的。摇摆让童话中的不同形象不断地相互对立和冲突,并凸显形象的特点和变化,推动故事的发展。葛翠琳在创作童话作品的时候,将故事呈现出摇摆的态势,如同一个钟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巧妙地设置,故事情节从一个点摆向另一个点,再从另一个摆向一点,这种来回往返可以展现童话人物内心情感的摆动,使得形象富有真实感觉,因为人真实的情感就是摇摆不定的。
  
  葛翠琳在童话的情节设置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在假设的摇摆中产生回旋和起伏。童话故事的形象在遇到两难的选择时,表面看似平静的内心会被这种选择打破,同时展现出最为本真的心理状态。
  
  对于摇摆一词,同样也可以理解为童话故事在真实和虚假之间的摇摆,葛翠琳在创作童话的过程中将真实和虚假的成分处理得当,《春天在哪里》中,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来自真是的生活现实,对于冷风吹的天气,当然回想起春天的美好,因为春天有这温暖的天气、青青的绿草、美丽的鲜花和欢快流淌的小河。葛翠琳以的小公鸡作为故事的主角,按照葛翠琳设置的寻找春天的情节,小公鸡踏上了寻找春天的旅程,通过与小白兔、小蜜蜂、小青蛙和小鸟儿等的对话,最终寻找到春天的痕迹,证实了春天存在。故事中所有的形象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小公鸡真能和小白兔、小蜜蜂对话吗?当然是假的。如果把他们都换成现实中的人物,那就不是童话了,而是普通的小说了。小公鸡寻找春天的故事是对现实季节更替轮回的反映。《好心肠的人》中的主人公是“好心肠的人”,他很愿意帮助人,不怕苦和麻烦。但是每次帮助别人,反而都没有好结果,别人都不会感激他。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好心肠的人到处都是,葛翠琳将好人的形象作为童话的主人公,好心肠的人每次好心帮助别人,都没得到好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葛翠琳特意虚张夸大的。故事的目的在于要告诉儿童一个生活真实的道理,人有热心肠是好事,就怕帮助人的时候不动脑,最后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一过程实际上正映衬了洪汛涛在《洪汛涛论童话》一书中提到的一个规律,他用一个极为简单的公式列了出来“真→假→真”,葛翠琳童话创作源泉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这是一个“真”字。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加入幻想成份,加入设想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假”字,“假”是童话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假”字是区分普通故事和童话故事的分水岭。这公式中的最后一个“真”字,便是童话要干什么,那就是反映内心中的真实,反映真实的生活。童话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完成。
  
  2.民间:童话世界的养料
  
  “童话创作向民间童话学习也是一个方面,古今中外的童话多从民间童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有的就是在民间童话的基础上,发展、丰富、进行再创作的,结果产生了世界着名的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巴诺夫童话……在这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①这是葛翠琳在《作家谈儿童文学》写下的一段话。中国民间童话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们是中国历代人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每一个民间童话都展现着人们生活的现实或者精神的愿望。虽然,在事实上民间童话并非是专为儿童们创作的,但是在历代被人们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那些离奇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格外受到儿童们的青睐。我国古老的民间童话虽然并没有童话二字之名,实际上却是拥有童话的实体。民间童话的精髓传承至今,为我们的童话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我们的童话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曾说过:“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中国书香世家出生的葛翠琳,从小就受到中国古老文化内蕴地熏染,加深了她对过往文化生活的认识,这为她后来的童话创作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孩提时代的葛翠琳,常常围坐在奶奶的纺车前聆听古老的民间童话,学生时代的葛翠琳在课堂上也经常听老师讲述外国童话,这些都为葛翠琳后来的童话创作埋下了伏笔。
  
  葛翠琳善于从民间童话的题材、内容、主题、人物、语言等方面吸取精华,在缜密的思考中进行再创作。她曾说过:“对于脱胎于民间童话,采用民间文学素材,或在民间童话题材影响下创作的童话,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实际上,运用民间童话的表现手法,采用民间文学的素材进行创作,并非容易的事。因为要在语言风格方面,保持和发挥民间文学的特色,使其和所要表现的崭新内容达到协调自然,不但需要熟悉民间文学,熟悉生活,而且语言文字也有过硬的基本功。”②五十年代她经常走入民间,收集和整理民间童话故事、民间童谣、民间谜语、民间谚语、民间笑话等等,葛翠琳在《我爱儿童文学》这篇文章里说过: “20世纪 50 年代我经常去农村, ……搜集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谜语、谚语、笑话等等。我喜爱民间文学……丰富的民间文学宝库, 使童话创作展现出来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它吸引我去学习, 去实践。我从民间文学中吸收营养, 为孩子们写童话”.③她认为“以儿童读者对象所选取的民间文学素材,取舍加工的幅度自然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角度不同,从儿童文学角度选材,则需要鼓励多种作法,对民间文学的整理、加工、改写,或者取材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都是可贵的创作实践。”①她从民间收集浸染着民间特色的素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童话创作中,并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完成一部部经典的童话作品,例如:《野葡萄》、《雪娘与神娘》、《少女与蛇郎》、《巧媳妇》、《雪梨树》、《采药姑娘》、《泪潭》等等,她的童话既不失宝贵传统的韵味,有具有时代发展的新风向,使得她的童话不断地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这些都与大师安徒生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之处,在安徒生的自传中,他说道:“我的第一本童话集,只是像马萨乌斯那样,把我孩提时代听到的童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那是最自然不过的叙述语言,它发出的悦耳音调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打火匣》等就是这样的杰作。不仅只有葛翠琳和安徒生,还有许多国家的童话作家的传世之作都是利用民间童话取得成功的。
  
  1956年问世的《野葡萄》是一部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扩大了她在孩子们心中的影响。《野葡萄》中所勾画出来的童话境界展现出了民间的浓厚底蕴。这篇童话是改编于传统民间童话《白鹅女》,写的是一位小女孩的困苦遭遇。《野葡萄》继承了《白鹅女》中许多民间人情世故的素材,在部分形象素材和部分故事情节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以外,在文笔风格上,《野葡萄》更抒情唯美,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野葡萄》多的是那份老百姓不听天由命的精神和不自暴自弃的生活勇气,童话的最后是以感动了神和人的大好结局将主题进一步提升,童话的艺术得到升华。这部作品曾在中国获得一等奖,1988年还获得了瑞士颁赠的优秀儿童文学着作奖。
  
  葛翠琳还将富有民间色彩的人或者事物等融入到自己的童话当中,此种形式的目的:一是将中国民间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儿童,二是表达对于民间风土文化的敬仰。在《秀才和鞋匠》中,讲述的一个秀才与鞋匠的故事。秀才是我国古代民间老百姓对于进京赶考人的一种称呼,鞋匠是对修鞋人的一种称呼。故事情节虽然简短,但是却意蕴深厚。两个秀才进京赶考是故事的背景,将故事的范围圈定在古代历史的范围中,故事中秀才和鞋匠对于老太婆的问题有不同的回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百姓生活的智慧。《抬花轿》的民间色彩更为浓厚,抬花轿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传统的生活场景。新郎要胸前佩戴大红花,欢欢喜喜地用花轿将自己的新娘抬回家。在这个童话故事中,葛翠琳将结婚的对象换成了小狐狸和小狼,小狼娶亲戴红花,小狐狸披红坐花轿,动物小伙伴们都来帮忙,好一派热闹的场景。民间娶亲的场景通过童话的形式淋淋尽致地向儿童们展示出来,虽然儿童已经不太可能亲身感受这种民间特有的风俗,但是可以葛翠琳的童话让儿童同样能感受到民间传统的乐趣。
  
  葛翠琳的民间性童话,在改编民间童话的同时,还将民间的传说进行了编撰,她的《片片红叶是凭证》是来自北京西山红叶的传说;《沉默的证人》是北京天安门前华表的传说;《蝎子尾巴》是北京卢沟桥的传说;《金饽饽》是北京北海膳房小吃食品的传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儿童需要了解一些自己国家民间的风土人情,那些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话故事在无形中培养了未来主人翁的民族性格。
  
  3.情感:童话世界的支柱
  
  王国维曾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应该是以情动人。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着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①儿童文学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刘厚明的《把心交给小读者》提到:“文学创作必须有真情实感,儿童文学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真情实感。”儿童文学的“情”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作品中的情,可以打动孩子。那么问题出现了,想要创作拥有“情”的童话作品的关键是什么?答案就是作家本身。只有作家拥有丰富的感情,加之准确地捕捉到生活的形象和情节,才可以使作品达到感人至深的境界。在《诗学》中,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曾说道:“被情感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唯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作家最不缺乏丰富的情感,他们会对某一事物产生感情,或者是被某一事物触动后,激发出创作的欲望,创造出奇幻的童话故事,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某一情节或是形象中看出作者的情感波纹。
  
  葛翠琳的童话创作正应对了安徒生的一句话:“我用我的全部感情写童话。”.她也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创作自己的童话。她的情包括家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等。她童话中的情感重轻并没有完全取决于语言的多和少,哪怕是只言片语,也都是情味十足。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为了孩子母亲可以牺牲自己保护孩子。葛翠琳是一位母亲的孩子,同时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知做母亲的内心情感。作为女儿的她,父母对于她的爱是至真至纯的,在《十八个美梦》中,曾经写过父母为了他们兄弟姐妹不受他们政治问题的牵连,高龄的父母独自踏上远离的火车,在无奈和悲伤中离开自己的孩子,这种“离开”是父母对子女爱的表现,父母将灾难带走,将他们自己的爱留下,这种“离开”将他们与孩子们的心相互贴得无比紧密。葛翠琳想亲自送他们回原籍,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老人平地说:“我们是没用的人了,你们还有用。这种时候,不能凭感情处理问题。你还有孩子呢,特别是双胞胎孩子才几个月,没有了你孩子怎么活?你送我们回去有什么用?我们最多是个死,可你回不来孩子们就惨了,要下决心把孩子们养大,这是最重要的。”父亲又再三地嘱咐葛翠琳:“不要通知你的兄弟姐妹,这种非常时期,不要影响他们。他们无能为力,不是只填难过吗?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样最好。你沉下心来,好好照顾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葛翠琳痛哭失声,心肝碎裂。她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为了孩子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她的这些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成为她童话创作的情感,成为她创作的源泉。葛翠琳的《雪娘》写的正式一个关于伟大母爱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雪娘为了儿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从中可以探寻出葛翠琳父母的影子。
  
  雪娘脚上走出了血,还是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想:现在的幸福哪儿也找不到,要靠自己为儿子创造出来。“想到这,她觉得自己忽然年轻起来,充满了愉快和力气。
  
  --《雪娘》
  
  就像葛翠琳的父母一样,雪娘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但是为了儿子甘愿牺牲自己,为了儿子吃尽了苦头,脚上走出了血”但是她依然不放弃为儿子寻求生的希望。最终,神娘被雪娘那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感动了,那自我牺牲的精神感染了神娘,使得神娘也有了人间的情感。文中“脚上走出了血”,并不是多么华丽的词语,但是却带有一位母亲沉重的情感。就是这样简单而不直言的词语,为整个童话留下回想的空间,让读者去感受其中的浓浓爱子之情,增强了整个童话的阅读情感效果。
  
  在《会飞的小鹿》中,对于还没出生小鹿来说,它生存的希望是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在故事中,当公鹿预知一场大灾难将要降临的时候:
  
  像旋风一样远离开母鹿,朝着母鹿相反的方向飞跑,把危险引开,把生存的希望留给母鹿。砰!砰!惊心动魄的枪声,紧追着飞跑的公鹿,树枝、草丛,闪落在身后,野花、蘑菇伞,躺倒在脚蹄下,惊起了一群群的飞鸟,吓跑了成群结队的小兔、松鼠。跑啊跑,离母鹿越远越好……砰!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声和呛鼻的火药味儿,公鹿栽倒在山崖上……惊魂失魄的母鹿,从梦境中醒来,来不及判断发生了什么事,在惊心的枪声里,慌乱盲目地逃奔,一声又一声的枪响,母鹿带伤摔倒在山石旁。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只希望小鹿能生存下来,它猛力越过尖利的巨石,剖开了腹部,小鹿随着如注的鲜血落生在岩石上。母鹿只匆匆看了小鹿一眼,就奋身滚下了山崖。它让可能危害小鹿的危险也坠入了山涧。
  
  --《会飞的小鹿》
  
  葛翠琳将父母的大爱并没有用煽情的话语细细言说,只是用简单的语句将公鹿保护母子平安和母鹿保护孩子平安的质朴行为一一写下,在质朴中提升了童话的情感内涵。她抓住了身为父母的共同特点,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大都是做的多说的少,他们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关爱自己的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孩子得到幸福,葛翠琳将“可怜天下父母心”诠释的淋淋尽致。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有很多无助的时候,葛翠琳是深有体会的,但是在艰难的时刻,大家的帮忙,让她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在《迷路的小鸭子》中,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对话,但是就可以揭示出这种细腻的感情色彩。
  
  小鸭子迷路了,哭得好伤心。
  
  “不哭,不哭,小鸭子,我送你回家。”小白兔跑过来,亲热地抱住小鸭子。
  
  小鸭子笑了:“呷呷呷……”
  
  “告诉我,你的家在哪儿?”
  
  --《迷路的小鸭子》
  
  当小白兔询问小鸭子的时候,小鸭子又是“笑”又是“呷呷呷”地叫,这一“笑”和这一“叫”使人清楚地感知到小鸭子的感情变化,那是迷失中得到帮助的喜悦,是百感交集中的释然。小白兔问小鸭子:“告诉我,你的家在哪儿?”这轻轻的问,溢出对小鸭子满满的友爱之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