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由着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教授在1986 年光明日报出版的《中医喉科学》中首次提出.本病主要特点是以阵发性咳和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痒即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干咳,咳声短促而沉闷,咳时呈连续性,甚则痉挛状,愈咳愈不舒畅,时有无法终止,唯有饮水可暂时缓解.笔者从师侍诊于天津市津南区中医院苏玉仑主任医师,获益匪浅,其所授之方参麦桔甘汤每验于临床效果颇佳.
患者女,40 岁.主因间断咳嗽 2 月余,加重 1 周,于 2010 年 10 月 20 日就诊于天津市津南区中医院内科门诊.自诉 2 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自服止咳药物(具体不详),咳嗽仍时有反复.1 周前因劳累,咳嗽加重故来就诊.刻诊:干咳伴咽痒,咳甚则呕吐,偶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查体:双肺呼吸音正常,咽部略充血,心律齐,心率85 次/min,未闻及杂音.过敏体质.肺部 X 线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咳嗽,阴虚肺燥证.西医诊断:喉源性咳嗽.治疗以参麦桔甘汤加减.方药组成:玄参 20 g,麦冬 10 g,桔梗 10 g,银花 10 g,金莲花 10 g,桑白皮 10 g,杏仁 10 g,代赭石 15 g,旋覆花10 g,甘草 10 g.1 剂/d,水煎服.2010 年 10 月 28 日二诊,服药 7 剂后咳嗽减轻,唯夜间偶有咳嗽,原方加紫苑 10 g,款冬花 10 g,连续服用 10 剂后痊愈.
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咽痒""、喉痹"、"慢喉痹"和"风热喉痹"范畴.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常用的胸部影响学检查特征表现为无明显异常.所以,此类患者很难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也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气管炎".
喉源性咳嗽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和体质易感性[1].本例患者职业为教师,又为过敏性体质者,对粉尘、化学气体和气候突变等不良因素刺激所致,往往咳经数月不愈,一般止咳药罔效.其发病机制为肺气壅遏,气郁痰阻,宣泄不利,肺气郁滞,肺失清肃,气逆而咳.治宜润肺利咽,化痰止咳.方中以玄参为君药,启肾水上行以滋阴清热解毒,伍麦冬滋补肺肾之阴,佐桔梗宣肺利咽,为沟通肺肾之桥梁.银花、金莲花清热利咽;桑白皮、杏仁清肺、宣肺止咳;配伍旋覆花、代赭石降气止咳,使气机升降和谐;甘草调和诸药,更有《伤寒论》桔梗汤之意,增强宣肺利咽、清热解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和降逆止咳之功,疗效颇佳.
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喉源性咳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药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易产生耐药性,而且疗效不理想,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报道采用中药配合低温等离子治疗喉源性咳嗽[2],不仅疗效显着而且无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滕磊,忻耀杰,寻满湘.喉源性咳嗽时间节律和体质易感性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0,51(6):568.
[2] 王慧敏,蔡纪堂,孙麦青,等.中药配合低温等离子治疗喉原性咳嗽 82 例[J].中医研究,2012,25(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