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多媒体设计论文

多媒体画面艺术语言层面的隐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52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多媒体画面中隐喻的运用分析
【第一章】多媒体画面中隐喻的使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多媒体画面艺术隐喻认知概述
【第三章】 多媒体画面艺术语言层面的隐喻
【第四章】多媒体画面艺术思维层面的隐喻
【第五章】多媒体画面艺术现实层面的隐喻
【结语/参考文献】隐喻在多媒体画面中的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3章 多媒体画面艺术语言层面的隐喻

  3.1 多媒体画面的形式语言演绎。

  莱考夫是一位对隐喻有较深入研究的着名代表人物,他认为语言不仅是被用于通常的语言中,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因为人类在了解一个新事物的时候,通常会根据以前的经验和了解,去认知某一个新生的事物。另外,人类在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也通常会隐喻成某一种事物,比如说,古代许多着名诗人都喜欢寄情于物。

  常樱说:"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它是指充当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那么,多媒体画面语言是以基于计算机的多种媒体为表现形式的, 由图、文、声、像及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多媒体画面语言这种符号是介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一种符号类型, 从形式方面讲, 则更接近于艺术, 因为它要依托艺术生动的、美的表现方式; 从性质方面讲, 更接近于语言, 因为它必须以传达教学内容为主业。

  多媒体画面里存在着数不尽的符号,可以说它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人在使用多媒体时就是通过人的认知与符号发生相互作用,然后才和多媒体画面进行交流的。经过联想和类比,对画面符号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人们只有将从符号得到的感性认识升华成为有阐述意义的理性认识,从而才能获取和理解多媒体画面中符号所代表的概念或内涵,人们也在这个升华理解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学生第一眼接触时所把握和接受的东西,是画面的外在形式,这是多媒体画面语言符号纯形式范畴的表述。画面语言必须明确表达的东西, 是画面的意义所在,这是多媒体画面语言符号内容范畴的表述, 即画面的( 教学) 内容。

  多媒体画面元素是由一个个符号单元构成,这些符号通过有机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我们的画面设计者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画面符号通过合适的隐喻,设计出一个能被用户简单理解,并且能够友好交互的画面。设计者通过对画面元素做合理安排,以画面形式来呈现意义,也就是设计者想要表达给使用者的意义,这两者之间要做到无障碍传递。面对一个多媒体画面,能清楚的理解它要表达的含义,某个符号所拥有的功能、以及它的使用原则等等,都能够做到一目了然,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一个好的多媒体画面需要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做支撑,内容表达的意义要能被清晰地理解,抽象的内容不可表达的模棱两可。如何让抽象难懂的意义被用户准确习得,关键在于多媒体画面形式的安排。形式是外在的,需要借助具体的符号作支撑(文字符号、图形符号等等),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态。

  巧妙灵活地安排好上述那些形式,使用多媒体画面的时候就轻松多了。它需要我们的设计者巧妙地做到让多媒体画面内容与画面形式高度统一,用具体去隐喻抽象。在多媒体画面中,文字符号隐喻常用在一些操作或工具的命名上。设计者很难将抽象的操作表达给使用者,通过隐喻的方式,再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经验,就能很容易被用户接受。了解多媒体画面的隐喻过程,也就明白了用户是如何理解这些文字符号的命名方式的。

  多媒体课件已经普及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用课件来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既很方便,又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要求。在多媒体课件中存在各种形式,前面已经讲述的文字、图形、声音等等,在课件中,适当地对这些形式做灵活安排,学生在使用课件时,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 以内的进位加法--8、7、6 加几"数学课件为例来分析画面中的图形是如何隐喻它要传递的内容意义的。图 3-1 是"20 以内的进位加法--8、7、6 加几"课件画面图:

  在这个多媒体课件中,画面中间显示的是一群小朋友在跑步,我们仔细分析这张图片:跑在前面的 8 个小朋友被画在一个线圈里,跑在后面的 5 个小朋友被画在一个线圈里,最后所有人被画在一个线圈里。那么这几个线圈隐喻的是什么呢?这个线圈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能把线圈内的小朋友环绕在一起,那么前面的线圈告诉我们的是线圈内的 8 个小朋友是一起的,后面的线圈告诉我们的是线圈内的 5 个小朋友是一起的,这个大线圈把两个小线圈圈在里面,它告诉我们的是算式"8+5".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但是这个图形元素给了他恰当的启示,会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不会把这个算式说成是"7+6"或者其他。

  一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加减运算时需要具体的物体来辅助他们学习,并且他们识字不多,容易被有趣的图画所吸引,那么在设计一年级的数学课件时用图形符号去代替文字更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画面中还存在导航形式的隐喻。众所周知,箭头通常被用来指引方向,向左的箭头图标告诉使用者可以向左移动,向右的箭头图标告诉使用者可以向右移动。根据平常的生活经验,左隐喻上,右隐喻下。那么点击向左的箭头图标,可以回到上一张 PPT,以此类推,点击向右的箭头图标,就链接到了下一张PPT,课件画面图标的隐喻设计恰到好处,使用者看到这个图标,根据平时的经验或者习惯,就知道了怎么操作。多媒体课件画面中形象的图标设计,以及它见名知意的操作方式,使得它的功能和操作方式一目了然。

  在多媒体画面中,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有些特殊的含义难以表达,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文字与图形,但是如何能够让图形传递出准确的意义,我们就需要对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解。在多媒体画面中,我么也会遇到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用橡皮擦图标来隐喻"擦除",用铅笔图标来隐喻"写字"……等等,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事物来表达这些隐晦的意义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设计者就要借助于隐喻了。

  一则经典的德芙的广告画面,在这个画面中,它的每一个元素符号的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都必须与广告主题相关联。第一眼看到这个画面的外在形式:德芙、女孩、丝绸、笑脸,还有"此刻尽丝滑"文字,那么这个广告画面是如何将这些元素符号合理安排来表达出德芙巧克力的味道很特别的呢?

  在这个画面中,就巧妙地运用了隐喻设计。始源域是丝绸,画面中的女孩子身上环绕着一块巧克力色的丝绸,脸上洋溢着享受的喜悦,目标域是巧克力。丝绸的顺滑就隐喻了巧克力的细腻润滑。从这个广告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创意和受众的联想。

  这个广告画面之所以称的上经典,就在于"丝般感受"的心理体验,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润滑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充分利用联觉感受,把画面产生的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

  进行隐喻设计的多媒体画面的元素的要有启示性,用户看到这个画面元素,就明白了它的操作或者是使用方法。在使用多媒体画面时,我们会遇到各种操作按钮,比如说橡皮擦工具,设计者把它设计成橡皮擦图样的按钮,并且鼠标指到这些按钮上时,也会出现一些悬浮的文字,辅助说明,这种画面的设计就比较生动形象。在多媒体画面中,我们会在图标上进行隐喻设计,但是这还是不够的,并且要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这样才更清楚,用户使用起来才更有兴趣。行为隐喻和我们前文讨论的符号隐喻一样,都是抽象的隐喻。

  图形是多媒体画面里一个重要元素。在多媒体画面设计中,对图形要素进行合适的隐喻设计,能把抽象的事物以一种具体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隐晦难懂的事物也就变得容易理解多了。在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中,设计师善于运用两种隐喻手段来有机组合图形符号:一是用实物去隐喻实物,也就是说用实物代表的意义去隐喻图形的功能;二是用实物去隐喻动作,某些事物所具有的功能去隐喻一些难以言说的动作。

  用一种事物去婉转地表达另一种事物,就像本无联系的河两岸,在两岸之间架起一座桥,两岸就可以互通了,隐喻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隐喻也能让模糊的东西清晰明朗化,在这里,模糊的东西可被理解为抽象的事物,比如说,概念就是抽象事物的一种。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就可以借用具体的事物作为铺垫。我们不仅可以用能够感知的形象做铺垫,还可以用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做铺垫。具体可以隐喻抽象,抽象也可以隐喻抽象,隐喻就是对不同领域的认知过程。概念系统中有很多概念域,跨领域之间的联系需要有类似的经验为基础,类似的经验进行相互融合。隐喻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因此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多媒体画面隐喻包括两个过程: 多媒体画面设计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技术, 将抽象的信息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用户,把认知的引导传递给了用户,用户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对这种直观的画面形式进行解读,并把它转化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内涵, 达到对多媒体画面正确理解或者合适交互的目的。当这两者能成功的耦合时,多媒体画面隐喻就发挥了作用, 我们就评价它是一个好的多媒体画面设计作品;反之,它就是一个不成功的设计作品,还会从某种程度上误导我们的用户。

  3.2 多媒体画面的结构化语言之语言结构。

  "语言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和差异都处在两根轴的联系之中,即横向的组合轴组合关系和纵向的选择轴联想关系。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联结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语言的线性关系, 其延伸性是直线型的和不可逆的,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满足于横向的组合关系或纵向的选择关系的语言才是结构化语言。

  根据这种观点,多媒体画面结构化语言是指在对多媒体画面元素符号或内容进行排列或者组合时,整体要做到协调一致,系统全面。在多媒体画面中,合适的隐喻设计能让用户操作起来既直观又有兴趣。设计师在对多媒体画面进行隐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们习惯化的语义组织和日常经验,也就是说对多媒体画面的形式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有系统性,使用起来是有结构的,而不是任意的。

  多媒体画面结构化语言之语言结构是指画面语言要分层级有结构,使整个画面的呈现能井井有条。属于不同范畴的同一层级的内容要归类,属于同一范畴的不同层级的内容,也要按从高到低的层级正确归类。一个画面若要被设计的有系统性,那么画面的内容或者是形式必须是有组织或有结构的。

  这类结构下的隐喻设计是指对象背后所包含和存在的"道理"出发,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偶然或者必然形成的结构。例如,多媒体设计或网页设计时进行信息结构设计时,依据各功能模块的逻辑关系形成三种结构图:线形、树形、星形,信息并没有长得像线像树像星星,但其内在关系却隐含了这些规律。

  结构隐喻在多媒体画面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超链接,既要能链接到目的地,也要能从目的地返回。严谨的设计,才能让用户使用起来灵活自如,不至于面对浩瀚的画面元素而手足无措。在多媒体画面中,除了超链接这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还需要归纳和联想,才能设计出有结构的系统性画面。

  因为该网站设计了许许多多的超链接,用户可以自由穿梭于不同的网页间。这个网站就是一种树形结构,不同的页面之间四通八达。比如点击"音乐",用户就会进入音乐界面,从"音乐"界面也可以返回到主页。

  "结构隐喻是设计师对已有的画面元素进行整合的设计参考。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找到了主要的功能元素,将这些元素进行合理排布才能更适合用户对于结构的认知习惯,设计师需要对用户的结构隐喻认知进行了解。这不仅局限于界面视觉元素的布局,同样适用于页面间的逻辑结构设计。"反映了页面间的结构关系,对于"音乐"这一模块,从"音乐"到"轻音乐",这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线性结构。但是对于"新闻"、"视频"、"图片"、"音乐"、"微博"、"地图"、"问答"、"购物"这几大模块之间反映的是横向的组合关系,单个的模块是纵向的选择关系。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树形结构。基于结构隐喻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指导设计师进行页面布局和页面间联系的建立。

  网站主页的内容是繁多的,用户在使用该网站时并不会觉得混乱,因为设计者在设计该网站时,使用了高效的归纳方法,对页面间进行了合理的逻辑结构设计。归纳就是要将同类事物组织在一起。

  画面元素的排列都不是任意的,属于同一范畴的内容都被归类在一起了,比如说"购物网站"为一类,"视频网站"和"音乐网站"又分别被纳入了不同的范畴,但是它们属于同一层级,"购物网站"、"视频网站"和"音乐网站"是一种横向的组合关系。在音乐中,不同曲风的音乐也是属于不同的音乐类别。用户在使用这个画面时,首先需要找到对应的高层级,然后细化到低层级,这样使用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会迷失于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比如用户想在百度音乐中找到"海阔天空"这首粤语歌,首先要在网站的主页中找到百度音乐网站,进入该音乐网站了再找粤语歌类,再在粤语歌类别下面找到"海阔天空"这首歌。选歌的过程是一个纵向的选择联想过程。

  当人们在面对一个事物时,可能会遇到与其他事物相似或相同的情景,这样人类就会不经意的去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往往被联系起来的两个事物都有相似的地方。同样,人类不断地制作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画面,它们都是有结构的存在于组织中。"多媒体画面能创建各种情景,可以把内容和意义设计在情景中,也可以把内容和意义转化为画面的情景,自然生成联想要素和联想情景,自然触发和激发联想。"画面设计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要同人的思维相一致,这样才能自然的引发用户的联想,既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又不违背常理,多媒体画面的认知功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合理结构的使用才能顺其自然的开发使用者的思维。

相关标签:多媒体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