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漫画理论的初步构建
3.1 早期以漫画期刊为阵地的理论研究。
行文至此,已可以对民国时期漫画理论的构建过程进行详细的梳理。早期的漫画理论研究主要以单篇的文章为主,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除了在一般报刊上出现了零散的讨论漫画的文章之外,当时专门的漫画期刊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这些专门性的期刊中发表的文章集中论述和探讨了当时关于漫画理论的主要问题,更加能够反映早期漫画理论研究的方向和水平。20 世纪 30 年代专门性的漫画刊物刊登漫画理论文章较多的主要有:《漫画生活》《漫画和生活》《独立漫画》《抗战漫画》等。创作的繁荣为漫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节主要以这些期刊,并结合其他非专门性的漫画期刊上刊登的有关漫画理论研究的文章为主,分析探讨早期有关漫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
《漫画生活》的编辑为黄士英,总共出刊13期(1934年9月-1935年9月),月刊。在该刊上发表作品的主要漫画家是蔡若虹、黄士英、黄鼎、张谔等。汪子美在其《中国漫画之演进及展望》一文中对《漫画生活》是这样评价的:"《漫画生活》以朴实的姿态出现,是漫画界的异军突起,他们最大的好处是始终抓获到一种前进的中心意识,他们不以美丽的趣味为闪烁,而只是恳切地朴实地暴露现实的丑恶。所以《漫画生活》产生不久,便能获得知识思想界巨量的喝彩。"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这本期刊在当时的地位。1935年9月《漫画生活》停刊后,黄士英和张谔于同年12月合编《漫画和生活》(出版4期,于1936年2月停刊),该刊虽然只出版了4期,但是关于漫画理论的探讨却十分丰富。发表了《西洋的漫画家和他们的作品》《漫画是图画底武装》《复一个读者的公开信》《民族自卫与漫画》《一九三五年中国漫画界的动态》和《漫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等文章。《独立漫画》由张正宇主编(出版9期,1935年4月-1936年2月),以讽刺幽默的漫画形式抨击侵略者的罪行、讽刺社会弊端,在漫画理论研究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增加"漫画论坛"板块,首期的"漫画论坛"就发表了《建设漫画理论》,文中提出了当时漫画界理论研究的缺乏,如果想让漫画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向文艺、电影等艺术一样建设漫画的科学的理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发行的《抗战漫画》是抗战时期唯一的一本全国性的美术刊物,其中关于漫画理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漫画与政治现实的关系上,要求漫画注重宣传性和大众化。其他像《小说月报》《文华》《女朋友》等在当时影响比较大的文学类期刊上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漫画理论的文章。以上这些期刊上关于漫画理论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漫画基本知识的探讨,包括漫画的特点、价值、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以及对漫画家的要求等方面。丰子恺的《漫画浅说》是最早完整的向读者介绍漫画这种新型绘画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丰子恺通过法国以及日本漫画的现状来向读者介绍漫画的特点、表现手段以及漫画的内涵等问题,他认为:"漫画以西洋画的布局为基,而施用东洋的直截明白的办法","黑白分明是漫画的特殊的表现手段".
在内容的表现上他认为漫画家的作品应该是含蓄并且丰富的,读者要能从漫画家的留白中体会出这种内容的丰富性。蓝蔚邦的《漫画的研究》一文刊载于 1930 年《文华》第 9 期,文中作者认为绘画比文字更能直观的表现所看到的东西,而漫画不同于文字和普通绘画,其表现技巧,表现力超出一般的绘画,他认为漫画是自由奔放的并且强调了漫画的"漫"应当指的是画本身的表现,而不应该是画家制作时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他认为当时的漫画家丰子恺对于这个"漫"的界说是含糊的。除此之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介绍了日本及欧美的漫画情况。朱夷白的《漫画理论》是一篇普及性很高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涉及到了关于漫画基本问题的各个方面。他提及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谈漫画的文章,实在像人生和面包般迫切需要".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漫画理论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漫画的定义、成因、历史、分类、功能以及漫画家应有的素质等与漫画有关的问题进行解释,他认为漫画是用简单而浪漫的笔调,构成极深刻的极富于趣味的一种大众艺术,漫画可以调剂人生苦闷、陶冶人们性情、批判人生以及针砭社会,但在这里并没有提到漫画的宣传功能。在关于漫画家的素质方面,他认为漫画家要有熟练的绘画基本技能,还需要超群的思想、创造的能力、虚心的态度以及深刻的观察。在早期关于漫画基本问题的研究方面,这篇文章有助于读者对于漫画的基本知识的了解。林倩的《漫画表现的独立》发表在 1932 年《女朋友》第 1 卷第 13 期,文中认为当今漫画在表现幽默与讽刺上不能脱离文字而存在,希望漫画家以漫画表现力的独立性为使命。作者在强调这个问题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对于漫画研究的不充分,漫画固然需要自己独特的独立性的表现力,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借助文字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在漫画创作中也有很多这种题字漫画,如丰子恺的古诗新画等。无朋的《漫画论》一文主要强调了漫画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丰富性在于漫画可以表现出人心深处的隐情,漫画家是人间隐情的发掘者;趣味性则需要漫画家要不失赤子之心,"真趣"是漫画的灵魂。作者对那些认为漫画是"小道"、"皮毛"、"最易"者持否定态度,他说:"人人可以成为漫画家,但想达到极峰的则非'天才'可办",这里的"天才"指的是不失赤子之心的人。黄苗子在《谈漫画》
一文中认为漫画的意义并不止给人看了发笑而已,漫画在意义上是很严重的,"含有讽刺或教训的成分",漫画的范围比较广,对于漫画家不仅要有精明的脑袋、灵敏的观察还需要学问上的修养,他认为特征的描画与夸张的发挥是漫画的两个条件。他在这里所提到的对于描画对象特征的夸张是对漫画表现手法的新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他也提到了欧洲漫画,由于这篇文章是向朋友的孩子提供有关漫画的一些知识,因此比较浅显。在冈本一平着,石生译述的《论漫画》中介绍了与漫画有关的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漫画在英、德、法等国中的不同名称;二是关于漫画的定义,作者将漫画定义为:"漫画为含有讽刺或幽默的画。所谓讽刺不单是写实,在写实里带有一种批评的分子。所谓幽默包括着一切笑的种类";三是漫画的种类,作者将漫画的种类分为时局漫画、连续漫画、世相漫画(白描、家庭漫画、流行漫画)、新闻漫画、运动漫画、肖像漫画、荒唐漫画、儿童漫画、插画漫画以及广告漫画。这是作者对当时出现的漫画的一个详细的分类总结。傅彦长在《论漫画的实感》一文中认为"漫画是注重于实感的,尽管有时候它的夸大之处似乎是超过了应有的实感,但这决不是一种空想。"也就是说漫画的夸张是一种合理的手法,而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张,"凡愈有漫画味的刺激性的,就愈会给人以实感",漫画作品是服务于大众的,而大众能够接受的也是这种具有实感的东西,对于一些观念性的艺术他们反而理解不了。作者在这里强调了漫画的实感,也就是要求漫画的创作应该更多的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出发,正如文中所说:"现在是尊重世俗的意味的时代,即就古时说,我们所倾到的国风,风就是俗,其可贵之处不正在这尊重世俗的意味的一点吗?"汪子美在《漫画价值的立足点》一文中通过分析艺术是否属于大众的问题来解释漫画价值的立足点在于是否为群众服务。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通过漫画与纯粹绘画的对比认为漫画具有纯粹绘画所不敢放肆的夸张性,普通绘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严肃沉闷的摆设,而漫画则以活泼的姿态出现,对群众有一种自由的感染力,而纯粹绘画则对群众是一种严肃的脸面、正色的说教。在思想内容上,漫画作者的出发点是群众,从群众的生活环境以及经验出发,这样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得到群众的同情,而纯粹绘画的画家在"象牙塔"中咀嚼美丽的情调,以自己的主观动向为出发点,因此离群众的生活太远,得不到群众的同情与拥护,在当今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少数个人私藏的年代,只有靠近群众得到大家的拥护的艺术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认为"漫画,是大众最好的精神的粮食",努力得到群众的拥护即是认清而抓住了漫画价值的立足点。李宝泉在《漫画与纯粹绘画》一文中认为漫画家与纯粹绘画家之间不应形成一种遥远的心理距离,这是从当时漫画界所出现的状况而提出的,在漫画成为造型艺术中独立的画种时,漫画家认为纯粹绘画家在描写漫画时的表现力不够,而纯粹绘画家则认为已经有了漫画家与漫画作品,自己没必要再从事漫画的创作。作者通过对欧洲一些画家的创作分析认为漫画与纯粹绘画之间并无分歧,从事纯粹绘画的画家也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漫画作品。
陈执中在《漫画和其他绘画的不同》一文中通过举例分析解释了漫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容与表现的手段,"画是人的美感表现,没有其他的条件,漫画是情感的表现,同时具有充分的内容,锋利的意义,更要带着政治性。"漫画能使读者产生激慨、悲愤、兴奋等不同的反应,而对于普通的绘画只能产生一种美感。
还有的就是对漫画中具体的种类进行探讨,如子美《论小品漫画之特性》一文,文中把漫画从形式上分为两类,即构图漫画和小品漫画,作者认为形式是由内容来决定的,构图漫画有一种庄严的气派,而小品漫画也自有其姿色,小品漫画的特性有三点:一是用简洁轻快的手法来表现,给人的刺激是灵敏的,简捷的,明快的以及富有趣味的,制作过程中作者多为感情的放肆,而少了许多理智的修饰,与构图漫画相比更加活泼;二是小品漫画的讽刺性如尖锐的匕首,而不仅仅是"小趣味的摆设";三是小品漫画的色趣也即它的色彩风格上也多为清淡、清秀,不需要浓重的笔墨。虽然小品漫画的趣旨是小型的,但作者认为它与构图漫画所具有的价值是同样的。
石生在《时事漫画略论》一文中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时事漫画与政治漫画的异同,虽然时事漫画的"时"的观念比政治漫画更重,在取材范围上更为广泛,但是一般习惯上一切政治漫画都可以成为时事漫画;二是时事漫画的取材,有谈话、新闻记事、采访三种,这三种中又以谈话取材为最上乘,新闻记事取材最难,而采访则是最高级的行事;三是时事漫画的种类,可以分为解颐漫画、煽动漫画和记事漫画。解颐漫画是对于严肃的政治事件以一种幽默的旁观的态度来面对,松弛紧张的空气,使读者在笑过之后对作者的意见或批评有所深思;煽动漫画则是用来煽动大众的公愤来面对敌人;记事漫画虽不是"教育漫画",但却负有教导或报告某种事物的使命,是一种不杂以主观的记事。
还有一些文章就漫画与社会和政治的关系进行论述。许幸之在《漫画和时代相》一文中认为一个社会的黑暗时代会产生讽刺文学、漫画等,这是因为这样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矛盾会给漫画提供很多的素材,在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漫画家把漫画作为与黑暗社会搏斗的武器,从他的论述中我们也可看到漫画取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黄士英的《漫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一文则认为漫画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当时冀察自治会成立、中国领土被分割的情况下,应该作为解放被压迫民族的锁链的前导,"漫画家当在经济的机构上观察半殖民地社会阶层的意识,向一切帝国主义的统治者,卖国贼汉奸们无情的攻击",而"漫画亦应当把触目皆是的英勇事实,织在漫画作品里面……我们的墨水要像热血,笔尖要像枪刺慷慨激昂地要为神圣的民族解放运动而努力斗争到底".这篇文章主要强调了在特殊时期漫画的宣传性与斗争性。方之中的《民族自卫与漫画》一文认为漫画应当是现实主义的画,"漫画的外衣是诗,骨干是小说,情绪是戏剧。因此它也是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的精神武装,并且是'遭遇战'的尖兵",漫画在忠实地执行民族生存的自由时,还应当有着国际主义的骨干,漫画应该合理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石生在《漫画家的素质》一文中认为一个希望成为漫画家的人应该要考验自己是否具有漫画家的素质,在文章中他把漫画家的素质总结为三点:一是应该对漫画有深切的永久的爱好,就像吃饭一样的爱好,不能凭借一时的兴致来画漫画;二是必须有独创性,因为漫画反映时代的进展,当常具有新鲜的构想与画风;三是要有健全的脑力与体力,漫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的职业,健全的具有观察力的脑力可以将矛盾滑稽现象抽象的表现出来,健全的体力则可以完成一些报刊所急需的繁重的漫画创作任务。
二、关于漫画史的研究。由于漫画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加之当时漫画理论研究的薄弱,关于论述中国漫画史的文章并不多,并且漫画史研究主要着眼于漫画期刊发展。黄士英的《中国漫画史》是中国漫画史上最早的对中国漫画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的文章。由于漫画着重于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取材,因而一定时期的漫画总是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某一个时代的作家,他所发表的漫画就含有当时的政治情形与社会状态,若以过去的漫画加以检讨,无异看到一部经济变迁史,一本社会进化史,或一本政治的流水账的记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漫画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维新运动之"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时期;三是"五卅惨案"的革命文学时期;四是"九一八事变"的民族复兴时期。他对从清末"维新运动"到"民国二十年"的漫画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还对印刷范畴内对漫画划分为四个时代:即木板手工印刷时代、石印时代、铜锌版铅印时代以及橡皮印刷时代。作者分别介绍了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刊物,以为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是《点石斋画报》,这也得益于西方石印印刷术的传入,随后介绍了出现在各个时期的漫画报刊。整篇文章可以说是漫画报刊的发展史。汪子美在《中国漫画之演进及展望》一文中以上海的漫画家与漫画刊物为论述对象,认为漫画在中国"天生不足",以不健全的姿态出现于文化颓落的中国,虽然通过努力取得了进步但仍然不能有很高水准的收获,漫画在中国仅是一种新鲜趣味的存在。《上海漫画》的出现,使得漫画的独立性得以体现,在这之后漫画成为了《论语》《十日谈》等杂志的附庸,而随着《时代漫画》的出现,漫画的独立性重新抬起头来,"漫画在中国的滋生遂开始由萌芽而绚烂,以至于灿烂了。"伴随着 30 年代一些优秀的漫画家郭建英、黄士英、黄鼎、陆志庠在漫画界的活跃以及《漫画生活》《漫画和生活》《现象漫画》等期刊的出版,作者对中国的漫画界充满了希望,希望漫画可以在中国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画种而不仅仅只是受到一个小的圈子、小的集团的人在关注。王敦庆的《介绍上海最老的一本幽默杂志》一文以为在他的眼中,在中国的最早出现的一本漫画杂志是《The Rattle》(《饶舌》),并给予介绍,在出版日期、装帧、内容等方面都有详细描述。这本杂志诞生于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第一卷都是月刊,从第二卷起则改为不定期刊,作者还分析了其减产的原因:一是有可能当时在中国的洋人也不一定都懂幽默与讽刺的艺术,也并不是人人都会花钱来买这种"文艺的寄生刊物";二是与中国本土的杂志来比,其价格是本土杂志的 12 倍。在装帧方面,并非"五颜六色",除了封面都是单色的石印。作者分析这些可能与当时铜锌制版术没有传到中国或者是因为价格昂贵没有普及有关。在内容方面则分为文字和图画两个方面,文字方面登载一些幽默和讽刺的时事短评、小品以及谩骂式的通信,外国的打油诗尤其是这本刊物的特长。令作者较为气愤的是对于清廷的以及中国人的咒骂;在图画方面尤其讽刺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慈禧太后。对于这些内容,作者言语之中透露着不满,希望国人也可以学一些幽默的文学与漫画艺术来对外国人的咒骂进行回击。
这本杂志虽然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土地上的漫画刊物,但因为他的主办者并不是中国人,并不能算作中国的漫画刊物。
三、针对当时漫画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复一个读者的公开信》中提到了当时有一些漫画家的创作没有从社会现实出发,整日沉浸在与世无争的白日梦中,使读者与现实的生活隔绝,所提倡的是颓废,培养封建思想,将自己所接触到的堕落生活绘成了漫画,而一些漫画家因为修养的缺乏,描绘出一些扭曲意识的漫画,给漫画界带来了笑柄。作者认为在民族危亡的时代,漫画家应该用泼辣讽刺的手法,以大无畏态度,激发民众的情绪。
李葵在《一九三五年中国漫画界的动态》一文对 1935 漫画界的创作倾向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漫画,本来不是无谓的开玩笑,也不是描写离开现实的事物,或是以女人的大腿、酥胸,仅仅使读者们眼睛吃冰激凌就完事的。"而1935 年漫画界的创作倾向正是这样,"漫画"被"色情"强奸了。作者说:"如果有人说一九三五年该是什么'翻译年','旧书翻印年',……我倒以为该是'色情漫画年'了,"漫画应该从社会生活出发,尽量的暴露,使漫画成为短兵接战时的武器。作者还介绍了当时出版的一些漫画杂志,如《漫画生活》《漫画和生活》《独立漫画》等。宗戈在《读画随笔》一文中认为当时漫画的刊物虽然很多,但是从内容来看却是让人失望的。他分析了一些"图样画派"、"青春画派"之类的创作风格,认为漫画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漫画家应当熟悉社会生活,有丰富的才识。作者呼吁要建立中国的新兴画坛,需要大家严格的执行自我批判,对于不正确的理论也要给以揭露。
四、介绍外国漫画。洪为济的《西洋漫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一文简单介绍了国外漫画产生的历史以及一些有代表性漫画家及其作品,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国人了解漫画的真意、发展的源流以及现代的倾向。这主要由于关于中国漫画的来源除丰子恺的漫画具有东方色彩外,其他则统统是直接间接地效仿欧美近代漫画家,受他们的影响。
李宝泉《西洋漫画与绘画》一文也对西洋的纯粹绘画作品中带有漫画气息的一些作者作了简单的介绍。
佚名《欧洲的漫画家》一文介绍了罗索尔·乌德以及保勒·基姆墨尔两位在欧洲正负盛名的漫画家,以为乌德对于动物很有观察力,他笔下的猴子在表情中藏着讽刺的深韵,作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漫画与苏联漫画的辛辣不同,不仅能使人感受到清新舒适感,也能在谐谑中去寻觅庄严。
冈本一平着,石生节译的《现代世界漫画界之鸟瞰》一文介绍了当时国外漫画发展的状况。英国的时局漫画特别发达,这是因为英国的国民素来爱好政治,并且发表言论很自由,但是又由于国民的保守性,有些报纸上的时局漫画会长年累月的刊载同一个漫画家的作品。作者以为英国漫画在画风上是刻板的写实。与之不同的是法国的漫画的画风,"画风恰如国际花都巴黎一样,一切要素尽行采纳……包罗新旧各派的画风。若同千篇一律的英国漫画相比,法国漫画真是十分灿烂,可算做国际的产物,然而又并没有失却法国的风味。"作者认为法国的漫画是最艺术的。德国的漫画吸收了英、法、美等国的风格,其固有的漫画的典型是带有忧郁的写实,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因而吸收各个国家的风格,"于是时局漫画有了英国风,兴味的作品有了美国风,艺术的作品有了法国风的倾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德国风的漫画典型。美国最为发达的是连续漫画,主要是由于其国民保有的童心以及国土广阔需用连续漫画代替娱乐的游艺,美国的荒唐漫画也是其特产。俄国的漫画有宣传政治的作用,"是以态度为攻击式的,怒喝式的,毫无幽默的悠余".
意大利的漫画与法国风中娇激粗杂的画风类似。日本的漫画在自己传统写实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各国的长处,在画风方面"日本人的趣味中总是流露着禅味,或俳味或有着落的超越味".
《西洋漫画史略》简单介绍了西方漫画的发展历史,认为纪元4000年前的埃及时代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壁画内容已经具有漫画风格,经过希腊、罗马时期的发展,漫画的倾向愈加发达,中世纪以后漫画的讽刺性增强,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留下了一些辛辣的漫画肖像画与讽刺画,而19世纪以后得益于石板印刷术的发明,漫画在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介绍各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家。
五、关于抗战漫画的宣传及大众化的问题。胡考有《建立抗战漫画的理论》一文,载1938年《战地》第2期,倡导漫画家们要团结起来对创作中的问题多讨论、多批评。文章认为在抗战这样特殊的时期,想要谋得发展就必须要有共同的力量,漫画界少探讨、少批评就建立不起抗战漫画的有系统的说话--理论。 他的另一篇文章《漫画的"理论和批评"》也强调了"理论和批评"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指出:"没有'理论和批评'是不能对付目前客观环境的需要",说明了理论对于漫画创作的重要性,并且他还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相互作用:"没有'理论和批评'的指示的实际是盲目的实际,离开了实际的'理论和批评'是没有对象的信口开河。"丰子恺在《关于漫画》一文中说:"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因为她的宣传力顶锐利",他认为在当前抗战期间,漫画短小精悍且易懂能够让更多人接受,百篇文章都不及一幅漫画。鲁少飞的《抗战与漫画》,一文中认为那些古人逍遥自由的山水画以及怀抱洋狗的摩登女郎之类的绘画,在抗敌救亡工作中发挥不了作用,是废话,而对于漫画,他说:"漫画要有刺激性与煽动性两种要素",并且分析了这两种要素可以描摹民族抗战的英勇事迹、可以暴露敌人的残忍野心等等,还列举了世界上"漫画战"的例子,号召要在中国坚持"漫画战".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文章中还纠正了外界将漫画的"漫"理解为"浪漫派"的说法,认为漫画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胡考的《漫画与宣传》一文从漫画自身的特点肯定了漫画的宣传作用:"在文化落后的中国,我不能不说漫画在宣传是有特殊功能的。
他还详细的说明了漫画不管是对民众、士兵、国际上还是敌人都有很好的宣传作用。陶今也的《漫画在宣传上的理论》一文载1938年《战斗周报》第12期,文中承认了漫画作为绘画是具有艺术性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创作实践中,因时代和历史的关系使得漫画必须要成为"时代进行曲的高歌者",应当要把"刺激"用在宣传上,实际上也是强调了要加强漫画的宣传作用。
张大任《上海漫画界当前的任务》一文载1938年《新语周刊》第1卷第3期,文章以为上海成为孤岛之时,一些漫画家开始失去了"刺激"的激情,进而呼吁广大的漫画工作者要借漫画的力量使民众认识到当前社会严酷性,强调了图画的宣传和教育功能,认为当前的图画工作者应当反思宣传工作中的无组织,未考虑到大众需求的问题,批评图画部门没有负起特殊时期教育民众的责任。还有一些文章对当时的漫画创作进行了总结,如载于1939年《战旗》第64-65期红茶的《三区漫画创作》一文,主要是对于浙江地区抗战时期漫画工作的总结以及对以后工作的一些要求。文章认为在浙江地区各个地方虽然成立了组织,但因为组织不健全,不能发挥领导作用。他也列出了仍在发挥作用的刊物,如绍兴出版《漫画旬刊》,上虞有《抗战画报》等,文章中还对今后工作进行了检讨,以为在漫画创作中应当多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素材,在用笔上应该更豪放、热烈或者多用素描。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于浙江地区漫画工作的总结。黄苗子《抗战三年来的漫画工作》
一文载1940年《中苏文化》抗战三周年纪念特刊,详细介绍了抗战三年以来漫画家以及漫画宣传队的工作状况,总结了上海、南京、武汉、汉口、香港以及广州等地的漫画宣传工作。作者认为漫画在战时宣传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并且在当时中国实际社会状况的特殊时期,漫画还承担了招贴画的宣传作用。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这些期刊上的文章外,还有一本应当注意的期刊是《北京漫画》(1940-1943)。该期刊由武德报社创建,以漫画作品为主,兼载漫画理论、漫画文学、漫画讲座以及漫画消息等,其中像一些文章《漫画作家的修养》
《漫画的宣传性》《现阶段漫画的检讨》等都对漫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漫画讲座"则针对读者关心的一些漫画问题进行回答。虽然在这本期刊中带有一些反动的言论,但是作为研究者,人们还是应当注意其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