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职业性噪声聋病的发病原因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8 共2457字
摘要

  目前职业危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噪声致听力损伤已成定论,有报道听力损伤检出率与接触噪声工龄增长呈正相关[1,2],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与接触噪声的时间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3].现就我院6年来诊断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职业性噪声聋,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从2008年至今,我院按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4]进行诊断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46例为调查对象。46例均为男性,工种有汽轮鼓风机工、蒸汽机司机、布袋除尘工、冷剪剪切工、井下岩工、炉前工、球磨工、精整工、砂泵工、破碎工、维修焊工、维修管工、轧机工、冷拔工、水泵工、锻工、空压机工、风枪工、机工、浇钢工、凿岩放炮工、切割拉矫工、摇动给料小车作业工、井下刻槽工,年龄为26~59岁,平均年龄为(45.6±7.0)岁,接害工龄为4.4~36.4年,平均接害工龄为(19.9±8.6)年。

  1.2调查方法:①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收集有关资料。详细询问是否有耳痛,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有无外耳流脓史、外伤史、爆震史、药物史、中毒史、感染史、遗传病史等病史,填写详细的职业史及职业噪声接触史。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化验检查及耳鼻喉科常规检查。③纯音测试。使用丹麦耳听美(Otomet-rics)公司生产的兹达(Xeta)型听力计,在本底噪声<30dB(A)的隔音室内对被检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纯音测听由有多年临床经验及职业健康检查经验的医师进行,被检者均脱离噪声环境48h以上,进行左、右耳500、1000、2000、3000、4000、6000Hz6个频率的纯音骨导和气导测试,每个频率重复测试3~5次,测试结果按GB/T7582进行年龄性别修正,分别算出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及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测听结果达到职业性噪声聋水平者,安排住院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1周后复检两次纯音听阈,两次间隔时间为1周。④客观检查。复检后测听结果达到职业性噪声聋水平者,进行声阻抗、脑干诱发电位、40赫兹稳态电位客观测听检查。⑤排除不符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病例183例,确诊46例。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年龄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由表1可见,26~40岁组有9例,41~45岁组有13例,46~50岁组有12例,51岁以上组有12例。26~40岁组与51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接害工龄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由表2可见,接害工龄4.4~7.5年组8例,12~19.9年组13例,20.1~24.9年组12例,25.1~36.4年组13例。4.4~7.5年组与25.1~36.4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重度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现场噪声强度高,接害工龄较长。现场噪声监测值均≥90dB(A),接害工龄平均为25.6年。其中汽轮鼓风发电机工1例,现场噪声检测值为121dB(A),接害工龄为16年;砂泵工1例,现场噪声检测值为105dB(A),接害工龄为21年;破碎工1例,现场噪声检测值为101dB(A),接害工龄为26年;机工1例,现场噪声检测值为90dB(A),接害工龄为18年;锻工2例,现场噪声检测值均为105dB(A),接害工龄分别为25年、35年;球磨工3例,现场噪声检测值均为115dB(A),接害工龄分别为26年、28年、36年。

  3讨论

  噪声聋是由于听觉器官长期受到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聋进展缓慢,这是因为,噪声引起的耳聋一开始是损伤听觉器官的高频听力区。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最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

  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随着接噪时间延长,病情加重,再进一步损伤3000、2000Hz以下的低频区。最终导致耳蜗大部或全部受损时就会出现明显语言听力障碍,将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病理损害,可以终身失聪。

  通过对46例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的研究,噪声的强度、工龄、年龄与职业性噪声聋明显相关。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对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是极为重要的。

  防治噪声危害首要措施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强度,减少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刺激。企业要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做到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加强职工职业卫生培训,保证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使用防护用品听力损伤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未使用防护用品者[3],因此监督生产工人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耳塞、耳罩等,能有效地控制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其次是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单位只注重对粉尘危害的监护,噪声的危害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认为噪声聋对人体生命没有什么大危害,因此忽略了对噪声危害的监护,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者呈逐年增长趋势,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明显升高。
  
  我公司自2002年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职工开展了职业健康检查,对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严格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患者,保证了职工的健康,有效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12年来未发现重度职业性噪声聋病例,9例重度职业性噪声聋均来自我公司以外的检查单位。因此呼吁用工单位做职业健康监护时,一定要重视噪声危害的监护,及时发现噪声禁忌者,做到早发现、早调岗、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吕守云。工业噪声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5(2):353~354.
  [2]李录华。工业噪声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的调查[J].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11,14(6):868.
  [3]冯洪杰。噪声作业500名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杂志,2009,25(12):1253~12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