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电影《勇敢的心》中民族音乐的应用

时间:2015-01-1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344字
论文摘要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的变化,民族音乐的处境已显得有些艰难。如何创作与传播民族音乐成为各个国家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议题。1995年由梅尔·吉布森拍摄的电影《勇敢的心》让专家与学者眼前一亮。该电影在配乐方面出色地运用了苏格兰传统的民族乐器——苏格兰风笛,在民族音乐与影片故事剧情取得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在电影艺术这一大众媒介的载体上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情境设置与感情叙事。

  一、多重变动的情境设置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愈是经典,其诠释与解读的过程就愈是繁重,出现于20世纪晚期的电影《勇敢的心》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该片中,导演主要讲述了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爱情的双重事迹,而詹姆斯·霍纳为本影片所作的配乐更是通过多重变动的情境与影片的故事水乳交融,成功地实现了民族音乐的“电影化”,这从该影片的电影配乐入围当年奥斯卡的电影原创音乐奖便可窥见一斑。

  苏格兰风笛作为苏格兰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在历史的演进中,它早已演化成苏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该种乐器构造简单,但吹奏出来的声音却异常独特,颇具高地文明的风格,辨识度极高。詹姆斯·霍纳选择苏格兰传统的风笛演奏来为这部气势恢宏的影片配乐,无疑是看重苏格兰风笛演奏中那醇厚真挚的旋律以及其富于流动、变化的历史气息,这使得它拥有了情境设置的多重可能性,也使得该音乐的情境设置便于与影片的情境设置相契合。

  詹姆斯·霍纳在为《勇敢的心》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为配合影片的叙事,他把苏格兰风笛的演奏向着英雄主题、爱情主题两个维度延伸、展开,主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的富有英雄主义气概的曲式结构,演奏的音符也时短时长,感情充沛,基调昂扬,构成了史诗般的情境设置。在影片的开头,苏格兰风笛在现代弦乐器演奏的混合旋律中独树一帜,与流畅、轻柔的现代乐形成鲜明对比,并以其粗犷、略显嘶哑的特有音色演奏出了贯穿影片始终的单二部曲式的抒情曲部,奠定了影片雄浑、野性的视听基调,使身处黑暗中的观众很快陷入了影片特定的叙事时空——13世纪末英格兰统治下的苏格兰高地部落。随着影片故事的展开,苏格兰风笛继续演奏,古老、原始的社会韵味缓缓渗透到观众的头脑中,仅仅在这苏格兰最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听众就能感到历史的久远感与崇高感。

  随着影片故事的展开,詹姆斯·霍纳在主要运用苏格兰风笛的基础上适时运用了部分弦乐器来渲染民族音乐本身所传达的内容情境。银幕上本是一段悠远、纯净的苏格兰风笛旋律伴着一群人民的辛福生活,突然民族音乐戛然而止,几个忧郁的小提琴音符响起,即使不看画面,听众也能从民族音乐行进中这一构成因子的突变来感知音乐所述情境的突转,一种压抑与不安的情绪在这组乐曲章节中孕育生成。同时,四只圆号不和谐的和声,也显示出某种对立势力的矛盾与冲突。这时,詹姆斯·霍纳通过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来传达叙事情境的变化,仅仅凭着耳边流淌的音乐旋律,观众就能预知到突变的叙事信号。

  终于,影片进入故事的主体部分,苏格兰风笛的演奏也在多重变动的故事情境中前进。正如上文所言,一为爱情主题,二为英雄主题。在华莱士父亲去世的故事段落里,幼小的华莱士暗自哭泣,一个小姑娘久久不肯离去,她手捧一朵紫色的小花上前送给华莱士。此时,纯净的苏格兰风笛缓缓响起,音调平滑顺畅,音速轻缓却不呆滞,尽显静谧与神秘之感,爱情在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芽、生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华莱士长大成人,小女孩也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一个群众性的舞蹈场景里,两人再次相遇,这时画面处理虽是对比蒙太奇与抒情蒙太奇的双重使用,但在音乐情境的建构上,詹姆斯·霍纳却采用了放缓与延宕叠用风笛演奏的创作策略,以表现两者的情愫已深。在爱情主题这一情境设置的过程中,苏格兰风笛配乐的流动是渐入佳境的,是一步步循环往复的,节奏明快、曲调跳跃,最终在两人私定终身的故事段落里,爱情这条坐标系上的苏格兰特色配乐达到了一个情绪上的高潮,弦乐与长笛的合奏,风笛的再次调高,无疑为二人的纯洁爱情奏响了颂歌。

  当姑娘惨遭杀害时,苏格兰风笛的音符与音色急剧转换,纯净、婉转的旋律随即进入了英雄主题这一音乐情境的维度,悲壮、昂扬成为本段苏格兰配乐中的主要音调。在该段落中,詹姆斯·霍纳主要采用了迂回曲折的乐章结构,使旋律呈现出鲜明的忽而上升、忽而下降的曲谱走向,并且每节音阶都通过旋律上升的间歇来蓄积力量,通过下沉的音符来宣泄力量,周而复始,完成了这节演奏段落中的三级跳跃。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观众能明显感觉到这段音乐所承载的紧张氛围与愤懑情绪。同时,由于这段演奏的余音较长且音高逐渐减弱,使得后面衔接的伴奏自然地完成了转换。就这样,苏格兰风笛在唯美悠扬的爱情旋律的前奏下,突转变化,自然进入英雄颂扬的这一情境之中,并最终在威廉·华莱士那一声“自由”中达到高潮。此时的苏格兰风笛更加嘹亮、更加高昂,速度也急剧变化,爱情主题与英雄主题在画面的信息中合二为一,急剧升华。一首爱情自由、英雄崇高的苏格兰特色赞歌就此诞生,供人传唱。

  二、张弛有度的感情叙事

  由于地缘毗邻以及文化同源的缘由,在欧洲大陆的人们心中,苏格兰风笛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演奏乐器,在其表层的符码所指的基础上,西方文化圈的人们早已认同了其深层的文化能指——苏格兰历史文化。威廉·华莱士作为苏格兰民族的英雄,早已化身为苏格兰文化的一部分。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创作者必须尊重这种文化积淀。詹姆斯·霍纳在为这样一部电影创作配乐时,倘若不使用苏格兰特有的风笛演奏,显然是不合事宜的。

  其实,音乐参与影片的叙事早已是一件耳熟能详的事情,但在《勇敢的心》中,单单苏格兰风笛就独立形成了一种感情叙事的典范。它凭借在苏格兰文化中独特的地位,使这部电影的配乐无论是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还是在观众的欣赏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投射出一定的感情因素。

  毋庸置疑,选取和使用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音乐来讲述本民族的故事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詹姆斯·霍纳自然也深谙这个道理。在影片的民俗性和原始性比较强的场景画面中,苏格兰风笛舞曲音乐被广泛使用,这不仅有利于影片声画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凸显苏格兰人民的现实风情。即使是在缺乏视觉元素的音乐艺术中,随着苏格兰风笛的响起,观众无意识中便会生出苏格兰那高原的绿色草地、群舞的欢呼人群等,而这一切都与音乐中那张弛有度的感情叙事因子紧密相关。

  在该影片苏格兰配乐的处理上,詹姆斯·霍纳主要采用了降七音与连续十六分音符相结合的跳跃性节奏,并且在多个段落中反复使用。这一段段优美动听的苏格兰配乐不仅渲染、衬托了影片人物的感情,还使得观众深深为其特有的苏格兰风情所折服。风笛所表现出来的独具一格的音色,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山地风格把影片应有的叙事质感以及感情层次都清晰地传达给了观众,对观众构成了一种极强的召唤力与号召力,为这部影片抹上了一道明亮的地域风情色彩。

  音乐是人类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它的韵律流转中,折射的是人类内在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感应。因此,用音乐来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成为了音乐在电影艺术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如影片的许多配乐与画面情节有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声画分离”。在影片的结尾段落,威廉·华莱士的配剑被远抛在战场的草地上,画面虽是富于静态的空镜头,但配乐却是苏格兰风笛那悠长、浑厚的旋律演奏,给人以一种历史沧桑感和激越感。在这段悲怆、激昂的配乐中,寄托的是梅尔·吉布森、詹姆斯·霍纳以及银幕前观众对威廉·华莱士那种誓死追求自由英雄精神的高度赞扬与喟叹。

  另外,本影片中苏格兰配乐还起到了积极调动观众情感的作用。詹姆斯·霍纳通过采用苏格兰风笛古朴、简约的演奏,使得西方观众回忆起历史上那段可能是他们祖先经历的峥嵘岁月,使他们对影片所设置的叙事及其所宣扬的自由精神极易产生感情上的认同感和错认机制。对于东方的观众而言,无论是苏格兰配乐还是影片画面都为其提供了一次窥视苏格兰文化的契机,极易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可以说,该部影片的苏格兰配乐借助观众对苏格兰风笛的感情投射与期待视野,成功实现了隐匿在音乐深层中的感情叙事。

  参考文献:

  [1]肖永忠.《<勇敢的心>——荡气回肠、浪漫凄美的史诗巨作》.家庭影院技术,2002(10).

  [2]高勤学.《气势恢宏,跌宕起伏,情感真挚缠绵——评析<勇敢的心>电影音乐》.电影文学,2008(14).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