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于电影的选择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积淀基础上的,经验积淀与观众的艺术积累、知识修养和人生阅历相关,当观众进行电影选择时,会从经验积淀中提取出对于电影价值的判断来作为最初的标准,特别是经验积淀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时候,观众对于影片的初始理解就成了左右观众选择的关键。《美人鱼》是周星驰导演的作品,“周星驰”三个字就代表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半壁江山,长久以来的高品质电影在观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保障,而“星爷出品,必属精品”的观念就成为观众最好的经验积淀,特别是这种经验积淀会在观众中形成传递,口口相传的质量必然会比宣传得来的效果好很多。观众对于电影的后续选择会受到趋新性心理的影响,《美人鱼》与趋新性中的艺术形象独特性、情节的变化性不谋而合。“美人鱼”是很新颖的影视对象,观众对于这一美好事物的想象可能仅仅停留在神话小说中,而真正作为电影意向支撑起一部电影的架构,在之前是没有出现过的。观众对于“美人鱼”艺术形象的好奇与探索,在前期的宣传中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观众资源,是形成后续票房动力的关键。同时,《美人鱼》的故事情节在珊珊与刘轩由恨转爱、李若兰与刘轩由爱转恨的交织中徐徐展开,在这种爱恨转换的历程中又穿插了极具创意的小插曲,让观众被这种构思独特的情节转换深深吸引。诚然,好的影片少不了习惯与趋新。《美人鱼》在观众习惯与趋新的欣赏心理中找到了良好的平衡,既不一味用过去的辉煌大打人情牌,更没有为了迎合观众趋新的心理而设置不合逻辑的剧情,整个故事的矛盾点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又将主题升华到了环保层面,结构与内容完美契合,这才铸就了辉煌的票房成绩。
二、观众欣赏心理---情感与共鸣
好的电影对于观众的重要魅力所在就是情感的传递,《美人鱼》将情感作为内驱力,通过赋予电影丰富的情感魅力激活了观众的情感动力。首先,《美人鱼》将第一层情感诠释为情怀。可能是曾经的《大话西游》,也可能是曾经的《喜剧之王》,周氏喜剧带给观众的不只是一代人的回忆,还有一代人随之而去的青春。“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传递的更是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观众的情绪最容易产生集群效应,营造的氛围让观看《美人鱼》的意义不仅仅是欣赏一部电影,而且还是驻足于镜子前看着曾经天真的笑脸,还是回想起曾经的壮志豪言时发出的慨叹。其次,《美人鱼》本身的立意主题是环保,传递的是在当今环境日趋恶化的时候我们要做出改变的情感,并没有程序化的说教,用富有想象力的美人鱼形象,说出大众的心声,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呢?而电影本身对于这种情感宣泄把握得十分到位,没有过分的痛斥,仅仅通过最后大量美人鱼遭到捕杀的残酷场景,就能直击到观众内心深处,所达到的效果更加震撼。最后,《美人鱼》塑造的形象是饱含着复杂情感的,比如刘轩,用金钱掩饰内心的脆弱,从逐利到秉承内心对于珊珊真挚的感情;比如珊珊,时刻处于复杂的情感矛盾中,直到最后才释然。从开始到剧终,每个人物的情感历程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纷繁复杂的情感路线使影片魅力大增。在影片富有技术性的表现手法中,不管是电影本身的情怀,还是人物与主题塑造出的情感,时时刻刻都形成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观众在内心中找到了与自身情感相对应的期许。不同的观众观看这部影片,所得到的体会也不尽相同,这或许就是电影神奇的地方。
三、观众欣赏心理---趋向与逆反
观众欣赏心理中的趋向性有内部趋向和外部趋向两层含义,而《美人鱼》恰到好处地把这两层趋向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观众对于影片的内部趋向来源于影片贴近生活的真实度,越真实的环境带给观众的内部趋向就越明显,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共鸣。《美人鱼》借鉴了神话故事中的美人鱼形象,表现的却是最生活化、最社会化的人与事。刘轩与珊珊的形象塑造像极了社会中处于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种不同阶层的人们,影片中展现的人物活动与情感转变,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影片主题突出环保,这种迫切意识与当今社会需要的对比,无疑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更加容易联想到社会现实。外部趋向可能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无论是影片上映之前的情节猜测还是情怀展现,都为《美人鱼》的诞生做足了铺垫,虽然这有明显的“周星驰”IP 影响,但毫无疑问,社会性的外部趋向给予观众的导向还是极为关键,这部分观众形成的票房贡献率应该是非常高的。与趋向性相对应的是观众心理的逆反性,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以恰当地形容这一点。每个人的欣赏角度都不一样,有些人会认为《美人鱼》主要利用的是情怀,实际影片质量并没有达到一流的水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种观点冲突引发的网络论战实际上为电影的进一步营销做出了贡献,多数人会在这种论战中产生逆反心理,会选择通过自身的尝试做出价值判断,这无疑会带来票房的增长。当然,外部趋向性与逆反性并不是矛盾的,因为二者都是针对没有特殊偏好的观众而言的,二者作用方式可能不同,最终结果都是使中立观众对于影片的观赏怀揣探索与好奇之心。
四、观众欣赏心理---求乐与求知
观众对于电影的欣赏最初都是肤浅的,正如艺术是反抗压抑的最佳形式,观众从电影中期待的首先就是感官的娱乐,《美人鱼》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周氏喜剧的能力,当观众看到影片中林允使用多种方式暗杀邓超,最后都反弹到自己身上这种老梗时,依然会哈哈大笑,因为周氏喜剧“海陆空”齐上阵的喜剧节奏和笑点控制是大师级的。抛开影片的内容,能从影片本身的设置为观众带来欢笑,这就值得观众购买一张电影票了。《美人鱼》不但具备诸如上文所述的笑点,更成功地在喜剧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将影片塑造成了讽刺式喜剧。这种喜剧形式在中国的电影中并不常见,让观众在笑的同时对于贫富阶层的不公平产生思考,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得到借鉴,对于人物内心深处真实情感发出慨叹。将笑点变成观众的笑点,将观众的笑点变成心底的思考,《美人鱼》用心地将这些要素串联到了一起,形成了笑中带泪的效果。在最初的感官娱乐之后,观众的心理层次会向着求知的方向转变,《美人鱼》很好地适应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孩子从中看到极具想象力的美人鱼故事,青年人从中看到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中年人从中看到对于家庭与爱人的责任。能将不同年龄段的求知融合到一部电影中,《美人鱼》确实有其了不起的地方。同时,影片中所涉及的丰富的知识体系,拓宽了观众的视野,发挥了电影的解惑功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电影观众学的角度来说,正是由于《美人鱼》这部电影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才成就了国产电影的票房之王。国产电影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发挥自身的文化积淀优势,博采众长,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进一步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