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设计过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1 共27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知识分类理论下微课开发探究
【第一章】微课程开发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知识分类研究
【第三章】基于知识的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第四章】 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设计过程
【5.1 - 5.3】解题答疑型微课程案例实现
【5.4 - 5.8】微课程试用效果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知识理论下微课建设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4 基于知识分类的微课程开发过程
  
  在进行微课程开发制作之前,首先需要注意分析潜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分类理论慎重选择微课程内容,按照上文研究成果选择适当的微课程开发策略,然后设计编写脚本,包括评价与反馈等环节的设计,最后根据编写的脚本按步骤实施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对于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部分,它是教学内容的类别、媒体选择、开发策略选择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课程总体包括导入新知、内容讲解和归纳总结三个部分,但五种类型微课程有不同的的开发设计策略。具体的微课程开发一般思路图如图 4-1 所示: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1.部分箭头的含义:
  
  双向实线箭头:图中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类别”与“媒体选择”以及“开发策略”的选择并非是依次展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同时进行的,而且他们之间在选择上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共同围绕微课主题展开,故以双向实线箭头表示。虚线方框表示的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整体里面包含的内容。
  
  2.反馈阶段是指微课程使用者对制作的微课程的质量以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在时间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设计者在得到反馈之后应对设计的微课程加以修整和改进,制作出更加适合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
  
  4.1 微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在进行微课程开发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需求分析。包括对课程现状、学科特征与教材特征、教学目标等的分析,这些都是为了掌握课程的概况。
  
  另外,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学习者学习本课程时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以便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1.对课程现状的分析
  
  分析课程的现状,可以让教学者更进一步了解课程,能够自觉进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如果缺少对课程的分析和了解,就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没有知识的整体感和系统性。
  
  2.对学科特征与教材的分析
  
  在教材的使用上,如果缺乏教材的整体把握,抓不住重点和关键,那么就无法制作出质量高的微课程。
  
  3.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阐明教学目标是为教学计划提供基础框架,按这个目标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益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同时,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使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目标还能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提供具体的依据。
  
  4.对学习者学习基础的分析
  
  了解分析学习者当前的学习基础一般是通过测试进行诊断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别性差异,要以每个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起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4.2 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本文通过对“中国微课大赛”[8]等微课件设计比赛的研究,结合微课程的内容展示特点,对参赛作品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微课程在选题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内容应小而精,解疑过程宜简明准确。微课程在选题时不仅要保证从小的切入点入手,紧扣教学大纲,还应该具备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围绕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在解题答疑的过程中,展示要通俗易懂。
  
  2.所选择的知识点数量要尽量少,一堂课只需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个典型性的问题。
  
  3.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多媒体的表达方式。微课程的内容要适于加入各类丰富的图形、图像以及动画、视频等等,以便引起学习者的观看兴趣。也应注意的是,在媒体选择时应该根据多媒体设计的原则进行合理地搭配种种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能够最优化地得以呈现。
  
  4.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微课程设计。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潜在学习者,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学习者的基础知识、阅读习惯以及学习风格等因素,时刻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审视微课程的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
  
  微课程与一般网络课程不同,一般网络课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录像,整个课程完整、时间长,只是传统课堂呈现的另一种形式,而微课程与其不同,虽然微课程时间短,只有 5-10min,并且只阐述一个知识点,但是它拥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所以微课程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度分解。微课程制作不能因强调“微”而随意划分知识点,要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2.建构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建构知识体系;3.遵循认知负荷理论原则。因为微课程包含的元素很多,有音乐、文字、图像、动画等,设计不当容易使学习者出现认知超载,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的外在学习负荷,即减少无关信息的出现,提高学习者的相关认知负荷,如做标记或划线提醒等,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4.3 知识点的划分
  

  根据上文可知,知识的类型不同,其属性和认知特点不一样,选择的认知方式也就不同,所以在对不同的知识的微课程进行开发时采用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本文就是根据微课程的知识特点,对微课程进行了相应的类型分类,探索不同类型微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一个知识点究竟是属于什么类型呢?一个知识点的类型应该如何去判断呢?
  
  根据查阅知识分类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理论,笔者认为,当微课程的知识点是事实、概念、设备名称等言语信息类知识时,那么它就是本文所阐述的主题讲授型知识;当微课程知识点属于智慧技能知识时,比如解答数学难题等抽象的知识点,那它就是本文所阐述的解题答疑型知识;如果微课程知识点是一种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操作的程序性知识,比如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体育课中的动作训练等,那么它就是本文所阐述的实验操作型知识;如果微课程知识是对于外界现象的反思等,主要是对外的认知,那么它就是本文所讲的现象反思型知识;如果微课程知识点是有利于学习者对自身内在认知能力的认知的知识时,那么它就是本文所述的元认知型知识。
  
  根据上文所讲的知识点划分方法,选择适当合理的微课程开发策略,能够为微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4.4 微课程脚本的编写

  
  与影视作品的分镜头脚本相类似,质量较高的脚本编写方式是做好一节微课程的基础环节。在编写脚本之前,首先将微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路、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在纸上描述好,方便微课程制作者对设计思路的梳理和明确,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作品。编写脚本时一定要目标明确,写明录制课程需要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内容,明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出场的顺序。另外,还应该注明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便把控整个微课程的教学进程。
  
  脚本的编制要根据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类型。例如,以培养学习者兴趣为目标的微课程的脚本编写应选择有趣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叙述某个事情的进展历程为目标的微课程脚本编写则应采用设置疑问、模拟事件发展历程的视频形式展开;对于操作技能类型的微课程,可选用实践操作演示等方式。具体脚本的编写可从教学的内容、画面、字幕、备注强调、时间分配等方面加以考虑,具体如表 4-2 所示:
  
  4.5 本章小结
  
  本章对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过程等进行了介绍,包括需求分析、微课程选题、微课程知识点划分方法、教学设计和脚本编写方法等,将微课程的开发思路呈现了出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