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课中的运用分析
【绪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应用研究绪论
【第一章】中学语文利用影视资源的可行性依据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第三章】中学语文使用影视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结语/参考文献】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中的利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研究对象。
2001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概述,即"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着重强调了"语言"是学习语文课程的首位,这也就提出了语文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性学科。其次,《语文课程标准》在利用工具性的基础上,指出语文课程的内涵所反映出来精神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传递人文性。相比较 1993 年对《语文的课程标准》来讲,2001 年的教育改革内容在强调语文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提出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分为课内和课外资源,在课程资源设置上不仅有传统的教科书,工具书,还有以图文形式、影音形式组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影视课程资源包括自电影诞生以来所创造的包含多种表现形式的影视作品,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动画片、戏剧、舞剧、电视剧、专题片等类型。通常它们具有直观、形象、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及教材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等要素,把有益于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影视作品或片段遴选出来,作为课程辅助材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教学,我们把这类资源称之为影视课程资源".
影视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学习目标、创新了教学模式、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强了教学趣味、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文中"影视资源"指的是能直接整合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片或者间接为中学语文教学所用的优秀影视作品,视频片段或图片等。如由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边城》、《荆轲刺秦王》、《夜宴》、《赵氏孤儿》;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纪录片《人文发现》、《艺术中国》、《走近科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综艺栏目《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还有比如对说明文中的风光介绍片《故宫》、《国家地理》等,介绍散文创作背景的电视散文《爱莲说》、《雨巷》、《匆匆》等。
二、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涉及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个方面"、"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顺应新课改的标准应求下,使用多媒体也成了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备课技能之需。语文学科以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为宗旨,而思想、心理素质、科学文化、道德情操的多方面的能力的综合,丰富了教学含量,也让其学科内容显得越来越"杂".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为现代语文课堂实施教改提供了导航方向,这也是语文教学观念由传统、封闭实现现代开放的革新转变,是信息时代的历史进步,也是一种必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汲取已不再局限于文献、书籍、参考书等文字媒介。一些具有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影视作品被改编后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文本著作被改编成影片渐入人们的视野,让我们更直接地欣赏到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悟文本创作大家的生活百味,从而引发更深层的人生思考。
总之,影视资源的利用,能够使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的,既丰富了新课改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现状。
鲁迅先生在 77 年前曾经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当时的教员一定没有想到鲁迅的预言在今天实现了。影视资源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提供了信息化新元素,为课程改革改革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关于影视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利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实践中,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只是一个概念的提出仅仅停滞在影视艺术上,也仅仅限制于"电影"这一门类对中学语文的辅助学习,目的也是为了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多媒体发展技术的不完善和设备局限,使得影视资源只能用于业余时间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末,有人提出《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有优秀作品排成"电影课",依照年龄段编排电影课程,"电影课"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教育部门的支持,并在学校开设,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到了 21 世纪,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不再陌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影音、图片、动画等综合处理及交叉运用,编制成系列学科教程,运用于语文教学,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已经成为教师综合能力考查的一项技能。
通过数据库搜集到影视资源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论文约千篇,我找到二十余篇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论文,并做了对比。论文侧重点上,有对影视资源进行归类的,有侧重于影视资源中所展示的文本创作进行分析的,有对影视资源运用课堂上纯粹娱乐化进行批评的;在影视资源利用的领域内,主要分为课内和课外的影视资源运用,其中不乏对课文文本资源的开发。如李青岚的《影视资源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中提到把四大名著的改编影视作品搬上银幕,可根据中学教学进程进行假期提前的观看,并根据当地多媒体实际硬件水平和教材进行穿叉教学;杨晓燕的《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侧重于用理论阐述影视资源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教学实例在影视资源开发利用上有所成效结尾;徐孟丹的《基于影视资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从课内外作品所涉及的影视资源进行了分类,分别是与课文相关的影视资源,课外的知识性影视资源,如《雷雨》、《哈姆雷特》、《祝福》和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而韩同常的《优化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戏剧文学上进行了细化的分析,在中学语文中不作为备考重点的戏剧文学上进行了引导教学,但可操作性在近期教学目标中依然很难实现。
四、研究方法。
(一)归纳、演绎法。
众多对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论文中,首先是根据影视资源所具有的特点,引入课堂中的可行性做了理论上的综述,比如影视资源的生动、丰富和直观特点。其次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个体发展在观察力、想象力和注意力表现,借助影视资源与中学生特点的契合性,在不同年级进行观察,得出借助影视资源对中学生创造力、德育、情感方面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参考了传统理论文献,对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涉及到众多多媒体的文献资料,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改编优秀电影、纪录片、音频成了本研究的课程对象。运用演绎法的思维运动,实现由一般到个别的方向转换,由理论抽象到具体的课堂内外调查。
(二)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城市和农村中学的阶段实习,也对不同地域学校硬件设施和学生整体层次进行了考查,我积累了一些实地课堂实训操练经验。为了增加本篇论文的说服力,在课余时间,针对"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中的利用"这一课题,根据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的不同群体,本文设置了问卷调查分析,即对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影视资源利用渠道,占用时间,对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看法等等问题上进行定量分析法,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各项指标和数据的对比分析。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本文服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问题的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以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与此同时,在拟定问卷的初稿和预调查之时,考虑到在不同环境成长起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给设置问卷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通过图示对比分析,学生对影视资源的观点也能很清晰得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以便反映出影视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地域偏差,给中学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发上提供一些参考。
(三)个别访谈法。
在实习期间,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对其他班级的课堂观察和与老师间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问题围绕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真实利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优化得利用影视资源。个别访谈包括与学生、教师的沟通,不仅有教师对影视资源在课程中设置和在课堂利用的情况调查,也有学生接触影视资源后带来的兴趣培养及在此领域的梦想规划问题。
(四)案例分析法。
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人物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对比式观点的提出、逻辑思维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提成、写作能力的彰显等等。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在语文的互动-探究教学中,以语文课本为阵地,在中外名家的作品中,经典的作品和有一定思想高度得作品值得学生学习。
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点",把影视资源融合在语文学习中来,去带动生活语文中的"面".
本文选取鲁迅的小说《祝福》,结合北京电影制片厂在 1956 年搬上银幕的电影,进行课堂切入教学。
五、论文结构框架安排。
论文的引言部分强调了本论文写作的背景,以及对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利用研究目的和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是结合语文课程和影视资源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对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城乡中学语文影视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在研究对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说明,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调查和困境分析。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主要研究如何恰到其份利用影视资源于语文教学中的分析研究。涉及到听说、阅读、写作三个部分。
第四部分是具体案例。对具有民族代表性鲁迅的作品《祝福》,选取 1956 年由夏衍改编的电影节选片段,进行教学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