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困境探析
【绪论】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课堂的应用绪论
【第一章】中职课堂教学信息化概述
【第二章】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以青岛XX学校为例
【第三章】中职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课堂信息化提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要改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4.1 统一规划,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推进需要资金支持做保障,虽然上级部门每年都会拨付教育经费,但能够专项用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资金不足仍是阻碍信息化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问题。学校应该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保驾护航。
建设时,要统一规划,避免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环境建设的情况,硬、软件设备建设应同步进行。有学者指出,按中国现有国情,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软件比例接近 5:3 最为合适,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益比。从目前现状来看,应当在满足基本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软件环境的建设。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的实训课程不少于 160 学时,倡导采用教、学、做、评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结合工作场景灵活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根据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积极开发建设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此外,应当根据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平台的开发建设,使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性发挥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4.2 阶梯式培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多数教师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后,都已经形成了个人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习惯,对已经熟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应用自如。要让他们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要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就要先从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认识入手,要让教师了解并认同信息化教学,否则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只能停留在口号的层面,难以付诸实施。笔者认为可以按图 7-1 的流程进行培训:
(1)基础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新的教学概念,首先要从理论方面入手。学校可以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集备组为单位,学习与信息化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概念、理论、要求等,首先从抽象的文字概念上对教师进行普及,建立初步的印象。
(2)提升认识学习。在了解了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后,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别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分专题细化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拓展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的深度。
(3)具体案例学习。组织参加过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教师进行作品展示与讲解。结合参赛作品,介绍设计过程,将信息化教学理论性的知识如何落实到教学各环节里,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教师面前,使大家能够更清晰的明白信息化教学究竟该如何组织进行。
(4)实操巩固练习。鼓励教师勇于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尝试,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案例征集,真正通过个人的实际运用体验,将信息化教学理论内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学校可以根据上述培训的流程,结合培训内容,制定出符合各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方案,从而更加全面、系统的逐步提升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具备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4.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正所谓“意识支配行动”, 教师的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情况。
只有教师有主动想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来的想法,才能有效推进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而面对新生事物,教师在日常的繁忙琐碎工作中要挤出时间进行相关的学习、研究或参加比赛,并非易事。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活动中。
(1)对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教师进行奖励。奖励作为正强化,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有了奖励机制,首先就能引起教师的关注与兴趣。当看到参与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获得奖励时,对教师本身又是一种正面刺激。如此,多数教师就能在强烈的内驱力作用下,自发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
(2)年度考核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考核指标。实施信息化教学并非易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准备,而人都有趋避困难的内在倾向,因此需要学校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进信息化教学。因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到年度考核中,既发挥了考核作为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也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采取以上激励与强制相结合、引导与监督并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起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只有教师动起来,信息化教学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4.4 分层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是信息化教学能力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了解信息技术手段、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软件,那信息化教学就如同纸上谈兵,是没有效果与意义的。
从中职师资现状来看,大多数 40 岁以上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就大学本科毕业的非信息技术类教师而言,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数也仅限于初、中级的 office应用等水平。因此,想要大面积、全范围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并得到解决的。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当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实行分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教师个体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培训。比如,作为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师,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肯定要高于其他教研组教师,对他们的培训就要从打造学校信息技术骨干的角度出发,加大培训的难度,提高培训要求。
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一般情况下,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接受能力要好于老教师,因此可以考虑首先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其次也不排除会有部分业务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信息技术基础好的老教师,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年龄分层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实际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分组。
所以,摸清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层次分组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培训的效果,也利于培训的实施。
(2)组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
在全校范围内,从不同的学科专业组,挑选出信息技术水平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组建成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邀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团队的客座专家带头人,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计划,分模块定期对团队教师进行培训,努力增加能够掌握较高水平信息技术的教师比例。通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的建设,营造学校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发挥骨干教师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大范围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加强专业课教师仿真实训软件的使用培训
仿真工作情景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邀请实训软件开发商结合软件功能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专业课教师使用实训软件的能力,也是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此外,随着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和示范性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有机会参加教育部门及行业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如果将国家级培训与校级培训有效融合,则可以进一步加快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速度。
4.5 以赛促教,综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部自 2010 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以下简称“大赛”)。
旨在通过大赛推出一批大赛成果,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大赛带动教育现代化。近三年中职组共设置了三个赛项,分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每个赛项都有针对性的考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方面,从而有效的提高参赛教师个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如表 7-1所示:
2013 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官网面向全体参赛教师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汇总、分析数据后形成《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 年)》。调研数据表明:
(1)大赛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变化的表现按比例依次是:“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了教学理念”.从表 7-2 可以看出,教师赛后各方面获得的能力提升比例差距并不大,也表明大赛的赛项设置虽各有侧重,但是对教师的能力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见表 7-2)(2)大赛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根据调研报告显示,多数教师参赛后,依然能够坚持在日常授课中经常使用信息技术。继续推广并应用大赛作拼及成果的教师占 90%,继续开发信息化教学作品的占 66.6%,继续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学术研究的分别是课题研究占 50.1%、教学论文占 44.5%,仅有 14.2%的教师不在继续信息化教学。(见表 7-3)(3)参赛教师共享经验,带动团队发展。教师充分利用个人参赛经验与体会,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辐射与带动作用,协助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推动团队建设与发展。
主要方式有经验介绍、教研活动、开设公开课、展示课、建立工作团队等。(见表 7-4)从(2)、(3)项可以看出,大赛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同时对学校的团队建设,以及所在学校的后续发展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4.6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优质资源库
对于教师而言,长年的教学是能够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源的,比如试题、练习、课件等。然而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信息技术环境为支撑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教学资源。因此要想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就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开发。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托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可以是某一学科的独立单元或模块的内容建设,也可以是围绕教材进行的课程建设,它包括了系统的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微课、试题库、练习库,教师就要重新审视、整理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补充。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涉及的内容要求能够与行业、企业需求高度吻合,从而培养出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建设之前,要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在资源建设方面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建议,必要时,可到企业进行挂职体验,获取更多宝贵的现场教学资源,从而保证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可用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