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对“法家”思想的尊奉与改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1 共26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寓言思想下韩非子的思想体系解读
【绪论 】《韩非子》寓言的研究现状综述
【1.1 - 1.2 】对"道家"思想的顺应与移植
【1.3 】对"法家"思想的尊奉与改造
【第二章 】《韩非子》寓言思想的批判性解读
【第三章 】《韩非子》寓言思想的矛盾性阐释
【结语/参考文献 】韩非子思想对依法治国的启示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对"势"的推崇与巩固

  除了"驭人之法"和"锄奸之术"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权势。没有强大的权势,所有的法术都是空虚的,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因此权势是皇权的根本。慎到是强调"势"的重要代表人物。慎到认为:"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40]

  .慎到提出了"势"是"得助于众"的观点。韩非继承了和发展了慎到的"势治"理论。在《韩非子·功名》篇中提出"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韩非觉得,有了势才可以谈君主的权力,没有了势,君主就不会有权力可言。在《韩非子·难势》篇中提出"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韩非认为,就算是尧那样贤明的君主,也是只有当上了天子之后民众才听他的。桀昏庸残暴,却也因为拥有权势,人们都受命于他。这都说明"势"才是真正起作用的。韩非所论述的"势"其实就是今天的"权位",所以韩非得出了民众本来就要服从于权势的结论。韩非认为,"法"要凭借强力来保障与推行,而"术"也要有威势做后盾。少了强大的威势的保障,"术"与"法"都成了无本之源。君主失去了权势就像鱼儿离开水,老虎丢了爪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势重之鱼也。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41]

  宋君和简公之所以落得悲惨的亡国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们不重视自己手里的权势。"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爪牙,虎豹之类也。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简公失其爪牙于田常,而不蚤夺之,故身死国亡。"[42]

  因此,权势是战胜众人的最大资本,君主必须把自己手里的权势牢牢把握住,不能让下面的臣子拥有。权势不能借给别人,不然君主失去了一点权力,臣子们就以为他失去了很多权力,那他的尊贵地位就保不住了。

  韩非认为君主能运用威势去行法用术,有周全完备的法令,让臣下不能不听令做事,君主只要掌握威势,臣下都依法行事,所以君主身居高堂之上,对世间仍能了若指掌,这就是任势。权势是君主使众人臣服的最大资本。君主要想制服民众,必须要拥有和借助于权势,能否统治一个国家不在于他是否贤能,关键是要有权势。因此,韩非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权势理论:控制、巩固并利用权势。

  首先,所谓控制权势,就是君主要紧紧抓住权力。权势只能在君主自己手中,不可借给别人,如果权力落入身边大臣手中,那么他必定受制于人而最终亡国。

  韩非觉得权势的关键在于赏罚,君主赏罚分明,臣下就会忠心,如果君主放弃赏罚的权柄,那么臣下就会起反心,君主就会命不保矣。有寓言说:"司城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予,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诛罚,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宋君曰:诺。于是出威令,诛大臣,君曰问子罕也。于是大臣畏之,细民归之。处期年,子罕杀宋君而夺政。"[43]

  君主的赏罚权柄缺一个就会亡国,更不用说是君主和臣下一起掌握。

  其次,所谓巩固权势,就是君主设法加强权势。对君主的权利威胁最大的是大臣,大官爵,君主的亲信擅自违法。手底下的人太尊贵,那么君主的位置就会被取代。君主身边受宠的侍从经常违法,还有家族及后宫的不轨行为都会威胁君主权势。有一则寓言:"晋厉公之时,六卿贵,胥僮、长鱼矫谏曰:大臣贵重,敌主争事,外市树党,下乱国法,上以劫主,而国不危者,未尝有也。公曰:善。

  乃诛三卿。胥僮、长鱼矫又谏曰:夫同罪之人偏诛而不尽,是怀怨而借之间也。

  公曰:吾一朝而夷三卿,予不忍尽也。长鱼矫对曰:公不忍之,彼将忍公。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厉公而分其地。"[44]

  想要巩固权势,君主应当用法令严惩罪恶。要削弱重臣的权利,不要让亲信的人知道自己的谋略以防被利用。

  再次,韩非继承了慎到的思想,也发现了其只重视权势的弊端,所以他提出"人设之势"的理论。韩非认为仁慈如尧、舜或贪暴昏聩如桀、纣的君主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君主都是中人之资,所以他提出"人设之势".只要能掌握威势,遵守法度,中人之资的君主依旧可以治理好国家,不必希望贤君安国,也不必畏惧暴君乱国。权力的行使必须要有法律的制约,如果遵照法律行使权力,那么权力会得到很好的执行,如果践踏法律滥用权力,那么肯定会出乱子。也就是说不可任意使用权势,权势可以创造治世也可以导致乱世,关键是重视"法令".韩非把权势与法令组合形成了自己新的"势治"学说。

  韩非认为只有将"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理的共同运用,才能让君主的专制更加的完美。这三者中,法治是关键,它对术治以及势治起到了约束的作用。

  当一个国家的法治健全,才能依靠它建立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以此巩固君主的权力。但是,当术治没有被详细制定出来时候,君主的权势就有可能被别的阴谋分子偷取。对于法治和术治来说,如果没有势治的依靠,其他两者也根本无法进行。因此,三者相辅相成才是"明君之道",才会形成"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的局面,这种治国政治理念也正是韩非的政治追求。

  总而言之,韩非在对儒家、道家、法家等先贤思想进行集中的选择性吸收改造,然后形成自己的治国御民之术。韩非正是在熟悉各家治国之策在不同程度遇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实际需求,对各家思想摒弃、吸收、改造,特别是否定了当时社会较为流行的各个学派思想。这充分显示了韩非的果敢与坚毅,更充分体现了韩非批判的锋芒,不打倒旧有的思想和制度,就无从建立新的思想和制度,韩非的寓言都是源于他对现有制度的批判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