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多所高校均设立了德语课程,作为供学生选择的第二外语。但是学生学习德语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佳语言学习期,一般学校给德语课程安排的课时是一周两节,而德语本身又是一门难度高的科目,内容繁杂,学生多是初次接触德语的外语学习者,因此单纯地教授德语收效甚微。英语与德语都是印欧语系的西日耳曼分支,虽然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较大,但在字母、语音、基础词汇上还是有诸多相似之处。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时代就已开始,学生对英语已经有较深的概念,使学生产生了英语思维定势。学生学习德语时会无意识地混用英语和德语的语言规范,模糊两种语言概念,但倘若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通点,并且清楚掌握两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德英参照的方法进行学习反而能够深化学生对德语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1 德语教学的现状
中德关系越来越紧密,两国间经济、贸易合作增加。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德语成为我国炙手可热的外语课程之一。德语专业、德语选修课也纷纷在各大高校设立,但是德语因其语法复杂性也致使很多学生学习很久之后,学习效果甚微。我国德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1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教师对德语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还是传统讲授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师对书本重点和难点知识反复讲解,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复习题目。
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单词语法的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学生即使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也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 2 教学方案不完善
德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往往是第三语言。在此之前,学生一般受过英语教育,而且,很多学生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学习德语的,这意味着学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期。然而,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德语学科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英语德语学习易发生混淆等情况。
2 英德双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异同点对比
英语和德语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还有许多相异之处,对其比较分析的过程应包括求同与求异两方面。实际教学中,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与句法方面有以下相同与互异。
2. 1 语音的异同
两种语言的基础书写单位均是拉丁字母,而且书写方法大致一样,只不过德语除 26 个字母外还添加 β( - ss) 和变音字母 ?、?、ü。因此在德语教学中能够简单讲授,以互异点作为教学核心,以便学生快速理解与把握。
大部分学生从小开始英语的学习,那个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和效仿能力,但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力。因此通常采取跟读、效仿的方式学习语音。老师不会针对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以及口型的变化来具体讲授,语音术语也鲜少被提及,造成学生只知现象不识本质,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口语欠标准。
但学生学习德语阶段时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力与理解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讲述发音方式、位置以及要诀,从而利于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2. 2 词汇的异同
立足于两种语言的词源,德语倾向于更直白的表述方式,较易于学生会意。比如 Krankenhaus,德语中 krank 是 “弯”腰曲背,也就是“有病的”,Kranke 意为“病人”,德语中 Haus 与 house 相同,所以 Krankenhaus 的意思就不难猜到了,表示医院。
再比如 Entshuldigung,ent 表示“祛除,去除”,Schuld意为“罪责,愧疚”,和英语中 shall 、should 同源,为罪责弥补过失是“应当”的,德语中 ent 源于拉丁语的 ante,是“前”的意思,Entshuldigung 就表示在某人面前低头认罪悔过,ung 与英语 ing 表示相同意义。
2. 3 语法的异同
两种语言语法上也有异同点,例如德语中的dass 是一个连接词,用来连接从句,和英语中“that”具有类似功能。还有 kein 这个否定词的用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然而如果和英语中“no”对比分析就简单很多年。Ich habe kein W?rterbuch 就相当于 I have no dictionary. 两种语言还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方面。
3 德英对比在数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学生实施德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靠学生以往的英语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因为英语与德语皆属于日耳曼语系,必定有很多相通之处,然而,它们毕竟又属于两个不同国家的语言,因此,英德两语之间也存在有异同点。介于此种情况,文章以下内容将以德语数字教学为例,对采用英德对比教学的效果展开探析。
3. 1 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接受德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已成年,德语往往作为第三语言被学生所学习。同时,学生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在德语学习时,易受到英语学习的干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德语的学习和练习,很少有其他时间预习和复习。
3. 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德语语言的特点进行制定。在德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由于接受德语学习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外,课后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应合理规划每节课内容,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另外,德语学习者作为成年人已有固有认知水平,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着重唤起学生原有认知及知识经验,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 3 德语数字教学过程
3. 3. 1 导入新课德语数字教学新课的导入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实现,教师可先播放德语初级教学片“AllesGut”中的一段情景对话,情景对话内容主要讲述顾客在杂货店购买商品后与店员报价和核算账目的内容。随后,教师就教学片中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导入“数字的学习”这门新课。
3. 3. 2 对比学习讲授德语数字内容前,教师请学生阐述英语数学的说法及其内部规律,同时,教师通过 PPT 展示、板书总结英语数字的规律,板书内容为:
( 1) 0 ~12: 均有变化,单词是无规律可循的。
( 2) 13 ~19: 有规律可循,数字是由 3 ~ 9 构成的复合词,后接 - teen.
( 3) 20 ~90: 有显着规律可循,数字也是由 3 ~9构成的复合词,后接 - ty.
( 4) 其他两位数: 由十位在前,个位在后的复合词构成。
接着,教师导入德语数字的教学,让学生自行看书学习德语 100 以内数字的分组,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德语的数字分组与英语数字分组完全一致。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德语数字表时,只要求学生对德语数字拥有感性认识,而不强迫学生马上总结出德语数字的分类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3. 3. 3 新课学习学生对德语数字初步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组数字---0 ~12 的学习。教师利用 PPT 课件展示出 3 列表格,第一栏设置为阿拉伯数字,第二栏预留为英语空格,第三栏预留为德语空格,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逐个将英语数字和德语数字显示出来。同时,帮助学生纠正其读音,并指导学生总结出拼法和语音语调上与英语的相近之处和不同点,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方便学生进行记忆。0 ~ 12,均有变化,无规律可循的单词与英语相差不大。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时,教师先让 PPT 课件中的德语说法消失,让英语说法保留,作为提示,如此反复数次,引导学生从英语数字的记忆过渡到德语记忆。
第一部分新课内容教授完后,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首先,教师通过 PPT 展示多幅静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将它们的数目用德语写下来,正确朗读,这个小测验能从书面和口头两方面辅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巩固。13 ~ 19 的德语构词和说法与第一组数字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德语数字的构词规律进行总结,并将规律写出来,13 ~19 数字是由 3 ~9 构成的复合词,后接 - zehn 而成。同时,教师还应强调 16、17、18 三个数字的拼写和读音各有特征。
然后带领学生朗读并记忆 0 ~ 19 的英德双语说法,且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准备。第二组练习可设置分组赛制,由学生用德语从 1 到 4 报数。分成 4 组,每组每次派一名同学参赛。教师用汉语说 0 - 19 的数字,由同学抢答德语说法并拼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给每一位学生练习和开口的机会。
3. 3. 4 课程小结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后,教师用 PPT 显示 0 ~ 19的英德双语说法及规律,以便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行总结另外两条规律: 20 ~ 90: 有显着规律可循,数字的构成由 3 ~ 9 的单词,后接 - zig,但需注意的是 30 例外,为 βi g'
而成。其他两位数: 由十位在前,个位在后的复合词构成。德语的一般两位数说法与英语相差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对德语学习的干扰。
4 结语
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存在于外语教学课堂,通过英德对比教学,学生更能接受与英语相近的语法知识。同时,若学生在德语学习过程中发现与英语不一样的内容,更易主动将其列为重点和难点,这对德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英德对比在数字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德语教学的开展易受学生英语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比如德语两位数的发音与英语差别明显,因此,学生应在课后大力练习,克服两种语言间的相互干扰。
参考文献:
[1] 张欣。 浅析英德对比在德语数字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0( 16) :126.
[2] 王丽莉。 在德语基础教学中进行德英对比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 青春岁月,2013( 9) :222 -223.
[3] 翟永庚,赵志勇。 德英对比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7( 5) : 86 -90.
[4] 任春静。 视频会议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浙江大学与卡塞尔大学合作项目评估[D]. 杭州: 浙江大学,2011.
[5] 肖慧,王宝军。 高校外语音频资料数字化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2( 37) :235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