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小妞电影概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982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妞电影的类型模式研究
【第一章】小妞电影的主要类别探析绪论
【第二章】 小妞电影概说
【第三章】小妞电影类型模式
【第四章】小妞电影的类型特点
【结语/参考文献】小妞电影的特征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妞电影概说
  
  第一节 小妞电影的发展历程
  
  小妞电影源于小妞文学的兴起,小妞文学也被称之为鸡仔文学,如果必须追寻鸡仔文学的源头,那么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爱玛》、《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则是可以提上版面说一说的,这类可以完全被限定成为女性文学的作品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架构都透着小妞文学的影子。不论是简爱还是爱玛还是伊丽莎白,她们身上都具备独立自主的新女性风范,与当代文学中的小妞从个人风格上如出一辙。只是此类早期小妞文学故事发生的地点源于乡村,现代的小妞们生于都市长于都市,虽然不具备乡村小妞的质朴,但是却具备新时代小妞的典型特征。不论是简爱身边的罗彻斯特先生还是爱玛身边的奈特利先生又或者是伊丽莎白身边的达西先生,他们都具备绅士的品格,不是风度翩翩就是多金多情,这些元素为之后小妞文学中的男性特质做了一个基本的摹本,简单说就是王子式,基本上以完美绅士类型居多。
  
  在现当代鸡仔文学领域被众多读者被奉为掌门人的英国女作家玛丽安·凯斯(MarianKeys),她的代表作品《西瓜》(1995)、《瑞秋的假期》(1998)、《“最后通牒”沙龙》(1999)、《初识寿司滋味》(2000)、《另一说儿》(2004)等,其中《西瓜》、《瑞秋的假期》、《露西·沙利文要结婚》、《“最后通牒”沙龙》等都已经被陆续搬上荧幕,在玛丽安·凯斯的作品中第一个层面是关注男女两性间的爱情,第二个层面多关注笔下女主人公性格的阴暗面,她们也许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者酗酒或者离婚或者由于情伤导致药物滥用等等。玛丽安·凯斯作品风格走的是喜剧路线,她的“小妞们”似乎都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外表上与时尚为伍,独立又自信,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有着必须摆脱的挣扎。玛丽安·凯斯的作品语言流畅、幽默,富有情趣,对应的读者群也主要是二三十岁的都市上班女郎。鸡仔文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英国女作家索菲·金塞拉(Sophie Kinselra),她最为知名的作品是购物狂系列:《购物狂的异想世界》、《购物狂纽约血拼记》、《购物狂结婚记》、《购物狂姐妹淘》、《购物狂与宝宝》等,索菲·金塞拉笔下的小妞们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无限制购物,无限制消费但是身份却是教旁人如何理财,理性的职业对应感性的性格,这种反差辅之以幽默戏谑的语言,跌宕起伏的内心戏码,让无数女性读者沉浸在时尚的宫殿里如痴如狂。
  
  因为女性天生就是时尚圈的主力,购物能够极大的满足女性的虚荣心,带给女性最直观的快乐。1998 年海伦·菲尔丁创作了被喻为现代版“傲慢与偏见”的《BJ 单身日记》和着名时尚杂志《VOGUE》前主编助理劳伦·维斯贝格尔所写的《穿 Prada 的女王》拉开了小妞文学大量改编电影的序幕,此后《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欲望都市》、《口红丛林》、《绯闻女郎》等等纷纷被搬上荧幕。
  
  英美“小妞文学”比较倾向于写实,中国“小妞文学”有两大类,多是网络写手的热门作品,一类是描述职场小助理在一路摸爬滚打之后平步青云、一路高升的故事,比较知名的有李可《杜拉拉升职记》、洛禾《亲密敌手》,这两部作品被徐静蕾改编成同名小妞电影搬上荧幕,并且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此外还有陈艳红的《小艾上半记》系列中的小艾、晶达的《大猫就是这样跑走的》中的许诺,人物以及内部情节与《杜拉拉升职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类则是描述特定职业大龄剩女的曲折爱情路,其中被分手、用尽所有手段追爱等桥段是必备的故事元素,而且“剩女待嫁”是中国小妞电影的一个屡试不爽的主题。
  
  值得赞扬的是有中国版《BJ 单身日记》之称王芸的《S 女出没,注意!》,后被改编成电视剧《一一向前冲》以及网络短剧《爱上男主播》,这部典型的小妞文学不仅有小妞混职场的辛酸,更加具备小妞误打误撞收获爱情的妙不可言,内容层次以及人物设计上完全具备小妞文学的特质和元素。书中女主角周一一身上的特质和《BJ 单身日记》里的胖妞布里吉特·琼斯如出一辙。集大龄剩女、肥胖、性格开朗活泼、爱吃零食于一身,还带着点小清高,被前男友和前闺蜜出轨和背叛之后,执着于自我励志与寻觅新的爱情对象,和同为播音员的曹砚展开口舌大战,二者在你来我往的过招中逐渐发现彼此的可爱之处,结果一拍即合。此后鲍鲸鲸的《失恋 33 天》将中国小妞文学推上了一个顶峰,和周一一雷同的是,黄小仙也是大龄剩女,被前男友和闺蜜出轨背叛,只是黄小仙和周一一得不同之处就在于,黄小仙没有周一一那种浑身的“阿 Q 精神”,虽然骨子里还是满腔乐观,但是对抗世界她多了口头的尖酸和刻薄,也就是这尖酸和刻薄让黄小仙这个人物性格层次分明,在与王一扬的唇枪舌剑中有着别样的精彩。此外还有一类是校园青春粉色系小妞文学,代表作家是饶雪漫、明晓溪、辛夷坞以及郭敬明等,这一类小妞文学读者群主要面向青春期的少女们,所以不论是《左耳》还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及《小时代 1.0》,又或者是《匆匆那年》,必备的典型元素一定是校园、淡淡的萌芽爱情、友谊、青春和忧伤。这类校园小妞作品能让处在花季的少女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深入人心的认同感,但是格调必须是泛着淡淡的忧伤,传达的感情也是泛着青涩的小清新式的,其中有青春的激扬,也必定有青春的残酷。
  
  总之,“小妞文学”的作者大多数是年轻的女性作家,所以在这类书籍中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女性视角自居的第一人称做内心独白式的叙述,书中的“小妞们”身不逢时却越挫越勇,通常她们有着独特的自我认知,对于生活有着特立独行的思考,苦于追求真爱和梦想。王子是这类文学中的必备空降大礼包,是女主人公们一路奔跑终点安慰式的胜利品,总会在女主角出其不意的时候帅气登场。顺着女性视角为故事主体的叙述,“女性主义”是小妞文学中的核心思想,在这类书籍中,多表达和抒发的是女性自身对于生活和职场的感受,她们的生活或许阳光或许明媚,但是一定存在自己的问题,女性像一名勇士一样心怀梦想奔跑在生活的赛场上,在时尚的大都市里用自己的情怀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用自己的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男性在她们的生活里只是最美好的憧憬,完全不占主导地位,只是慰问式的甜点一般出现,为了抚慰女性读者的心灵而生,爱情是小妞们百转千回的奋斗之后的战利品,整个过程展现的是女性自身的努力和追求。
  
  二、小妞电影的发展
  
  一、好莱坞小妞电影的发展
  
  小妞电影最早可以发掘到 1939 年的《女人们》和 1954 年的《龙凤配》,被认为是第一部“小妞电影”的《蒂凡尼的早餐》(1961).如果说小妞文学血脉在英国,那么发掘小妞电影的源头必定在美国,在小妞文学彻底兴盛之前好莱坞已经存在最原始的小妞电影。只是小妞文学对于之后的小妞电影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90 年以前的小妞电影只能归类为小妞电影的雏形,1999-2000 年是小妞电影的迅速成长期,2000 年之后迎来了小妞电影的彻底繁盛,这个路线是映照了美国的小妞电影的发展。被誉为“美国甜心”的梅格瑞恩和好莱坞“大嘴美女”的茱莉亚罗伯茨是美国九十年代小妞电影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自 1989 年主演《当哈利遇上莎莉》上映以来,梅格瑞恩的一系列经典小妞影片横空出世:《西雅图夜未眠》(1993)、《当男人爱上女人》(1994)、《情定巴黎》(1995)、《天使之城》(1998)、《电子情书》(1998)、《隔世情缘》(2001)等,自然、甜美的表演风格将荧幕上的小妞演绎的神采飞扬。茱莉亚。罗伯茨的起点是《风月俏佳人》,这部诞生于 1990 年爱情喜剧成为她的小妞系列代表作,之后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1997 年)、《诺丁山》(1999 年)、《逃跑的新娘》(1999 年)、《永不妥协》(2000)、《美国甜心》(2001)等不仅延续了其知性、开朗的表演风格,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九十年代美国“甜心”电影基本的风格,确切的说是对于一些小妞电影必备元素的成功探索为 2000 年之后小妞电影的大繁荣做了铺垫。2000 年以后处于蓬勃繁盛期的好莱坞小妞电影的杰出代表人物有安妮。海瑟薇、凯特。
  
  哈德森和蕾切尔。麦克亚当斯,不论是《公主日记 1》(2001 年)、《公主日记 2》(2004 年)还是《魔法灰姑娘》(2004 年)以及《穿 Prada 的女王》(2006 年),这四部作品已经让安妮海瑟薇成为 2000 年之后小妞电影当仁不让的代言人,之后陆续出炉的《成为简。奥斯汀》(2007 年)、《情人节》(2010 年)、《爱情与灵药》(2010 年)、《一天》(2011 年)则将小妞电影推向了巅峰时刻。几乎她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为小妞电影做代言,模式和套路完全是小妞电影路线的成熟版,耍宝,闯祸,梦想成真,遇到王子,每一个元素都是女孩们成长中必定经历的阶段。而凯特。哈德森的小妞派带给观众的是中规中矩的漂亮温柔邻家女孩,从《十日拍拖手册》(2003 年)、《流行教母》(2004 年)、《同居三人行》(2007 年)到《我最好朋友的女朋友》(2008 年)、《结婚大作战》(2009 年)、《大婚告急》(2011 年),属于渐入佳境,给观众逐步带来惊喜和幽默的类型,为小妞电影队伍的整体壮大提供了众多的素材。蕾切尔麦克亚当斯是好莱坞小妞电影中的一抹亮色,表演俏皮而幽默,富有灵性,尤其是 2004 年由其主演的《恋恋笔记本》已经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此外《小姐好辣》(2002年)、《贱女孩》(2004 年)、《早间主播》(2010 年)等也为小妞电影的类型分类和定义做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还有十分出彩的凯瑟琳。海格尔的《27 套礼服》(2008 年)、《丑陋的真相》(2009 年)、《我们所知道的生活》(2010 年),凯瑟琳。泽塔-琼斯的《幸福终点站》(2004 年)、《美味情缘》(2007 年)、《姐弟恋》(2009 年)以及卡梅隆迪亚茨的《恋爱假期》(2006)等等。除了好莱坞小妞电影的兴盛之外,欧洲的《天使爱美丽》、《相思成灾》,韩国的《我的野蛮女友》、印度的《我爱贝克汉姆》也都是成功优秀的小妞电影作品。
  
  在好莱坞经典小妞电影中不仅仅有梅格·瑞恩、茱莉亚·罗伯茨这些风行于 90 年代的耀眼明星,还有安妮。海瑟薇、凯特。哈德森和蕾切尔麦克亚当斯这类本身就魅力非凡观众耳熟能详的新生代小妞电影招牌主力军,此外还有蕾妮·齐薇格、斯嘉丽约翰逊这样表演风格个人化,非常具有可塑性的明星。希区柯克说:“选角就是塑造角色。”“选角通常是‘发掘并富有想象力地组织’事先给定的材料、明星的形象和表演能力。”
    
  好莱坞小妞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个导演都足够了解片中女主角的特质,选取的女演员和女主角内在与外在达到高度匹配。很多情况下,甚至于会为相关女主角量身定做相关角色,以求女明星个人魅力与角色魅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所以茱莉亚·罗伯茨的婚礼新娘系列,梅格·瑞恩的甜心情缘系列、蕾妮·齐薇格的傻大姐系列、安妮·海瑟薇的公主大牌系列都深入人心。与之相比中国内地的小妞电影属于起步期,虽然明星效应制造的效果是极其惊人的,单纯从票房上看十分令人称奇,但是中国小妞的明星光环能持续多久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种特定的人物角色或是公众想象,人们会将一名演员与一个特定角色联系在一切,角色的特征会和他 / 她本人的特征融为一体”.
    
  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小妞电影做的十分出色,安妮海瑟薇完全能够让观众感觉到她就是那个单纯美貌的公主,没有因为角色的不契合造成很大的违和感,她能够将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不做作不过分夸张的转达给观众,一方面是编剧将角色性格打造的丰满而富有层次,另一方面是演员自身对于角色的领悟与二次加工让荧屏上最终出现的那个形象深入人心。反观中国小妞电影,不论是开山之作《非常完美》,还是之后的《爱出色》、《我的美女老板》、《四个丘比特》、《爱情 36 计》、《娜娜的玫瑰战争》等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表演浮夸做作,演员本身的气质与角色不符,没有将角色的特点最大化的表现出来等问题。章子怡在诸多武打功夫电影中的表演十分令人瞩目,甚至说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自然拿奖无数,但是在小妞电影的表演中,整体是差强人意的,卖萌耍宝没有找准节奏,感觉是生硬又吃力的而姚晨在《武林外传》中将“郭芙蓉”一角演绎的活灵活现,极其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但是把她安到《爱出色》里演绎一个时髦的职场女郎,就产生了很大的与角色之间的违和感,观众只是抱着喜欢“郭芙蓉”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然而看过之后,明星效应逐渐消失,如果姚晨再演一个类似的角色,情节苍白,人物角色缺乏张力,估计愿意为其买单的人会越来越少。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主演《我的美女老板》的女演员景甜,《同桌的你》中的周冬雨,不是外形不够好,只是因为演技实在有待于考究,没有将剧本中的小妞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只是浮于表面,缺少表现力,人物形象表演的力度不深,缺乏可信度和张力。当然,中国小妞电影也有十分出彩的演员,比如白百合和汤唯,这二位不论从演技还是从外形都十分符合小妞的标准。
  
  两人的表演都有着很强的个人化风格,就是在表演中融入了很多关于个人的思考,而不是像其他年轻演员浮夸和流于表面。白百合的表演比汤唯而言更加接地气,汤唯则是能够很精准将角色艺术化,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本身存在的魅力。
  
  明星作为具有票房保证的关键因素“为电影制作人提供嵌入式观众”.“明星效应”是小妞电影票房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能否让明星更好的贴合角色,则是“明星效应”是否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明星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的好,会产生众多的叠加效应,如果利用的不好,会对明星本身产生众多的负面效应,导致明星本身形象受损,进而削弱“明星效应”.在这个问题上就要求演员自己选择剧本之初就严格把关,对于角色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导演要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才能,争取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做到细致严谨。编剧需要在剧本创作的整个过程中明确自己想要塑造什么样的角色,头脑中对于角色的个性、形象有准确的定位。
  
  二、中国内地以及香港地区小妞电影的发展
  
  当前中国小妞电影与欧美相比一个明显的不足便是欠缺本土特色,千篇一律,似乎被西方所同化,没有了地域和民族风格。
 中国的小妞电影自 2009 年《非常完美》的出现之后蜂拥而至,比较知名的作品有章子怡的《非常完美》(2009)以及之后的续集《非常幸运》(2013);汤唯:《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范冰冰:《一夜惊喜》(2013)、《合约情人》(2007);白百何:《失恋 33 天》(2011)、《分手合约》(2013)、《被偷走的那五年》(2013)、《整容日记》(2014);王珞丹:《我爱的是你爱我》(2013);倪妮:《我想和你好好的》(2014)、《等风来》(2014)等,其中开山之作当属章子怡的《非常完美》,但是情节模式几乎是照搬 1997 年由梅格瑞恩主演的《为你疯狂》(《Addicted to Love》),当今中国小妞电影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从《非常完美》打入市场,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之后,众多电影业内人士加班加点开始赶制中国的小妞电影,之后国产小妞电影的巨大市场和丰厚的票房回报,令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重新燃起一片小妞热火。尤其当《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及有“中国版《欲望都市》”之称的小时代取得耀人票房成绩之后,更是助推了小妞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但是大部分小妞电影还是存在模仿套用好莱坞小妞电影模式,大量堆砌名品,故事情节无说服力,为了幽默而幽默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也不乏优秀作品,比如《失恋 33 天》,本土的编剧,本土的导演,十分接地气的演员和台词,同样还有《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横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不同的地域拍摄,但是由于故事架构的十分完整,演员表演真实不虚浮,让电影充满可信、可感的魅力。尽管《摇摆的婚约》、《爱出色》票房也摇摇摆摆过了千万,可是内容上存在很多纰漏之处,情节的苍白无趣让影片难以有大的突破。《小时代》有着过亿票房的耀眼收入,可是僵化刻板的明星脸,做作虚浮的人物表演,刻意营造的奢华气息,这些都是让整部电影浮于表面不可回避的硬伤。《爱情维修站》、《活该你单身》、《四个丘比特》、《爱情 36 计》、《娜娜的玫瑰战争》等等也都存在或多或少做作的问题。也许观众,确切的说女性观众暂时会因为“明星效应”或者博得心里一乐去为这些电影买单,假如小妞电影全部都按这个模式走下去,估计买单的人会越来越少,能够改变这个状况的只有多运用本土的文化特色,关注当今最真实生活的话题,形成本土小妞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特色。
  
  香港小妞电影的代表人物是郑秀文和杨千嬅,香港小妞电影走的路线是傻笨路线,郑秀文演绎的小妞多干练中带着神经质,看似精明实际上却透着单纯的傻劲,从《孤男寡女》(2000 年)里 kin kin 开始,之后的《瘦身男女》(2001 年)、《嫁个有钱人》(2002 年)、《百年好合》(2003 年)、《魔幻厨房》(2004 年)、《龙凤斗》(2004 年),几乎每一部作品的风格都是充满了魔幻喜感和精神大条,如果说郑秀文演绎的小妞是假精明的傻,那么杨千嬅则是带着些许傻里透出豪气的憨,从《新扎师妹》(2002 年)、《新扎师妹 2》(2003 年)里不知变通的方丽娟开始,《花好月圆》(2004 年)中浑身臭臭笑料百出的公主含香,《千杯不醉》(2000 年)中乐天豁达的啤酒女郎冯小敏,还有《天生一对》(2006 年)中野心勃勃的客户经理梁冰冰全都是带着傻大姐的憨劲,用蛮力打天下,傻人有傻福,最终获得美好爱情。香港小妞电影与大陆的小妞电影有所不同之处在于,剧情的设计不是全方位聚光灯围绕女主角转,弱化掉男主角全部的光芒,港版小妞电影中的男主角们同样出彩,与小妞们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这个部分是大陆小妞电影所欠缺的,大陆小妞电影多着眼于表现女主角的英勇神威,很多时候观众看过之后会对男主角的印象不是很深刻,然而港版的小妞电影几乎能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不论是《瘦身男女》中为了减肥而使劲浑身解数的肥仔肥婆,还是《龙凤斗》中斗智斗勇的雌雄大盗,又或者是《花好月圆》中全力解救公主体味的沈梦溪,不能说男女小妞百分之百平分秋色,但是也足够让观众为男女主角的完美搭档感到欣慰不已。中国大陆小妞电影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滕华涛导演,鲍鲸鲸着的《失恋 33 天》,不像《非常完美》或者是《一夜惊喜》、《爱出色》全力打造突出女主角,虽说黄小仙是主线,但是王小贱这位“百里挑一高品质贱人”更是让观众感到妙趣横生。另外《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大叔”郝志(Frank)也完美的让观众记住了这位大龄“暖男”,所以中国小妞电影应当向好莱坞小妞电影和香港小妞电影借鉴一定的经验,向好莱坞小妞电影主要借鉴如何把故事讲述的更加生动真实,向香港小妞电影主要学习如何将男女主角塑造的形象逼真。
  
  第二节 小妞电影的类型界定
  
  小妞电影源头上被称之为“小鸡电影”(chick flick),“chick”来源于英美俚语,是对年轻女子戏谑的称呼,“小鸡电影”的繁荣源于“鸡仔文学”(chick lit)的兴盛。虽然《时尚女魔头》、《公主日记》等电影广为观众熟知,但是“小妞电影”这个词汇对于大多数内地观众是陌生的。小妞电影在美国好莱坞属于一种发展的极为成熟的电影类型,从 60 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小妞电影的萌芽,之后的 90 年代逐步繁荣,直到 2000 年以后达到彻底的批量性繁盛,制作的故事模式和体系类型完全形成。中国的小妞电影是从 2009年《非常完美》开始萌芽,所以大多数国内观众对于此种类型的电影不是特别的熟悉。尽管“小妞电影”是近年才被公认的新兴电影类型,但其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女人电影”(woman's film)。此类电影专为女性观众拍摄,通常聚焦在“妇女问题”上,以女性为中心叙述者和主角,主要类型包括情节剧(Melodrama,又称家庭伦理剧)、浪漫爱情喜剧(romantic-com)、服装戏剧(costume drama)和女性黑色电影(female-led)。
    
  这一类型又可以追溯到好莱坞早期的“神经喜剧”(screwballcomedy,又称“疯癫喜剧”),如《育婴记》、《一夜风流》, 20 世纪 30 年代中晚期的喜剧类型,所以它与最初的家庭伦理片,特别是一种叫“哭泣电影”(weepies)和“催泪剧”(tearjerker)的电影有很大区别。准确地说,“小妞电影是介于爱情片与喜剧片两大类型之间的一种亚类型,特指以年轻女性为主角、诙谐时尚的浪漫爱情轻喜剧,它的观众群体定位在 18-35 岁的女性,”电影家们在创作中自觉地探讨女性意识,大量娴熟地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9]
  
  更趋向独立女性个人奋斗的主题,贴近青少年学生与白领女性观众的口味,而不再是中青年家庭妇。国内也有学者直接把其称之为爱情喜剧片,‘小妞电影’告诉观众的还是一个传统的、倡导两性和谐的、不深究两性矛盾以及原因的美好世界。
  
  第三节 小妞电影的分类
  
  一、根据角色分类
  
  小妞电影的主体观众以女性为主,所以小妞电影就情节内容和故事类型上有不同的分类,从母题角度而言,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小妞电影“中蕴含着人类的本性以及普世价值观。”无论中外,该类型影片几乎都离不开爱情的母题。“[10]
  
  最为明显的根据电影角色的分类,有根据女性的个人成长为主线最终获得幸福的奋斗型,也有根据巧遇姻缘一波三折的奇妙爱情型,还有中年妇女面对生活勇敢秀出真我的峰回路转型,以及剩女一族用美好心灵俘获白马王子型,闺蜜团用个性和团结活出真我型等等。从”鸡仔文学“的根源上发掘,小妞们的职业大多是时尚杂志编辑、女记者、演员、教师、都市白领、电台主播,这一类影射到小妞电影中就属于职场丽人类型,代表影片《穿 Prada 的女王》、《欲望都市》,此外还有一方面的人群,职业是家庭主妇、保姆、中年妇女,这一类大龄小妞则可以归类为中年妈妈类型,代表作品《妈妈咪呀》,还有一类归属于校园青春粉色系文学,衍生出的小妞电影是青春小妞电影,代表作品《贱女孩》、《朱诺》,这一类小妞电影中一方面表现校园生活的生动与波折,另一方面也表现女孩子们之间、闺蜜之间的惺惺相惜或者是勾心斗角,而且其中经常穿插的桥段是女扮男装,选美大会,健美操比赛等等。最后还有一种类型就是盼嫁恨嫁类型,代表作品《落跑新娘》、《BJ 单身日记》,不论是文学作品中的小妞还是电影荧幕上的小妞年龄界定必须在 27 岁以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恐婚症或者是极度想要嫁人却总是没有合适人选,对于小妞的外在个性塑造,要么肥胖邋遢性格开朗,要么美丽动人善解人意,或者精明能干独当一面,小妞们的独立自强往往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感。虽然小妞的职业有各个行业,但是整体职业的选择还是更偏向于白领时尚行业。不同的小妞角色对应不同的小妞职业,同时也会对于小妞电影的情节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角色分类是最直接的一种分类方式,通过不同的职业让观众对于小妞的个性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根据情节分类
  
  依据小妞电影的故事情节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灰姑娘化身公主、丑小鸭逐渐化身天鹅,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是《魔法灰姑娘》、《麻雀变王妃》等,主要表现的是变身之后的魔幻感,这种类型可以紧紧抓住少女长久以来变美、变富、被王子拯救的公主心理,带给女性观众一种圆梦的美感。还有一类是男女主角初次邂逅就是在矛盾中,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外人看来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可是在矛盾的发展与纠缠下,两人却发觉原来对方都是自己一直要找的那个人,于是爱情的魔力降临,两人终得圆满。这种类型代表作品《欢喜俏冤家》、《龙凤斗》,典型的欲扬先抑,开头挑起事端,过程中一连串矛盾的消解最终让两人花好月圆。与这种类型不同的一种是女主角开篇就被前任背叛,被闺蜜背叛,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不顺,诸事不宜的局面,这里情节会分情况讨论,一种情况是女主角被彻底激怒,千方百计又状况百出企图挽回前男友的心,在制造无数事端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真爱,代表作品《为你疯狂》。另外一种情况是女主角发愤图强成为更加优秀的女性,得到真正王子的垂青,代表作品《律政俏佳人》。最后一种类型是给小妞贴上一系列的标签,比如大龄剩女、肥胖寂寞、酗酒、神经质等等,制造庞大的剩女群体,一开始就带给观众强烈的剩女恨嫁却不成,也十分契合了当下的主流时尚话题,就是剩女群体的庞大,很多时候小妞电影的这种类型很清晰也很准确的向观众传达出来为什么会出现剩女,剩女大多数往往是优秀过了头或者对于情感的要求过了火,比如霍建起导演的《情人节》,里面的陆然最终成为大龄剩女的原因不是因为长得不美或者是有肢体上的缺陷,而是因为等待一场青梅竹马的爱情,《101 次求婚》中的大提琴演奏家叶熏也是如此,只是因为被逃婚所以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才进入大龄的群体。而《我愿意》中职场女强人唐薇薇一直没把自己嫁出去也不是因为自己有条件或者外型上的硬伤,相反她完美而独立,只是因为过于优秀,对感情要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成为剩女。在剩女题材中,缺少的不是优质的女孩,相反,带给观众的思考是,优秀的男孩子都流向了何方?所以最终情节上会安排一个暖男,再辅之以用时尚和职业做弥补,最终让剩女变成胜女,完成人生的大逆转,代表作品《BJ 单身日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