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地理分散性使得国际石油公司总部与海外机构形成双重管理机制以及总部集中提供服务成为必然,相应的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在国际一流国际石油公司中也成为了普遍行业规范,并与其国际化程度形成正比。费用分摊协议机制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议定的契约性协议,确定各方在研发、生产或获得资产、服务和权利等方面承担的费用和风险,从而界定这些资产、服务和权利的各参与者利益的性质和范围。由此可见,费用分摊协议是一个综合性框架,旨在资源和技术由总部统一提供并使用时,在确定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报酬时为相关涉及方提供指导。
随着油气行业的全球化进程,国际石油公司建立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己成为大势所趋。国际石油公司分摊至项目所在国油气勘探开发的费用,可随其投资一起在产出的油气产品中进行成本回收或税前扣除,会直接影响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财税收入和其国家石油公司的投资效益,由于该部分费用难以准确记录,有调控余地,项目所在国政府和项目合作伙伴很重视对此部分分摊费用的管控和审查。同时,建立全球费用分摊机制也具有管理及效益上的考量。如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整体投资效益等。
1.2 研究目的
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国石油公司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国际油气公司等开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经营。经过数十年的拓展,中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发展迅速,气海外业务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公司在自身经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油气产量逐年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业务规模取得跨越,但由于进入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较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中外有别尚未接轨,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公司仍处在建立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和更为复杂的管理挑战。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动荡加剧、地缘政治深刻调整、油气行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梳理中国石油公司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对比研究其运行成熟的管理模式与其全球费用分摊机制,构建适合中国石油公司发展阶段的总部费用分摊机制具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及管理价值。
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一样,由于油气行业的特殊性,中国石油公司在总部层面需要为海外项目公司提供集中的管理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但尚未获得所提供服务相应的补偿,并在总部层面积累了大量亏损,造成了相应的中国税税务风险。中国税务机关会质疑总部对海外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服务,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关的收入回报,减少了在中国的应税所得。另一方面,合理费用分摊机制的缺乏使得中国石油公司无法充分利用此部分税前扣除以提高项目所在国的税务效益。
中国石油公司建立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应以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为指导,其目的不仅要夯实中国及海外运营合规的基石,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税务效益,提升管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参见图 1-1。
图 1-1 全球费用分摊机制构建目的
首先是合规性方面的考虑。在未构建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前,总部长期为海外机构提供大量无偿的技术及专业管理服务,其本质上不符合与独立第三方之间对服务按市场机制定价及收费的独立交易原则,从而减少了在中国应税所得,造成了中国所得税风险,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构建首先能使总部满足中国税法合规性要求。
其次是考虑税务效益和投资回报。通过全球费用分摊的运用,海外项目机构可以获得将合理的支出纳入可回收费用或进行所得税税前抵扣的机会,合理扩大成本回收,减少项目所在国所得税税负,提高税务收益;从总部角度而言,总部从海外机构获得的服务收入可冲抵之前由于长期亏损所带来的税池(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该部分税池结转年限不超过五年)。从海外项目机构角度,如果可分摊费用能进入项目公司的可回收成本,则不仅具有税务效益,还能获得石油产品回收,赢取高额投资效益回报。
第三是提升管理。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构建和运用还能带来国际一流跨国石油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操作规范,例如通过费用分摊促使总部按照市场原则为项目公司提供各项服务并合理核算总部及海外机构的经营业绩,以及通过引入写时制明确总部服务费用的归属并提高总部员工绩效管理。同时,根据费用匹配原则进行分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各海外项目机构的实际成本。
随着全球化经营的进程,顺应国际潮流建立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已成为大趋势。中国石油公司在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依法、合规和有效地建立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实现费用分摊的有效控制、监督和管理。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构建和运行是管理现代化创新的有益尝试,中国石油公司根据行业特性和实际经营的需求构建统一的全球费用分摊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1.3 文献综述
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主要涉及以下三类:(1)国际和中国费用分摊相关法律法规;(2)国际石油公司的企业管理演变及发展;(3)国际石油公司及中国石油公司全球费用分摊的管理问题。
国际和中国费用分摊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括:《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等。《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是由 OECD所有成员国在关于如何确定跨境转让定价方面所形成的共识,各国均已同意按照所适用的双边协定在其相互协商程序中遵循该指南的要求。此外,越来越多的 OECD 非成员国和地区也正不断将该指南作为处理转让定价问题和制定双边税收协定的指导性纲领。《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第七章关于总部内服务的特殊考虑及第八章费用分摊协议,对总部内服务的判定、如何计算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报酬,以及费用分摊协议的概念及应用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作为中国转让定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也在第七章对费用分摊协议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上述国际和中国费用分摊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本研究的基础理论支撑。
在国际石油公司的企业管理演变及发展方面:
董秀成(2005)分析了国际石油公司战略演变的三阶段:(1)20 世纪 70年代,实施投资安全地区和多样化战略;(2)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实施非多样化和调整石油下游业务等战略;(3)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实施加强垂直一体化和合并与并购等战略。
李晓春(2007)认为壳牌公司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壳牌在战略实施方面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和项目的管理能力,壳牌公司通过提高公司决策速度和减少重复工作的单一层次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实施战略管理的能力。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咨询研究部(2012)通过研究认为费用分摊理念的出现和完善是伴随着石油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变化而展开的,伴随着国际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由高度集权过渡到适度分权阶段,并最终演变成专业化管理阶段,各个阶段对费用分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在国际石油公司及中国石油公司全球费用分摊的管理问题方面:
田伟(2012)认为国际石油公司全球成本分摊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管理服务成本、基础性服务成本以及技术支持成本;国际石油公司成本分摊的常用办法有固定费率法、写时法和要素分析法。他分析认为中国在对外石油公司的部分监管内容和标准缺少统一协调,在管理和控制费用分摊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理论研究及标准滞后;(2)管理控制力度不够;(3)宣贯机制缺位等方面。
陆如泉(2012)研究发现,国际石油公司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上,其运营管理模式存在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横向的业务板块管理与纵向的职能管理板块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架构、业务管理绩效和职能管理标准化的相互配合等。中国石油公司在目前国际化经营中逐渐形成了以国际惯例加中方管理的管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管理流程和系统的标准化不足,影响了海外业务的管理效率及支持服务水平的提升、赖以支撑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严重滞后、集中统一的共享服务中心尚未形成,“政策制定有余,支持服务不足”等等。
张自伟,朱志国,何艳山(2008)认为中国石油公司与一流国际石油公司相比,成本过高,高成本严重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石油企业还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和奖励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得力。
梁宁, 吴雪鹤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化做了一定的研究,认为中国石油企业通过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公司内控规范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也可满足企业内部费用管理的需要,使得相关地区、板块的主要业务按统一流程处理,并增强总部对项目公司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上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费用分摊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结合中国的石油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现实意义和利于操作的费用摊机制。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
本文从研究国际和国内关于总部费用分摊相关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国际石油公司的企业管理演变发展及其全球费用分摊的管理策略切入,借鉴国际一流国际石油公司的总部费用分摊经验,结合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就中国石油公司构建及创新其全球费用分摊机制做了研究及分析。
本文主要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该领域国内外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简要综述。
第二章:关于国际石油公司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研究。包括国际石油公司管理模式的发展以及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到第六章:从中国石油公司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基础及方法、具体工作运行流程、推进试点和配套机制建设几个方面逐步阐述中国石油公司总部费用分摊机制构建和运行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第七章:中国石油公司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构建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两部分。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前文的总结得出结论,并在目前全球油气行业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从促进中国石油企业推广全球费用分摊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5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具体费用分摊机制形成前的对比分析、实际构建中遵循受益原则、独立交易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所做的费用分摊方法分析,以及具体实施阶段的可行性分析等,这些分析贯穿了费用分摊机制构建的整个过程。
鉴于部分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基于费用分摊机制构建的必然性和充分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研究对现阶段全球主流的费用分摊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综合考虑国际石油公司费用分摊机制的特点和具体实施情况后,本研究在率先尝试全球费用分摊机制构建的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中选择了壳牌公司和道达尔公司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从公司组织架构、总部费用分类和总部费用分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在具体实践中充分权衡采用写时制会遇到的的现实难题以及通过分摊因子进行分摊的客观缺陷后,转换思路,尽可能多地在总部推进写时。在总部股东职能与服务同时并存、个人绩效尚未与写时挂钩、全部引入写时会占用总部职员不必要的精力与时间的诸种考量下,考虑分阶段引入写时,即率先在技术服务类部门引入写时。另一方面,还将费用分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区分股东活动和总部内服务上。对于成熟的国际石油公司来说,由于已经实现了专业服务公司的分离,并不需要花大力气来区分股东活动和总部内服务,但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来说,在实践中对两者进行准确的划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努力对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公司总部费用分摊机制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在费用分摊的具体实施阶段,通过可行性分析,根据对海外项目的梳理,结合费用效益的原则,创造性的提出了分步试点运行、稳步增效的策略,首先选取一家作业者项目公司作为试点单位进行费用分摊,在与该项目公司就可实施性、现有关联服务流程和相关审查情况进行反复讨论后,总部与该项目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确定将总部服务分摊到项目公司的法律框架。其次,根据项目是否在产,或预计十二五期间是否会有正现金流,进一步筛选出几个重点作业者项目作为全球费用分摊机制的扩大执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