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华谊兄弟公司筹资方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16 共44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电影产业筹资方式探究
【第一章】华谊兄弟公司几次重大筹资研究绪论
【第二章】电影产业筹资模式分析
【第三章】国内外电影产业筹资方式比较
【第四章】 华谊兄弟公司筹资方式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华谊兄弟成功筹资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华谊兄弟公司筹资方式分析

  本章主要以华谊兄弟为例详细阐述了我国电影产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创新性筹资方式及过程,从而对我国中小型电影企业的筹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4.1 华谊兄弟公司筹资方式。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 1994 创办的华谊兄弟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娱乐产业企业之一。在 1998 年推出了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和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提高了市场的知名度,也正式宣布华谊进入了电影领域的市场。随后华谊全面进入电影产业扩张中,先后开展了电视剧、电影、艺人经纪、音乐唱片等领域。

  在 2005 年由于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成立了华谊兄弟电影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扩张已经拥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华谊作为中国电影最早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发行了中国第一步实现全球电影市场化的电影《大腕》,这给作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带来很大利润的同时也尝到了电影全球化的好处,其中海外发行渠道是利润的大头,也向华谊公司打开了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大路。在 2005 年华谊兄弟成立了海外发行公司,专门处理海外市场的事务营销。

  2009 年 9 月 27 号,证监会正式宣布华谊兄弟通过第七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审核,拟发行 4200 万 A 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 16800 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 2.22 元。华谊兄弟成为了我国首家上市的娱乐公司,同时也迈出了其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下面介绍华谊兄弟上市初的四轮筹资方式。

  4.1.1 金融机构贷款。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电影企业华谊兄弟涉足于商业电影成绩斐然,旗下出品的电影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华谊兄弟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领军企业。这与华谊敏锐的市场洞悉力和专业的团队人才息息相关,旗下签约有著名导演冯小刚、张纪中、滕华弢、陈大明以及制片人李波,其中作为金字招牌的冯小刚导演与华谊兄弟可以说是一路走来,共同成长,在华谊上市之初也是原始股东之一,与华谊形成一个共同体。华谊凭借冯小刚的这个无形资产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大量的贷款,为影片在开拍之初得到了充分的现金流。

  2006 年《夜宴》在海外发行期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其提供了一年的保险,该保险额度为 1500 万~2000 万美元,并且还为其提供风险评估分析、承担收汇保险责任,为《夜宴》拍摄所需要的资金做担保支持,这份担保使华谊兄弟获得了高达 5000 万元的深圳发展银行的贷款;2007 年在拍摄电影《集结号》期间,华谊从招商银行获得了 5000 万元的无担保贷款;2008 年,华谊获得了北京银行一亿元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额。

  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贷款筹资模式的收益是要优于电影产业现有的其他模式的筹资方式的。拿电影的票房来举例,电影的票房通常采用分账方式计算,电影的票房越高,投资方的分成红利就越多,电影发行方只能得到一部分的利润,但是采用贷款的方式就不同了,例如在《集结号》这部电影投资上,华谊兄弟仅支付了 500 万元的贷款利息,就能够获得影片的全部票房收入。

  4.1.2 私募股权筹资。

  几个成功的影片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后华谊的资金也渐渐充足了,在充足的现金流推动下,接下来的几年出品的电影几乎都是票房飘红,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只靠这些短期流动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华谊兄弟也在积极梳理各方投资关系,有效地整合了诸多资源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投资和并购,使华谊兄弟打造了一个近乎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旗下聚集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演艺明星,在电影娱乐领域内公司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华谊兄弟在筹资方面屡次有大动作也是为了获得支持这些战略投资和并购所需要的资金。

  2000 年 3 月,华谊兄弟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各出资 2500 万元,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随着公司实力的进一步扩大,华谊兄弟进入,同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更大。另外,华谊为了帮助自身发展开始引进有电影背景的投资方,随后 2004 年公司又进行了三轮私募,先后引入了雅虎中国、TOM 集团、分众电影等电影企业和其他金融投资机构。华谊兄弟均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股权筹资+股权回购"的操作手法在这三轮筹资中,即公司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筹资,由此不仅便于前期投资人获利后安全退出,也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二人对公司的控股权。

  4.1.3 产业链条筹资。

  一部电影电视剧在开拍之初,通过和广告商的合作,对影片进行广告植入,也可以在电影面世之前,对影片的主题曲、插曲版权进行贩卖,这样也可以筹到不少的资金,而且华谊兄弟在编剧、导演、演员、后期制作、发行,是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这样大大的减少了其中的成本。归纳起来,华谊兄弟在单部影片筹资中采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业内公司合作拍片。

  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华谊兄弟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领军人物一直做得相当不错,在拍摄《可可西里》和《功夫》时与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合作的,同时华谊兄弟在与哥伦比亚合作时采取的分账方式是全球票房分账。影片《墨攻》则是采取了与亚洲四个主要发行地区的公司联合发行并且投资的,采取了合拍机制制作,这样使华谊兄弟公司自身的风险大大地降低,同时也有助于电影的发行,从而扩大了市场。华谊兄弟不仅与电影制作公司合作,还在部分影片上引入院线公司的投资,这样既能解决电影的资金问题,又能保证未来电影的拍片问题,实现了电影完整产业链的完美对接,减少成本又降低了风险。

  2.广告筹资。

  华谊兄弟前身是广告公司,所以在华谊出品的电影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各种贴片式或植入式广告的运用。植入式广告,指的是将客户的广告产品或品牌以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贴片式广告,也称随片广告,指的是将客户指定的品牌广告直接注入影片,在电影放映前播放的广告。在影片中插入广告获得的收入,使华谊兄弟很多电影在开拍之前就筹集到了不少的资金。早在 2000 年国内首部使用植入式广告的电影《没完没了》就成功运用了这种筹资方式。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使用植入广告的方式筹集资金。同样是华谊出品的电影《手机》获得了中国移动、摩托罗拉、宝马和美通通信的赞助,华谊兄弟仅从摩托罗拉一家公司就获得了 500 万元的资金,再加上贴片广告和音像版权,《手机》在还没有上映前就已收回了投资。在拍摄《天下无贼》时作为华谊最大的赞助商中国移动赞助了 650 万元的资金,其他赞助商共计赞助了 1800 万元,在加上其他项目的赞助,其广告收入当时已达到 4000 多万,而整部电影的投资成本仅为 3000 多万,宣传费用 2000 多万,也就是说,仅仅广告收入这一项使电影在还未上映之前就收回了 4000 万元的投资。

  3.版权预售。

  指的是电影在上映之前,影片商通过预售发行权、放映权等方式向海内外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来收取定金或保证金支持电影的制作,筹资担保可以用预售合同质押的方式。电影《大腕》为华谊兄弟获得了不菲的版权收入,就是从原来的买断发行方式转变为全球分账模式。华谊兄弟旗下的子公司华谊天意影视公司,在影视开拍的时候通过版权的预售,让电视台预付定金,这样在电视开拍的时候就有了一半的资金,大大缓解了华谊兄弟在影视制作上的资金压力。

  4.1.4 创业板上市筹资。

  所谓创业板指的就是二板市场,由于其交易市场内部由众多创新型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被称为创业板。作为股票的第二交易市场,它与主板交易市场不同的是,为一些具有优良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高科技技术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搭建的证券交易平台。

  华谊兄弟公司通过前几轮的资本运作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创业板。共发行股票 4200 万股,筹集资金 120036 万元,每股市值 28.58元。华谊兄弟公司在上市公告中明确指出资金用途,筹资的资金将在每年投资六部电影以及 640 集电视剧。拥有了雄厚的资本支持后,华谊兄弟公司新建设了六家高档影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链及音乐、电影、电视、经纪人、新媒体等多种业务并存的发展方向。

  支撑华谊兄弟公司成功上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其在贺岁片零余额出色表现和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二是华谊兄弟公司"三大业务板块联动"运营模式。电影、电视、艺人经纪是华谊兄弟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推动了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公司影视资源的储备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后劲。三是"工业化运作体系".主要是指华谊兄弟公司在通过"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建立了产业链的同时,融合国外影视制作和中国影视制作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

  4.2 华谊兄弟公司筹资成功的原因思考

  通过对华谊兄弟公司的成功上市及筹资方式的研究,其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华谊兄弟公司对国家政策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把握能力,这使得其成为第一个民营上市企业。我国从 1993 年开始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影视行业也开始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影视产业也开始起步,而 1994 年华谊兄弟公司凭借广告积累的资金成立公司,并对电影业进行试水。

  2003 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化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华谊兄弟公司获得了"甲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拥有了与国有影视企业同样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此之后的私募融资过程中,华谊兄弟公司也是抓住了一次次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机遇,实现了迅速扩张和资本积累。例如在 2004 年国家出台《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后,华谊兄弟公司就适时将私募的对象转向外资,进一步拓展了融资平台。而 2009 年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直接促成了华谊兄弟公司的上市。使华谊兄弟公司发展获得了飞跃式的提升。

  二是华谊兄弟签约的冯小刚、张纪中等著名导演,其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和保障,使其能够多次在银行成功获得投资贷款。同时这也是对华谊品牌效应的一种信任表现。但这些也都可以反映出我国对于电影业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缺乏,风险的评估方式存在不足,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第三,虽然通过一些人为的保障措施得到过解决,但是在筹资过程中,华谊兄弟公司也出现过无法担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筹资渠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付出了较大的监管成本,并且这种一对一的风险监控模式也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而在国外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保险公司进行担保,而保险公司也会通过担保公司进行风险分担,这样以来,在影片的拍摄过程或者拍摄后,制片方出现偿还问题或者无法偿还时,保险公司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国外还设立有专门的票款管理机构,影片相应的票房收入暂由其保管,用于优先偿还贷款,这种完善的电影业筹资贷款担保体系对于我国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