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幼师国培”项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来源:科教导刊 作者:吕猛
发布于:2018-09-30 共3727字

  摘    要: “幼师国培”已经实施七年了, 有些问题始终阻碍培训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幼师国培”实施中存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 提出改善师资供给、重视训前调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等建议。

  关键词: 幼师国培;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幼师国培”项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Abstract: The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seven years, and some problems have always hindered 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ork and the stud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the lack of specific training content, and the single training method. It also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supply of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pre-training researc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lexibility of training methods.

  Keyword: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existed problem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2011年以来, 为了加强乡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学前师资的素质, 促进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对幼儿园教师实施“国家级培训计划” (简称“幼师国培”) 。经过七年的努力, “幼师国培”在更新幼儿教师观念、提升专业能力、转变教育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效推动了乡村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当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幼师国培”仍然存在工学矛盾突出、学员遴选不够精准、培训资源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对湖北省“幼师国培”的研究, 对当前“幼师国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1、 当前“幼师国培”存在的问题

  1.1、 工学矛盾问题相当突出

  乡村幼儿教师工学矛盾的症结究竟何在?一是乡村幼儿教师群体的整体质量不高, 亟需参加高层次、系统化的培训;二是乡村幼儿师资数量严重缺乏, 许多幼儿园管理者担心一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空出工作岗位, 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所以, 当培训指标下达的时候, 部分参训教师因“工学矛盾”问题无法报到, 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尽管“置换培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 但因为管理困难、项目调整等原因, 该项目正趋于萎缩。

  1.2、 培训内容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 以及教师认为自身存在的不足。正是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困惑以及自身的不足, 使得教师期望通过培训使自身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1]关于培训内容的设置, 学员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如某学员说:课堂上我们听的很激动, 回去后一动不动。其实, 这位学员一方面称赞授课教师讲的内容很精彩,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授课内容远离学员的工作实际。尽管承训单位在项目实施之前会通过网络向学员发放问卷, 但是问卷内容一般比较宏观, 难以深入地反映学员的真实需求。最终, 多数培训者习惯性地根据自己预设的内容进行授课, 并且重视理论性知识的讲解, 忽视对一线教育教学活动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1.3、 培训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培训方法是实施培训内容的途径, 参训学员的需求、学习特点以及培训内容特点的影响, 有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促进培训目标的达成。当前“幼师国培”培训形式以集中培训为主, 如:参观观摩、集体讲座、讲座中的分组讨论等, 缺乏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在集体讲座和讨论中, 参加培训的学员人数多, 学员参与的可能性小, 即使是有分组研讨的环节, 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得到提高, 再加上有的讲座偏重于理论知识, 对于学员的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强, 相比较与参与式的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的参与意愿较低。

  1.4、 培训评价方式缺乏激励性

  培训评价是既能够有效监督培训, 又起到激励学员的作用。在当前的“幼师国培”中, 评价工具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培训评价涉及对培训项目本身的评价、参训教师的评价、培训专家的评价三个方面。[2]对项目本身的评价目前缺乏一套详细的标准, 主要做法是依赖于项目承担机构自己填写的绩效评估报告和教育部第三方测评, 绩效报告的撰写多是由项目承担机构完成, 没有一个评价机制去约束承担机构, 另外, 也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决策如何应用评价结果;对学员的评价习惯性的是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 如打考勤、写心得体会, 考勤一般培训单位都会“放水”, 对学员上交的心得体会往往只注重数量, 达不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对培训者的评价依据往往是学员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班主任随堂听课的主观感受, 缺乏一套评价培训者的标准。

  1.5、 培训后期持续支持与指导不足

  检验培训效果的方式主要看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 能否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教育行为。在应用培训内容的过程中, 参训学员产生的疑问、思考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来收集并及时解答, 这样才能了解培训内容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无论是项目组织者还是培训者都很少对参训教师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 导致参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产生的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 只能按照原来的方法继续工作,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幼师国培”项目改进的建议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必须改变实施“幼师国培”项目中的一些做法。

  2.1、 改善教师资源供给, 稳定师资队伍

  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大师资的培养规模, 二是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留住幼儿教师。扩大师资的培养规模要依赖高等师范院校, 通过增加招生计划、降低学费等措施, 为高等师范类院校提供政策支持, 不断完善教师证考试制度, 为乡村教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为乡村教育奋斗终身的合格教师。为了保证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 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考虑, 在补充教师编制的同时着力提高一线教师待遇。

  2.2、 重视训前调研, 实施分层分类培训

  提供参训教师真实需求的课程是取得培训效果的关键, 要想获得参训教师的真实需求, 扎实的训前调研就显得至关重要。培训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 以及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结合乡村教师需要, 选择符合需要的培训内容, 以达到设置培训课程和选择培训形式具有针对性。考虑到培训需求侧重点不同, 在基础课程相同的基础上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要升华乡村教师的从教情怀和理念的老师, 可邀请师德标兵现身说法, 开展现场讨论;针对理论需求较强的老师可提供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课程;针对实践需求比较强的老师, 可以开展“同课异构”等现场教研活动。

  2.3、 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大力开发网络资源

  培训方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培训者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 一方面要考虑成人学习的规律性特点, 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专业基础薄弱、学历低、流动性大是这个群体的特点, 培训者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应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教学汇报、专家现场点评、经验分享、分组交流、同课异构等乡村幼儿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保育和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更受参训教师的欢迎。在互联网+时代,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 大力开发网络资源, 让学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主选择喜欢的培训内容, 既满足了学员的需求, 又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2.4、 完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多方联动提高培训效果

  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能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培训者的责任心。评价制度的建立从三个维度考虑:培训项目、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应由第三方独立评价, 培训单位不能作为评价主体, 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使培训项目评价失去真实性;对培训者的评价主体应是培训单位和参训教师, 评价培训者有没有按照要求授课, 学员的满意度如何;对参训教师的评价主体应是培训单位, 培训单位对学员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考勤上, 要综合出勤、作业、小组研讨的完成情况等, 注重过程性评价。当然, 对参训教师的评价还不能仅停留在培训上, 如果培训成绩能够和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 将会大大提升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2.5、 建立训后跟踪服务体系, 提高培训质量

  训后跟踪指导是发现问题和改进培训策略的重要手段, 更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培训效果转化的有力条件。[3]因此, 承训院校和机构要加强训后跟踪服务体系的建设。跟踪服务体系的建设, 可以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基地幼儿园、继教中心等力量, 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 建立学员的电子档案, 将学员的学习信息纳入管理系统中, 跟踪学员的专业发展情况, 客观诊断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为改进以后的“幼师国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幼师国培”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途径之一。上述问题一直影响着“幼师国培”培训效果的提升, 教师培训工作者应逐步克服上述问题, 提高“幼师国培”项目的质量,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云亮, 汪德明, 时莉, 宋寅吉吉, 姜勇.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 2012.1.
  [2]张嫚嫚, 魏春梅.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16 (9) .
  [3]王建.教师培训效果转化的实质、条件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 (3) .

原文出处:[1]吕猛.“幼师国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下旬),2018(07):65-66.
相关标签:国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