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江苏省环境审计困境与发展措施(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8-31 共6117字
  在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必然会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绩效进行分析,但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就无从下手,用什么指标以及怎样科学地运用这些指标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对审计单位的环境绩效评价也很难标准和客观公正,必然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素质要求高,达标少
  
  我国的环境审计事业才起步,相关的审计人员较少且素质不高。理论上来说,环境审计是一门环境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交叉学科,审计人员必须既要掌握审计、财会、环境管理和经济学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掌握环境审计的专业技术。但是现今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来自会计、审计等一些文科专业,几乎没有来自环境类等理科专业的专业审计人员,离江苏省全面开展环境审计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缺乏完善的环境审计理论和规范的环境审计方法
  
  由于目前还缺乏专门的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与准则,因此环境审计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现行的环境审计方案,这严重地阻碍了环境审计发展。现行的审计准则虽然对影响财务报表的环境事项进行了界定,但并未涉及如何对有关环境事项进行审计等,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第6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是否需要考虑环境事项以及考虑的范围,取决于其对环境事项是否会引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做出的职业判断;第9条规定,对具体审计业务而言,注册会计师拥有的环境知识程度通常不如管理层或环境专家,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足够的环境知识,以识别和了解与环境事项相关的、可能对财务报表及其审计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和惯例。由此可见,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实施程序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了避免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主观意识等方面原因使环境审计程序出现偏差,应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环境审计方法和规范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四)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环境审计基本为政府环境审计,而很少有内部环境审计或独立环境审计项目,即国家审计机关是环境审计的主体,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民间审计组织的参与度偏低,而民间往往通过独立的调研和检查,既可增加信息的对称性,又可提高环境审计的可信度及有效性。从国外的环境审计状况可以看出,民间环境审计效率高于政府环境审计效率。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支持发展民间环境审计,这也正是反映出环境问题,人人有责的理念。
  
  (五)缺乏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国许多国家积极发挥审计中的独立监督与评价职能。其政府制定了较完善的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专项职能部门,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的环境审计专项审计人员,这样的结构一旦建立,就像一个良性循环,环环相扣,不断发展进步。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但是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外国环境审计的交流与借鉴,这也是环境审计目前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由于人们在追求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微不足道的改变,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境的恶化,加上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效益,通常会实施一些“宽大政策”,所以往往中央的相关决策与国际相适应,但在地方执行上却显露出不足。目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绿色GDP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可见,即使是我国自己提出的一些与环境审计相适应的观念在实践上未真正地起到作用,对外国先进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就更加有难度。当今,环境问题已经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快环境审计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加快环境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环境审计依据和规范建设力度
  
  1.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中关于环境信息的标准还不是很统一,也没有强制要求向社会披露的相关规定,关于环境成本核算的确认计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据一份来自世界银行发表的关于中国环境报告测算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水、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年GDP的8%,几乎抵消我国的年经济增长额,如果污染问题得不到改善,我国的GDP增长即相当于变卖环境而已。因此,将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是遏制地方不惜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与政绩工程的良好对策。
  
  2.建立统一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环境审计依据和准则,这给环境审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环境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的标准和准绳,它规定了审计资料的获取途径、环境审计的操作流程和审计报告的出具,在质和量上面规定了环境审计的各个方面。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各方出具的审计资料千差万别,这样就缺乏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单位的环境审计情况和质量。
  
  3.拓宽环境审计的范围
  
  我国的常规审计主要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而环境审计在我国理论研究较多,实践中却并没有充分运用,也没有明确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首先明确环境审计的审计标准和评价体系,在立法上确立环境审计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审计的日常实施过程中,增大审计的覆盖面,将环境审计逐步融入到常规审计的各个领域中,将环境审计视作常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更新环境审计理念及流程
  
  1.确立正确的环境审计流程
  
  更新环境审计理念,环境审计过程在风险导向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环境审计的审前阶段,第二阶段为环境审计的现场阶段,第三阶段为审计报告与整理阶段。特别强调第一阶段即审前阶段,在组建审查组对项目进行审计时,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如化工企业、煤炭企业和物流等企业详细情况,如企业污染物与达标排放情况,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内部控制情况,已有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和技术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企业起到监管作用。
  
  2.重视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