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独立审计下企业避税问题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432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审计师专长对企业避税活动的影响探究
  【第一章】独立审计下企业避税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文献综述
  【第三章】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风险导向理论
  【第四章】企业避税与审计知识的关系研究设计
  【第五章】企业避税行为审计师影响实证结果与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审计技能与公司避税的关联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激进的税收规避活动一直令国内外税收征管部门倍感"头疼".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数百家大企业在海外藏金多达2.1万亿美元,以逃避税收。这项调查由美国税收公平中心和美国公共利益研究中心联合发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位列财富500强名单的美国大企业中,近四分之三存在避税现象。这些公司在百慕大、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等"避税天堂"开设子公司,避税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其中,苹果公司是"逃税大户".如果把苹果公司的海外资产带回美国,美国税收部门将可对其征收高达592亿美元的税款。

  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上市公司避税问题更为严重。据国税局数据显示,每年上市公司单单通过"跨国"方式避税数额就高达300亿元之多。企业逃避税如此"猖狂",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一方面,我国1950年才制定税法,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漏洞,征管部门处罚力度不重,征管水平也相对较低,导致存在很多避税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自身纳税意识相对薄弱,"不避白不避"的偷逃税心理较为普遍。因此,基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多增加企业留存收益,很多企业倾向于激进的避税行为来逃避缴纳税款。

  逃避税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和威胁各国政府的共同问题。现代税收已经扎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逃避税问题异常复杂,影响深远。从收益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行逃避税以降低税收成本。征管部门也可能为提高自身效用,与企业合谋,获取违规收益。从成本角度看,企业避税成本有两方面,一是当逃避税行为被监管部门查处后,不仅需要交纳罚款等,同时企业声誉也会受到毁损,遭受舆论的质疑和谴责。二是在企业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激进的避税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管理者利益侵占的行为,增加了代理成本。

  在转轨与新兴市场环境下,企业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都对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产生冲击。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筹划的一种,对于企业而言,能为企业积累更多的留存收益,增加股东财富。但对于国家而言,激进的企业避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影响资源的二次配置。税收激进活动被认为是一系列节税避税的暗箱操作(Frank et al, 2009;Cloyd et al, 1996;Hite andMcGill, 1992)。Shackelford & Shevlin(2001)和Phillips(2003)基于代理框架,认为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为了让自己的任期内获得更多的个人财富,倾向于选择激进的避税政策,让下属财务部门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税。良好和完善的企业内外部监管机制能够有效的约束管理层,提高税收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治理企业激进避税行为,不仅要通过企业加强自身自我约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企业纳税意识;也要依靠外部监管如加强税收监管部门监管和处罚力度,形成媒体舆论监督环境等。

  Jensen & Meckling(1976)、Chow(1982)、徐浩萍(2004)和Fan & Wong(2005)等众多学者研究检验发现,审计可以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给企业做出"温馨提醒".高质量的审计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本文从审计师行业专长角度出发,研究行业专长审计师是否能够更有效的缓解企业避税。同时将企业按照是否为国有股权控股,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考察企业最终控制人不同,审计对企业避税监督效果的差异化区别。

  1.1.2 研究意义

  企业避税行为是一种从国家向企业所有者转移财富的手段,会对国家财政和税法体制造成影响(孛润兰,2010)。Dyreng 等(2010)研究了企业避税的一系列手段方法及企业避税成本以及企业避税的后果,并从内部监管角度来约束企业激进的避税行为。曹洋洋(2014)发现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约束企业过度避税行为。目前研究看来,很少有学者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对企业避税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一方面,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利用其对行业的审计经验和对该行业各种政策的熟悉,也更容易发现该行业的避税手段,抑制企业避税;另一方面,审计师行业专长也有帮助企业避税获得收益的动机。如,2002年安永(Ernst & Young)利用美国对非法避税未提出相关警示之前的税法漏洞时期,通过提供各类避税咨询服务,获得额外收入2780万美元。2005年,在纽约初审法庭上,毕马威(KPMG)承认了其向客户兜售"恶性避税"服务的事实,并接受4.56亿美元的罚款处罚。

  金鑫和雷光勇(2011)考察审计监督在不同所有权背景下对企业避税的作用差异。本文将研究细化,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外部监管角度入手,从审计师行业专长视角,来探讨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并将样本按照控股权性质进行划分。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从理论意义上看,我国还缺乏对企业避税治理的相关研究,从审计师行业专长角度出发研究就更加新颖了。本文探讨了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对企业避税的作用,同时根据是否为国有股权控股,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讨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关系,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这为我国研究企业避税问题提供了参考,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审计师行业专门化战略提供了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

  从现实价值上看,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中国国情出发,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参考。从法律强制手段入手,对企业逃避税进行严重处罚,增大企业逃避税的成本的方法被认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企业避税激进度。Weisbach(2002)认为想要完全规避企业逃避税仅仅依靠"冷冰冰"法律是不可行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能帮助政府监管者开阔思路,可以考虑从审计师行业外部治理角度来约束企业避税行为,提高企业的税收遵从程度,提升征管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流失。同时本文还研究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国有企业避税治理作用相对较弱,政府在今后监管中要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的关系。

  规范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文献综述部分,按逻辑进行归纳并对已有文献进行回归,指出其不足之处,进而明确本文研究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及企业避税关系的必要性。第二,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风险导向理论、契约理论及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以及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制度背景,从理论上探讨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的关系,同时引入最终控制人性质,考察了其是否起到调节作用。第三,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强建设审计师行业专门化战略的意见。

  实证研究方法遵循"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选取了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不符合数据要求的已剔除)为样本,并依据是否为国有股权控股,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以此来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的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主要为Excel2010及Stata12软件。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本文选取了 2012-2014 年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明确了研究的意义,梳理了研究的主旨与方向。其次,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企业避税及国有股权控股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通过理论分析为下文实证分析的展开而进行铺垫。再次,基于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风险导向理论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将是否为国有股权控股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化区别。最后,通过本文得出的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更深层次研究的展望。

  根据该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框架安排如下:

  第 1 章:绪论。基于研究背景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明确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后阐明全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

  第 2 章:文献综述。主要从审计师行业专长、企业避税、国有股权控股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评述,从而引出本研究的价值。

  第 3 章:理论分析。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介绍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风险导向理论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对国有股权控股、审计师行业专长影响企业避税的内在逻辑做初步分析。

  第 4 章:研究设计。研究设计部分主要分为研究假设、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三部分。本文研究共 2 个假设,假设 1 为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作用,按照正相关和负相关,分为 H1(a)和 H1(b),然后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引入国有股权控股调节变量,提出假设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国有企业,审计师行专长对非国有企业避税行为约束作用更为显著。接下来,介绍了样本的选取及研究数据的来源,对上一章节中提出的假设设定检验假设的回归模型,并对相关变量意义进行阐明。

  第 5 章:实证结果与分析。首先,对研究中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分样本进行 T 检验。其次,对相关变量进行 Pearson 相关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再次,研究了总样本下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此外引入国有股权控股调节变量,分国有样本和非国有样本进行了回归,并对其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

  第 6 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发展审计师行业专长提出了相关建议。图 1-1 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基于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风险导向理论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因此,本文可能具有的创新点是:

  第一,研究视角独特。目前大多数研究企业避税的主要集中于避税的动机、方法手段及避税带来的后果等反面,而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其与审计质量、审计定价的关系。本文以审计师行业专长为切入点,考察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拓展了企业避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研究视角。

  第二,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将样本根据是否为国有股权控股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析了国有股权控股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避税的影响差异。因此,本文研究充实了国有股权性质研究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