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水泥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析
【第一章】水泥生产商存货控制研究绪论
【第二章】存货管理的发展阶段与现代模式
【第三章】S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S公司存货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5.1】优化S公司存货管理机制
【5.2 5.3】完善存货保管制度
【结论/参考文献】水泥厂家存货管理模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存货管理理论
2.1 存货的概念和类型
2.1.1 存货的概念
要深入探讨存货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存货。所谓存货,指的就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耗用而提前预备储存的物质资产。其形态是多样化的,不仅包括存在于仓库的物资,如生产线上或者车间里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商品等,也包括了在运输途中在途物资等非仓库物资[25].
2.1.2 存货的类型
对存货进行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现在主要是从经营角度来进行存货类型划分:
1、经常存货是指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所需要的存货。经常存货指的是在能够准确预测需求量和有效确定补货时间的前提下,企业所需要建立的存货。这是一种满足确定条件下需求而建立的存货,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存货量持续下降到某一个确定水平时,就需要对存货进行补充。
2.在途存货是指在尚在运输过程中,还未到达目的地的存货。
3.安全存货也称缓冲存货,是经营存货以外的额外存货。缓冲存货之所以会产生,其重要原因是因为生产的需求会因为市场的变动有不确定性,为了将此类型损失减少,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
4.季节性存货是季度变化而产生需求不同所准备的存货,如水泥企业,每年下半年销量较大,因此会多储备一些原材料等进行加工生产。
5.投机存货主要是预测到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而进行购买的存货,或者是期望从原材料价格上涨获得收益的购买的存货。
6.促销存货主要是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而扩大预期购买的存货。
7.积压存货主要来自于在企业没有需求的存货,有时企业会对客户的需求产生错误的判断,提早或者过多的订购了各类存货,而实际生产中没有消耗掉这些存货,因此会产生积压存货。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这些存货,尽量减少积压存货的产生,避免发生无谓的损失。
2.1.3 存货管理的作用
均衡的存货管理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和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存货管理的作用包括以下四点:
1.通过提高生产及经营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市场行情如何变动是企业管理人员时刻关注的事情,预计存货的价格是否会因为资源的减少而上升,此时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对市场行情进行估计,看是否需要进行购买存货以此避免生产成本增加和发生停产的情况。而且提前购入存货后,如果能够在后面行情上涨时进行销售,还可获得相对的盈利空间。当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组织生产和销售后,规模经济效益便开始显现出来。当然要想有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势必需要将企业的强大后盾--存货做好相关储备工作。只有当企业提前做好对市场的预测工作,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出客户需求的产品,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盈利的同时,也能够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2.解决季节性供求的差异问题,是维持企业生产及销售的均衡需要
不同的产品生产和消费都有不同的季节销售不同也会因为不同的周期销售也会发生变化,当销售季节到来时,如果某产品的存货储备量并不充分,就会导致缺货风险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就会减少销售机会,甚至失去客户源,最终导致市场的占有份额降低。 企业的持续性生产经营离不开存货,要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就必须保证自身储备了一定量的存货,避免因为缺货而引发生产中断的现象。而实际中存货不足的原因有三个;企业和供应商的距离较远;路途较远导致运输的不顺畅;企业如果生产是没有所需的存货,就会逼迫到无法进行生产,这样就会产生相关的损失。所以企业需保证有一定量的存货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 存货量充足有三个好处:第一,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采购费用的可以明显减少;第三,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保证销售顺利。
3.缓冲由于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企业的供货周期如何确定,怎么确定经常让企业的管理者头疼,但是存货的存在就是解决企业供货周期的重要原因,也是存货存在的意义所在。由于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在究竟是保持充分足够的存货还是精简的存货这一问题上难以抉择,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存货量。
需求方面的不确定会导致市场的不确定,市场的不确定将导致存货的不确定。
不同的市场需求会引发不同的需求结果,需求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市场需求量的预测,导致预测结果变得难以确定,因此,在目前市场环境不断变动这一现实条件下,对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是不太现实的。
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来自于企业存货的内部系统,比如原材料供给周期过长、处理订单不够及时等情况。在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这些问题极其容易出现和发生,因此,进行一定量的存货储备来进行缓冲,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策略之一。
4.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高
批量采购与零星采购相比,不仅在价格上会有更多的优惠,在成本上也相对较低,因为批量采购往往有一些优惠政策等,零星采购相对而言价格略高,而且相关人员的差旅费、运杂费也略高。但是为了减少差旅费和运杂费而大量购买存货,未免得不偿失,存货的多少与资金的占用程度成正比,同时仓储费、运杂费、保险等费用也统一会增加。总的成本仍然没有下降。企业需要从宏观上考虑成本跟收益孰多孰少。选择更适合企业的方式和水平。众所周知,商品的运输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如果每次企业的顾客每订一次货就需要发一次货,而需求量又不大时,物流成本相当之大[29].
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存货存储以及存货管理,来实现运往同一地点不同批次的小批量商品汇集,在通过整体运输后,在目的地将汇集成整体批次的多批次小商品拆分道不同客户手中。这种方式虽然导致存货存储成本大幅度上升,但是相对于更大的运输成本而言,已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总而言之,存货是一把双刃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样也占据了企业大量成本。如果存货储备量过大,就会导致大量资本被占用,机会成本就会大幅增长,同时还会导致企业的仓储管理费用、安全保管费用、保险费用、税收费用等大量成本的上升,容易使公司的资金周转链周转不顺畅[30].另外,存货储备量过大,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过多,这就增加了企业面临材料或产品老化的风险概率。因此,一味追求存货储备的投资决策蕴藏着极大风险,但是过分降低存货储备量,有时候因为无法满足需求而失去客户,企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因此,存货控制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要制定一个存货储备目标,在这个目标水平下,企业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存货成本更合理,企业的资金的利用也将更加合理。
2.2 存货管理发展阶段
西方很早就开始对存货管理展开研究,二十世纪初期,由意大利学者帕累托最早提出存货管理的相关概念,其后,美国经济学家哈里斯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经济订货批量模式的研究将存货管理概念进行了纵向化的发展,被后世认为是存货管理的雏形[31].至此,存货管理的相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要想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开展有效的存货管理活动,逐渐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存货管理是企业供应链上各个要素的流动和监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单纯地将各个部分工作看成是孤立存在的部分。存货管理对企业客户水平、物料采购、生产成本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战略是企业总体竞争战略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存货管理则是进行供应链管理时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存货管理的实质,归根结底就是对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如何设定存货控制模式、如何进行存货控制的研究。从存货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2.2.1 传统存货管理阶段
传统的存货管理主要应用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经营活动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供小于求,企业只要有存货,就能够占有市场份额,获取大量利润,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货管理,这种高存货策略的应用,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的运行效果也较为低下。降低缺货所造成的风险是企业管理的目的,当时的管理模式都是相对独立,各自为政。
2.2.2 科学存货管理阶段
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存货管理开始萌芽和发展。在此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货品大量生产,供过于求的现象开始出现,大量产品出现积压和滞销,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遍地,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广大企业主们深刻意识到,要想从本根层次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必须合理掌控存货储备的数量,实现生产成本的优化配置,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哈里斯在这一时期所研究的经济订货批量法,是一种通过数理统计概率知识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最终形成完整的存货管理模式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运用,这标志着科学存货管理开始萌芽并发展。
2.2.3 现代存货管理阶段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标志着存货管理进入了现代存货管理阶段。企业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数学模式和存货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相关数据计算,系统管理和优化配置存货储备,能够确保存货水平保持在一个最佳最优的状态,同时也能够使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存货管理工作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变得准确且迅速,降低存货成本,减少存货管理费用。联合存货管理、供应商管理存货以及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的现代存货管理模式和现代理念都是在本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2.3 现代存货的管理模式
现代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如何做好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从最简单的如 ABC 分类库存管理方法到称之为 JIT 的零库存管理,大多数企业开始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它们不在采用传统的关注大而且全的纵向管理模式,逐渐开始使用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横向供应链管理模式[32].但是,横向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以及分布性,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位置存在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就导致了供应链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地复杂性和巨大的挑战。
2.3.1 供应商管理模式
供应商管理模式是基于弥补累加预测和补货带来的不足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管理目的是使供应商和零售商制定双方协议,并共同制定库存管理合作策略,进而实现最低的库存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好处,例如有效减少“牛鞭效应”,但它同样也存在一定弊端,影响了供应链的持续性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为供应商在库存管理单向流程中,凭借其主导地位,在进行决策时缺少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进行成本转嫁。另外,供应商对季节变化、经销商促销等因素的考虑不够,容易导致库存管理出现不平衡甚至严重失衡的状况,这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大大弱化。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因为其本身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所以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评估。假设若库存为零,风险就非常高,当库存低于最低点时候,风险就明显地增高,而当库存高于最高点时,缺货风险就很小但像那些有生命保质期的化学品材料过期库存风险就容易升高。总之,可以通过记录上述各种情况进而对供应商的交货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几个月的一般走势。
2.3.2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是针对上述累加预测和补货和供应商管理库存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调拨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上每一个节点都参与进来,每一个决定做出都是通过共同协调产生,这是联合库存所重视的,如果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不够畅通的话,将会导致实际需求量与实际生产量出现严重的不吻合现象。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商,确定好供应链上的任意两个节点的需求,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大幅度提升运行效率。
因此,联合管理库存被看作是现代库存管理的基础模式,实施联合管理库存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从而让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联合库存管理的落脚点就是多种类大量信息的传递、交流与沟通,它利用库存管理协调中心这一机构来管理供应链库存。因此,如果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就必须联合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推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就必须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利用技术来传递信息。为了确保这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能够高效实现,建立起一个合作框架协议来联合管理库存节点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框架的协调下,每个节点企业根据客户需求信息进行销售预测,并实现生产和运输方面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运用联合管理库存模式进行联合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要制定处于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统一的合作框架。二是要确保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作为支撑。在这两个条件的保障下,节点企业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制定需求预测,并进行产能平衡,共同完成各项计划,实现共赢。
2.3.3 零库存管理模式
零库存管理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概念,它指的是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在内的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配送等环节中均处于周转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以仓库存储形式存在,更不是指没有或者不需要存货储备。
而让企业的存货实现零库存,是所有的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零库存是指通过某种特定库存控制策略的实施,实现库存储量实现最小化,而不是指存储量为零。所以,其管理内涵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的前提下,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不保存经常性库存的特殊供给方式。
零库存管理是各型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库存管理职能,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而且在满足顾客服务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库存管理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功能,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普遍关注。零库存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库存总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假设库存为零,风险就非常高,当库存低于最低点时候,风险就明显地增高,而当库存高于最高点时,缺货风险就很小但像那些有生命保质期的化学品材料过期库存风险就容易升高。总之,可以通过记录上述各种情况进而对供应商的交货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几个月的一般走势。因此实施零库存可以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再有,通过实施零库存管理,可以提高财务在账款收支上的应变速度,加快资金周转;还有,零库存管理可以缩短物料的供应时间以及产品生产周期,可规避因市场经济拨动而引起的库存闲置,或者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和客户产品淘汰而产生的高额库存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