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毛泽东与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导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5 共48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毛、邓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异同探究
【导言】毛泽东与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导言
【第一章】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
【第二章】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之比较
【3.1.1 - 3.1.3】毛泽东、邓小平产业结构管理的不同思想
【3.1.4 3.1.5】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不同思路
【3.2】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第四章】毛、邓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导言

  一、研究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是有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国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新世纪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挑战。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形成和发展。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当前的经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学界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己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做试探性的研究,展现两者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变化阶段。

  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借鉴其中的精华,对研究如何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现状。

  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的论文和专著成果丰富。从总体上看,毛泽东和邓小平比较研究的兴起是在中共十四大以后。1993 年之后,学术理论界开始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为契机,理论界形成了新一轮毛泽东热,毛泽东思想研究进入发展阶段,各类比较研究开始加强,包括进行宏观上和微观上的比较。中共十五大报告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这就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南。

  关于毛泽东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基本上从经济体制方面体现出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刘键在《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中认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因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强调经济要由国家控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毛泽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到了权利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后来"大跃进"挫折的教训,使他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他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两次大胆探索。第一次探索是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中。 (1)毛泽东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并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苏联模式为借鉴,确定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这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原则。(2)扩大地方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3)毛泽东关于:"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谈话,冲破了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结构模式。(4)毛泽东关于中国"很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的科学论述,是对产品经济模式的率先突破。第二次探索是 60 年代初。

  1961 年 1 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在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后开始进行调整,这也是毛泽东第二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开始。(1)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2)改革企业管理体制。(3)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4)重新肯定国营企业,供销合作社和农村集市贸易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三条重要渠道,恢复农村集市;重新肯定商品生产,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王鲁宁、刘伟在《毛泽东统一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经济管理原则探析》中认为,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方面提出了一些好思想,其中也探讨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他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统得过死、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等弊病,把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阐发,提出了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统一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辩证原则。

  关于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宫锦华在《简论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认为,邓小平在积极倡导市场取向改革,注重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系列思想。这些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改革实践,对推进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的宏观管理思想主要包括:(1)宏观管理的是大方向问题。(2)宏观管理要体现中央的权威。

  (3)由过去的"穷管"到小康水平的"活管".

  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不够,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更少。在樊瑞平、张乐岭著的《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中卷)中,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有集中的体现。其主要观点是:毛泽东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中央要向地方分权;"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社会主义运行模式。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包括宏观管理要体现中央的权威;宏观管理管的是大方向问题;由过去的"穷管"到小康水平的"活管";宏观调控权集中在中央,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因此,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必要性。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为了把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比较研究这个题目研究清楚,论文在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找寻到指导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在形成和内容上对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进行比较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第二部分,主要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第三部分,主要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最后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比较,试探性的提出当前要建立有序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建议。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其次介绍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再其次介绍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最后介绍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政府干预经济的关系。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

  本部分首先从形成的共同的理论基础阐述。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直接的计划生产、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宏观平衡理论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上的宏观平衡理论等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第二,列宁、斯大林的实践及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列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由国家对经济实行监督、监察、计算、调节;苏维埃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贸易自由;强调不要"过分醉心于行政手段".斯大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国民经济采取集中的行政干预;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从形成的不同的实践基础阐述。毛泽东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从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差异性和内在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差异性:第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在保证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向地方分权,邓小平指出中央要有权威,地方要有一定的自主权。第二,产业结构管理。毛泽东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部门结构思想和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协调发展上,而邓小平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调整产业结构,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产业结构思想上。第三,经济战略部署。毛泽东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而邓小平提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毛泽东提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国民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第五,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毛泽东提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和综合平衡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邓小平提出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然后,透过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可清楚地看出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继承了毛泽东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合理的正确的部分,纠正了毛泽东所犯的错误,并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也就是说,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对毛泽东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比较,试探性的提出当前建立有序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建议。第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虽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我国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但是,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大量存在,改革攻坚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任重道远。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要正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之间的本质联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也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过程。我们要建立一方面必须保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自发的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我国宏观调控的现实出发,就是要建立以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三,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然要求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否则,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就不能最终建立。

  政府改革要在十七大报告的指导下,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建设服务型政府。

  四、研究方法。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总结出可以指导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规律。

  文献研究法。阅读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品,挖掘和吸取他们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思想,探索出他们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

  五、创新与不足。

  本人通过文献检索没有发现相同的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这一研究课题本身有着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将丰富毛泽东、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提高我们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由于所需资料掌握不足特别是本人理论知识欠缺等原因,本文的研究与思考都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研究的深度可能与导师们的期望还有差距,一些观点和提法也有失偏颇,文中的一些表述也不够明确。这些缺陷和不足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加以克服和努力的地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