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会计学毕业论文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几点问题探析

来源:财会通讯 作者:张以宽;杨松令
发布于:2018-10-25 共11148字

  摘    要: 会计理论建设是一个关系到会计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会计研究应该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作为会计哲学的基础, 建立基于中华传统的会计文化,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要切实把握会计学的本质, 加强会计信息和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提高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认真总结我国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经验, 充分挖掘我国会计思想宝库, 深入研究我国现实的会计问题, 创建和发展基于我国实际的本土会计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会计理论; 哲学; 天人合一; 会计文化; 增减记账法;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几点问题探析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Accounting research should be guid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With the holistic view of "Heaven and Man" as the foundation of accounting philosophy, we should establish an accounting culture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 and build an accounting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accounting,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and improv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innovative theory and methods of China's accounting practice. Based on fully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accounting thought, studying the actual accounting problems in China, we can create and develop local accoun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based on China's reality.

  Keyword: Accounting theory; Philosophy;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ccounting culture; Increase-Decrease Bookkeeping Method;

  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人类带来极大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应用, 最近出现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 对当今社会的生产、管理、研究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会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然受到波及。在新的形势下, 会计应该如何发展, 目前的会计理论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会计理论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会计理论应该怎样创新等是每一位会计理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对目前的几个会计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并对有关会计理论建设与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会计研究应以哲学做指导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学问,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 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与哲学一样也是关于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 它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夏征农, 1999) 。但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 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科学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的研究对象不是世界的整体, 仅仅是世界的某个组成部分。哲学是科学技术认识成果的最高概括, 因而它反过来指导一切科学研究 (钱学森, 1982) 。哲学处于科学的最顶端, 是科学的科学, 它的理论指导着一般的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主要研究会计的一般规律, 因此, 必须要以哲学作为其理论指导。

  哲学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发源于古希腊, 从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客观唯心主义, 到康德和黑格尔较为完善的唯心主义体系, 以及现代的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 还有人文主义的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 虽然体系十分庞大, 但其特征十分明显。西方哲学是科学型哲学, 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相联。以探求宇宙观、认识论为中心, 以认识和征服自然为目的。在本体论方面, 西方哲学关注主客二分, 更强调人与物的分离。在认识论上, 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实验, 有着浓厚的自然科学的印记, 虽然有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分, 但他们更强调观察和实验。在思维方式上, 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 以“逻辑”为工具, 注重论证, 使之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其具体思维模式包括逻辑思维、归纳法、演绎法、实证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诞生在西方, 但有着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本体论特征是强调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其认识论强调实践, 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 强调人的能动性。其思维方法强调唯物辩证法, 坚持实践性和理论性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和无限性和有限性统一 (莫非, 2007) 。

  中国传统哲学最初是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了解自然界, 通过长期观察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现象, 把阴阳的对立看作宇宙间普遍的根本的对立, 形成了阴阳为主体的辩证思想。《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的二分制模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古代哲学体系, 到两汉、宋明时期, 哲学上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形成了完备而系统的唯心主义体系。从我国哲学的发展可以看出, 中国哲学是运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研究问题的, 强调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是相统一的。在本体论方面主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其核心是“天人不二”和“心物不二”, 强调整体观;在认识论方面, 由于注重“天人合一”, 自然界往往被人格化, 被赋予了人的属性” (郭庆堂, 2008) 。把感觉经验与知识理性或感性与理性, 生命过程与认识过程, 知与行非常紧密地融为一体。在思维方式上, 中国哲学注重形象思维和和辩证思维。可以说, 以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思维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方法, 是中国传统哲学最突出的特征。

  综上所述, 哲学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 以认识、改造世界为目标, 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西方哲学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长期积累的智慧的结晶, 它是科学研究包括会计研究最根本的基础。会计研究应该广泛吸收这些智慧,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与方法, 以“天人合一”作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吸收现代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等科学方法, 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研究会计问题, 以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会计概念应揭示会计的本质

  研究会计的概念要基于会计的本质。所谓本质, 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会计的本质是会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功能。会计的本质要从会计实践中进行总结。事实上,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为了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 会计必须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同时, 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目标或者说经济目标的实现, 会计需要从资金层面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所以说, 会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企业是一个大的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分为生产系统、营销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会计系统是资金管理系统, 它蕴含于企业管理系统之中, 是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和控制系统, 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也是一个控制系统, 同时, 这两个系统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的。首先, 会计是一个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在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中, 企业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程序, 得出三张基本的会计报表。这三张报表的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外部投资者等了解企业资金状况和经营情况提供了帮助。除此之外, 账簿系统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 了解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通过账龄分析, 了解企业应收款风险程度;通过材料总账和明细账, 了解企业库存材料情况, 为防止出现过度库存和库存不足提供有用的信息。在管理会计系统中, 可以通过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 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会计信息, 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例如, 运用管理会计中的长期决策方法, 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投资决策信息;通过本量利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短期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的定价、生产量等短期决策信息。其次, 会计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通过内部控制手段和方法,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通过上述控制措施, 采用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 可以保证企业预算的执行, 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再次, 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是辩证统一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控制的基础, 是会计控制的对象;会计控制是会计信息的保障, 是保障会计信息正确的手段。在会计发展初期, 会计只是提供信息, 没有控制的功能。在现代大生产经济活动中, 由于分工的细化, 企业规模的扩大, 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分支, 除了提供会计信息之外, 还要发挥控制作用。会计信息与会计控制作为会计服务的两个不同侧面, 紧密结合、辩证统一于会计整体之内。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了管理的需要, 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活动的控制也是为了管理的需要, 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也是为了保障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体现了会计部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其他部门和广大职工利益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 可以对会计的概念总结如下:会计是会计主体为了实现经营目标, 运用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规范、会计方法, 作用于会计对象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

  三、会计记账方法应能直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记账方法是会计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和技术, 与会计账簿一起, 构成了会计的两大支柱。复式记账方法的发明使得会计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 也使得经济业务得以全面地记录与报告。

  从意大利修道院的一个方士创造性地提出复式记账法后, 这一神奇的工具对推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以至于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在14到17世纪仍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大工业虽然没有出现, 但对银行借贷的需求却很旺盛, 所以, 复式记账主要记录银行借贷资本。最初, 借与贷代表借主与贷主, 反映了借贷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企业也利用借和贷来记录经济业务, 由此逐渐演化出借贷记账法。这时, 借贷二字已失去了本身的含义。到了十七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尤其是之后的大机器工业迅猛发展之后,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管理十分重要, 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开始广泛使用, 对企业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事实证明, 这种记账方法的发明, 对于会计成为一门科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会计乃至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记账方法在我国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 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与西方国家不同, 我国不但有从西方引进的借贷记账法, 还有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在复式记账法传入我国之前, 我们用的是收付记账法, 但是属于单式记账。借贷记账法是20世纪初由留日学者从日本引入我国, 并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一些制造业和商业企业广泛应用。

  增减记账法是我国在会计领域的重大创新, 可以说是20世纪的最大的创新之一, 是我国对世界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增减记账法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是在全国推行鞍钢宪法过程中, 群众反映借贷记账法难以理解, 不利于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活动中背景下出现的。张以宽教授等一些专家学者经过长期调查和大量研究, 发明了增减记账法, 并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一方法诞生后, 受到热烈欢迎,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一直在商业企业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 我国会计体系与国外趋同, 1992年, 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 (简称“两则”“两制”) , 以及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与十个行业财务制度, 实行了向西方会计方法和会计实务靠拢的会计改革, 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分别淡出会计实务。

  从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 记账方法作为会计改革的一部分, 目前已完全与西方接轨, 采用了西方的借贷记账法。但是, 二十年过去了, 当我们回头审视这段历史时, 还需要用客观的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我国会计体系与西方接轨的思路是正确的, 但在对待增减记账法的处理上却值得认真反思。

  首先, 增减记账法可以反映事物最基本的运行规律。《易经》哲理表明, 易有太极生两仪, 阴阳合一。经济业务在本质上不外乎增加减少两种形式, 增加就是阳, 减少就是阴。在会计平衡等式中涉及两个方面的东西, 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 或者说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资金占用或资产为阳, 资金来源或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阴, 会计等式反映的就是阴阳平衡, 资金占用等于资金来源, 或者说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所以, 增减记账法能够反映事物的运行规律, 能够正确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次, 用增加和减少来反映会计业务是最简捷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在我国曾使用的三种记账方法中,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二字在最初有自身的意义, 但随后已失去其原本的经济意义, 仅仅成为了一个记账符号;收付记账法也是如此, 收付在作为单式记账时可能有其本身的意义, 但作为复试记账法时, 收和付也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也仅仅是一种符号。只有增减记账法, 遵循了事物本质的意义, 是增就是增, 是减就是减, 能够直接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 增减记账法比借贷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本质特征, 是大道至简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

  再次, 增减记账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学, 可以为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开辟蹊径。借贷记账法的最大问题是难于理解, 例如我们讲资产增加记借, 负债减少也记借, 那么对于会计初学者来说往往十分迷惑:到底是我“借”别人的资产还是别人“借”我的资产?同样道理, 将现金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员来讲, 借谁贷谁更是让他们无法理解。过去的经验证明, 使用借贷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给初学者带来困难, 给工作增添麻烦。我国有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 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担单独会计核算人员的成本。尤其是在小微企业, 总共就几个人的公司, 核算成本往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若能够建立一套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对其降低核算成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在小微企业中推广增减记账法可能是一条可行之路。

  最后, 从现实情况看,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能体现增减记账法的优势。增减记账法中的增与减与计算机的0和1 (正极负极) 一脉相承, 会计系统采用增减记账法与计算机会计处理系统更为匹配。在一些大型企业采用ERP后, 会计业务分散到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多个部门, 而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都要参与到会计资料的形成和汇总过程中。运用增减记账法可能有利于各部门非会计专业员工的积极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也为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核算和管理扫清障碍。在大数据、云计算兴起后, 会计将迎来一场巨大的革命, 有人说传统会计工作将消亡, 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 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会计工作必须要顺应这种变革, 事实上, 会计完全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更方便、快捷、实时地研究生产管理效率问题, 而增减记账法可能更能体现其在这一实施过程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增减记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能够直接反映交易中的经济责任, 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源。增减记账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的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时至今日, 我们认为, 增减记账法仍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中小企业主可以通过增减记账法而对企业收支进行记录, 避开借贷二字带来的障碍, 使得会计核算成为人人可为之事。在当今计算机技术日臻纯熟,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蓬勃发展的时代, 增减记账法愈发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力推广增加记账法, 对于加快会计知识的普及, 提高群众会计核算参与度, 提高会计管理效率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应注重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建设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工作实践, 应该说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会计学术研究上, 除了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外, 近年来引入了实证研究法, 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 发表了不少论文, 还有一些发表在西方主流会计杂志上。从会计教育来看, 众多大学举办了会计专业, 不少高水平大学举办了会计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培养了不少青年才俊。从会计制度建设看, 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 实行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会计实践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会计人员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 会计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会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近提出的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使得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动, 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聪明才智,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 对照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 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 重实证研究、轻整体观分析。实证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从芝加哥大学发轫, 后风靡整个西方会计学术界。到目前为止, 美国着名的四大会计学杂志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都以发表实证研究论文为主。在我国, 从20世纪90年代起, 尤其是21世纪初开始,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实现趋同, 在会计理论研究上也开始向西方靠拢。我国的一些水平较高的杂志为了与西方一致, 追求实证研究的文章, 不少高校要求博士生一定要做实证研究, 甚至没有模型的论文很难毕业。很多会计学者也千方百计钻研计量经济学, 研究模型, 以期在着名杂志上发表论文, 形成了唯实证是瞻的一边倒现象。这一现象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事实上, 实证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 并被科学界所接受以后, 实证研究成为学术界主流的方法论。但是, 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 科学哲学开始了重要的历史学转向, 历史学派抛弃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引入历史分析、时间因素。随后, 解构主义、现象学、语义学、解释学等流派, 也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哲学思潮又回归理性主义 (Rationalism) (李连军, 2006) 。就会计研究来看, 会计属于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有着与自然科学不同的特征, 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注重从实践中寻找问题, 并且是循序渐进提出问题, 其研究模式是提出假设、寻找变量、收集数据, 运用统计模型进行验证。这一研究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定量化, 把经济问题用模型描述, 做到较为精确的统计分析。我们先不说社会问题能否用模型表达, 就其研究范式来看, 实证研究偏重于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 但缺乏对概念性宏观性的问题的思考。也就是说它注重微观分析, 缺乏整体观的思考。实证研究不能解决会计的核心问题, 例如怎样制定会计的指导思想, 形成科学的会计理念等。因此, 搞全民实证很显然不能解决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次, 重实务规范, 轻文化指导。建国以来, 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实务操作都偏向于就会计论会计。近年来, 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这些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的信息提供职能, 对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在对于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会计哲学、会计道德、会计公关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或政策研究重视不够, 此类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再次, 重信息反映, 轻管理控制。会计是社会经济实体中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 它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 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 考核企业经济后果, 预测企业未来的前景, 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西方会计学界流行的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说法是片面的, 是不利于会计发展的。纵观我国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 也往往注重于会计的反映职能和信息提供职能, 而对于会计控制、会计预测、会计决策等研究不够, 在实践中会计管理控制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当前诸多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 也反映了企业的会计控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最后, 重微观核算, 轻宏观管理。在传统观念中, 会计就是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提供会计报表, 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单位个体等微观层面的东西。但是, 会计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 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等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情况看, 虽然环境会计的研究有一定进步, 但与我国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够。而对于宏观会计、国民经济会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关注。

  基于此, 我们提出对目前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建议如下:

  第一, 深入研究会计哲学, 让会计哲学更好地指导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会计哲学是研究会计学基本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介于哲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于玉林, 2002) , 是会计学与哲学的结合。研究会计哲学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哲学包括哲学观、哲学方法, 是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 研究会计本质和普遍规律, 会计人员及会计体系基本结构的学科 (张以宽, 2008) 。从内容上看, 会计哲学要研究会计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会计的基本概念, 包括会计本质、会计准则、会计规范等;二是会计时空观, 包括会计发展史, 目前会计发展的问题以及未来会计发展趋势;三是会计价值观, 包括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人员基本守则;四是会计方法, 包含会计处理程序、记账方法, 会计决策中应采用的方法;五是会计研究方法, 也就是会计理论工作者在研究会计问题中应采用的方法。

  会计哲学的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 会计哲学应该以中国哲学作为研究的基础, 也就是要以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观点去研究会计学理论与方法。采用这一基础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 从整体观研究会计问题可以更全面地建立会计体系和结构。运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研究会计问题, 思考会计问题, 可以更宏观地把握会计发展规律, 可以抓住会计的实质, 把握会计的发展方向。现代西方会计的理论结构以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准则等为出发点, 缺乏更为广阔的视野。其次, 从整体观研究会计问题可以从空间上拓展会计的研究范围, 使得会计研究问题更加全面, 例如宏观会计研究、环境会计研究等都应该作为会计的研究内容。最后, 以“天人合一”观研究会计问题, 可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更能够反映国计民生的需求, 保障人民切身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当然, 我们说会计哲学应该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出发点, 并不否定其他哲学原理。我们在研究中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吸收西方哲学的先进思想和方法。

  以中国哲学作为研究的基础, 以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观点研究会计学理论与方法的首创者是张以宽教授。近年来他发表了《易经哲理与现代财务》、《易经哲理与现代会计》、《易经哲理与现代审计》、《会计哲学》、《会计和谐发展研究》等文章,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方面的研究参与者还不多, 与繁荣的会计研究现状不相适应,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加入这一研究队伍。

  第二, 重新整合会计学思想, 建立全方位的会计学新体系。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思想, 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符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要求。从这个视角构成的会计体系应该包括建立宏观会计核算体系与微观核算体系相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配合, 企业会计与环境会计的相配合的会计体系。同时, 也要加强政府会计、医疗社保、教育等部门的责任会计研究。这样建立全方位的会计体系, 才能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

  第三, 研究我国会计特色, 建立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底蕴的会计文化。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 曾经出现过人类当时最高文明程度的周代文化。中华文化是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西方的城邦国家历史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的性质, 体现在会计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会计文化是会计的灵魂, 因此, 应该研究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基础的会计文化, 坚持诚信道德观念, 建立中国会计道德准则, 为人类会计宝库贡献我们的思想。同时要在大学的会计学院或会计系, 开展国学教育, 学习孔子儒学以及《易经》哲理,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以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同时, 要研究会计公关学, 营造和谐的会计环境。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控制系统, 要利用“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主动搞好与企业领导和各部门的公共关系。与企业各部门和谐相处、密切协作,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

  第四, 立足国内, 深入研究我国现实的会计问题。会计学术界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研究我国的现实问题。撇开会计的文化基础, 就现实问题看, 我国正在进行着前无古人的巨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思想的碰撞、新的思想与旧的管理体制的交汇, 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单纯套用国外的模型来试图解释我国的会计现象是行不通的。例如, 我国现在的很多研究在验证西方的资本市场有效理论、信号理论、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盈余管理等理论或模型, 而我国的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是以国有资本为主的,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受政策控制的。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很多会计与财务问题与西方主流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 沿用西方的经济理论和模型得不出有用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国内, 深入研究我国实际, 认真研究我国的问题,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第五, 破除迷信, 总结和发展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曾经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到了近代, 由于闭关锁国, 导致国力衰微。从“五四”运动开始, 我们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阻碍国家发展的文化根源。改革开放后, 我们也确实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震撼, 大量“拿来主义”对我国的快速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 资源稀缺的大国, 一直沿着西方国家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因此, 我们必须创造出自己的道路。就会计研究而言, 在充分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 我们也要认真总结我们的先进经验。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 不少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归纳研究的。例如, “班组核算制”“邯钢经验”“增减记账法”等, 这些方法虽出现在特定时期, 但都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不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些企业如海尔、华为等跨出国门, 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提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理念与方法也值得我们去研究整理。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要认真总结, 提出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模型, 为世界会计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综上所述, 面对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冲击, 会计理论研究必须站在会计实践的前沿, 为会计发展提供战略框架和思路。会计研究要以哲学为基础, 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会计问题。要从会计的本质出发研究会计问题, 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建立与通畅运行。要运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的思想研究中国会计问题, 建立中国的会计哲学。要立足本土, 注重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总结、挖掘我国的优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与方法, 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以宽、方宇:《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会计与“十三五”规划发展理念大家谈》, 《会计研究》2016年第1期。
  [2]刘玉廷:《关于会计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研究》2000年第12期。
  [3]夏甄陶:《“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 《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

原文出处:[1]张以宽,杨松令.关于会计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18(22):3-7+12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