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新西兰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一体化框架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10394字
摘要

  新西兰资格框架 (The 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ZQF) 建立于 2010 年 7 月,它取代原有的国家资格框架 (National QualificationsFramework,NQF)和新西兰学历质量保证资质注册机 制 (The New Zealand Register of Quality Assured Qualifications),成为新西兰新一代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全国性一体化框架,是新西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的核心和基础。20多年来,新西兰的资格框架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成为一个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与完善的经典写照,特别是与中国现时国情有许多共通之处,研究其发展轨迹和运行机制,无疑对我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发展历程

  新西兰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历经了从 NQF 到NZQF 资格框架的演变。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新西兰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就对教育领域提出了变革要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计划缺乏可比性、名称和分类混乱,技能和教育水平在国际市场得不到有效认可。同时,随着新西兰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待学历和资格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认识到以往 “一个资格管一生”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今后,每个人都应成为终身学习者。每个终身学习者都应该可以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从一个公共体系中获得学分”,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以适应社会需求,创建一个相应的国家资格框架以支撑这种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新西兰开始构建国家级的统一资格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经历了NQF与NZQF两代框架体系的演变,其发展与变化脉络可见表 1.

  新西兰的两代资格框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1. 从本土到国际

  从NQF和NZQF的主要目标看,新西兰资格框架的发展实际上分两个阶段解决了资格框架的两个主要问题: NQF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没有国家统一的资格标准”,而 NZQF 主要是为了解决以往新西兰“技能和教育水平在国际市场得不到有效认可”,以实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成熟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框架的有效衔接。

  2. 从行业到大学

  NQF 建立时,主要是面向行业资格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并没有将新西兰国内的大学纳入体系中,而NZQF 则通过建立新西兰大学校长委员会 (TheNew Zealand Vice-Chancellors' Committee, NZVCC),改进原有管理机制,将公立大学整合到统一的资格框架中。

  3. 从粗放到精细

  2008-2009 年,新西兰学历认证局 (The New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 NZQA) 开 展 对NQF 资格框架的质量评估可以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通过这次质量评估,新西兰当局发现原NQF 资格框架存在质量问题,并在随后的 NZQF 框架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质量保障机制。

  可以说,新西兰资格框架的发展变化,本质是不断改进其运行机制,以实现整个体系运行效率、效果优化的过程。

  二、运行机制

  “机制”一词原先特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引申为“事物之间比较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资格框架的运行机制是指:

  (1)资格框架运行中所遵循的规律或所形成的模式。具体地讲,就是资格框架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之间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2)资格框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它的功能主要是使资格框架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

  本文主要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标准运行、质量保障以及认证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新西兰资格框架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

  新西兰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是该国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政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新西兰在教育方面一贯重视政府投入,得到管理机构认可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都有资格获得政府拨款[8],从而为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扫除学费障碍[9].新西兰还通过政府机构调整、改革拨款制度等措施,促进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化和集中化,构建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教育体系。

  为解决当时新西兰国内没有统一国家资格框架的问题,新西兰政府于1990年7月成立了新西兰学历认证局 (NZQA) 作为学习成果认证的最高管理机构。新西兰1990教育法案第247条将新西兰学历认证局的功能定义为“建立一个一致的方法/途径以实现大学和职业领域的资格认证”.该法案的相关条款规定了新西兰学历认证局的具体职能[11],详见表2.

  NQF 时期,新西兰学历认证局承担了资格框架的监管职能,将资格开发与质量保障的实际执行下移到行业培训组织。这一思路奠定了后续管理机制的基础,即主管机构集中精力负责整体把控和监督,将具体的事务放到专业的组织和机构执行。同时,当时的行业培训机构也承担了顾问的角色。

  到了NZQF时期,由于将大学教育真正整合到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内,形成了事实上的“双核心”的管理体系。新西兰学历认证局依然是资格认证的最高管理机构,但工作重点是对非大学领域资格认证的管理。

  行业关系管理团队 (Sector Relationship Managers,SRM)主要负责非大学领域质量保障工作。在大学领域,则由新西兰大学校长委员会负责。两者的关系是主管--协商的关系,体现了新西兰的大学在资格框架体系内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大学课程学术委员会(CUAP)和新西兰学术质量局(AQA) 作为第三方机构对质量管理进行监督。

  NZQF 时期资格认证体系内的教育组织主要为经过新西兰学历认证局认可的非大学高等教育组织和大学,具体有“学校( school) 、理工学院(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TPs) 、私人培训机构(Private Training Establishment,PTE)、政府培训机构、毛利大学、综合性大学、毛利和太平洋岛屿族裔组织、行业培训组织( Industry Training Organisation,ITOs) 以及标准制定机构( Standard- settingbodies,SSBs) ”等 9 种类型。[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