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黄褐斑患者采用中医美容针联合体针的疗效

时间:2018-06-02 来源:中国医疗美容 作者:李淑清,马川莉,慕永建 本文字数:2977字
  摘要:目的 评估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60例黄褐斑患者, 依据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实验组 (n=80例, 予以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 , 对照组 (n=80例, 予以体针治疗) , 同时观察、比对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疗程后, 实验组有效率96.25% (77/80) , 与对照组的82.50% (66/80) 相比, 有差异性 (P<0.05) ;实验组皮损总积分 (1.31±0.22) 分, 比对照组 (2.57±0.47) 分更低 (P<0.05) .结论 对黄褐斑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 选用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 临床疗效比单一体针治疗更有效, 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 改善皮损部位,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推荐。
  
  关键词:美容针; 体针; 黄褐斑; 临床疗效;
  
  黄褐斑是皮肤科较常见疾病之一, 患病率逐年上升, 主要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 在面部的一种沉着性、色素代谢异常皮肤病[1].尽管患者患病后不会产生严重不适, 但对容貌会有很大影响, 从而影响其心理。若是病情发展严重, 则很有可能会致使患者伴发失眠、月经失调、心烦等病症, 这对患者精神、日常生活等均会有影响。为此, 临床需针对患者病情变化为其选择一种最佳治疗方法, 本次为了解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160例黄褐斑患者作研究对象, 现将结果作如下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60例黄褐斑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依据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实验组80例, 年龄:23岁-48岁, 年龄均值 (33.65±5.50) 岁;病程:3.5个月-6.2年, 均值 (3.50±1.20) 年;对照组80例, 年龄:25岁-45岁, 年龄均值 (34.50±4.68) 岁;病程:3.8个月-6.5年, 均值 (3.80±1.35) 年。对2组以上临床信息做对照, 发现结果无显着差异 (P>0.05) , 可以展开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与“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相符[2]; (2)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个阶段的治疗工作。
  
  排除标准: (1) 面部有外伤 (丘疹、疤痕、溃疡) 、哺乳期/妊娠妇女; (2) 短时间内予以激素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1) 80例对照组展开统一体针治疗, 方法为:体针取患者的外关、曲池、血海、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作为主穴;若是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 可增加照海、天枢、支沟;若是患者月经不调, 可增加加气海、关元、列缺;若是患者情志不畅, 可加入太冲;选择平补平泻法施针, 留针30min后行针一次, 每周针刺三次。
  
  (2) 80例实验组展开统一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体针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同时配合美容针, 方法为:先对皮损做局部消毒处理, 之后选美容针于面部把皮损局部做多针围刺, 把病变部位包围即可;若患者皮损面积较多, 可选循经排刺, 不用施手法, 留置30min, 每周三次。2组均以施针10次为一个治疗周期。
  
  1.4 效果评估
  
  治疗后, 临床对2组入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皮损程度展开评估: (1) 皮损总积分:依据皮损面积进行评分:无皮损, 即0分;皮损面积小于2cm2, 即1分;皮损面积介于2cm2-4cm2, 即2分[3];皮损面积大于4cm2, 即3分;皮损颜色评分:正常肤色, 即0分;淡褐色, 即1分;褐色, 即2分;深褐色, 即3分;皮损总积分等于皮损面积得分与皮损颜色得分之和。
  
  治疗效果:发现患者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超过90%, 且颜色完全消失;色斑下降指数超过0.8, 即治愈;患者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超过60%, 且严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变淡;色斑下降指数介于0.5-0.8间, 即显效;患者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超过30%, 且颜色变淡;色斑下降指数介于0.3-0.5间, 即有效;患者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低于20%, 且颜色无任何变化, 色斑下降指数低于0.3, 即无效。治疗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色斑下降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针对文中涉及的皮损总积分计量资料, 选“ (±s) ”表示;治疗有效率计数资料, 选“ (n/%) ”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以上指标变化, 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入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 实验组入选的80例患者中:41例治愈, 26例显效, 10例有效, 3例无效;对照组入选的80例患者中:23例治愈, 28例显效, 15例有效, 14例无效;比对可知,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25% (77/80) , 比对照组82.50% (66/80) 更高, 有差异性 (P<0.05) .
  
  2.2 对比2组入选患者的皮损总积分
  
  治疗后, 实验组皮损总积分 (1.31±0.22) 分, 比对照组 (2.57±0.47) 分更低, (P<0.05) .见表1.
  
  表1 2组入选患者的皮损总积分对照 (±s)
  
  3 讨论
  
  黄褐斑属于皮肤科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临床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 患病率逐年上升, 如未得到有效的治疗, 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中医学将黄褐斑归属“肝斑”、“面尘”等范畴, 认为该病是因肝、脾、肾功能严重紊乱、体内阴阳失调、气血难达到颜面, 血瘀于面所致[5].因此, 临床需针对具体发病机制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本次对实验组予以美容针结合体征治疗, 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美容针法通过局部取穴, 能起到舒经活络的作用, 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机体表皮细胞新陈代谢, 将斑点彻底消除, 且使面部皮肤、肌肉弹性增加[6].与体针法结合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 可较好的调理机体肝、脾、肾功能, 对全身气血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改善内分泌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最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有资料[7]显示, 美容针通过局部针刺, 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且活血化瘀效果缺陷, 与体针结合后的效果会更显着[8].除此之外, 体针可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面部肌肤;美容针经疏通机体局部气血, 有效改善色斑血液循环, 因此, 联合应用后可缓解甚至消除色斑, 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本次经分组对照16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发现治疗后80例实验组 (予以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 的有效率为96.25%, 与80例对照组的82.50%相比, 差异明显 (P<0.05) ;实验组皮损总积分 (1.31±0.22) 分, 比对照组 (2.57±0.47) 分更低, (P<0.05) .表明美容针结合体针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有效性较显着。
  
  综上所述, 为改善黄褐斑病情, 对其展开专业治疗时首选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方案, 可提升治疗有效率, 改善皮损, 可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志琼。针灸美容针疗法配合超声波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11 (8) :209-210.  
  [2]宋静卉。激光美容针对63例色素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25 (18) :134-135.  
  [3]王银平, 周佳, 李菊莲, 等。磁极针联合养颜祛斑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60例[J].中国针灸, 2016, 36 (6) :601-602.  
  [4]钱箐箐, 杨丹红。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6 (4) :312-314.  
  [5]牟文哲。局部围刺配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10 (5) :450. 
  [6]李会杰, 严芳。美容针结合白玉散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26 (23) :166-167.  
  [7]王敏, 晏洪波, 杨凌云, 等。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微针导入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 21 (6) :347-349.  
  [8]陆洁, 何梅, 谢洪霞, 等。微针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 (10) :827-830.
    李淑清,马川莉,慕永建.中医针灸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160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8,8(03):60-6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