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恢复重建以来,各地方也先后开始成立相应的社会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地方高校也逐渐恢复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与中国社会学有着特殊渊源的广西社会学也逐步发展起来。 尤其是进入到 21世纪以来,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发展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理解与重视,广西社会学研究也逐渐活跃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广西社会学发展现状
(一)社会学学科建设步入正轨
一个地区社会学的发展状况既要看其研究成果是否丰硕,也要看该地区社会学学科的成熟程度。 广西社会学在发展历程中将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同等重视, 并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格局。 在国内,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以高校和各级社科院为主,广西亦如此。 截至目前,"广西全区拥有各类高校 74 所, 其中普通本科院校 28所,而开展社会学(含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有 8 所".[1]131大约有专任教师 70 多名,90%拥有研究生学历, 高级职称占 42%, 中级职称占47%.
有两所高校有社会学本科专业,分别是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有四所高校能够培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 每年本科毕业生大约为 100 人, 研究生大约 40 人左右。
随着党和国家做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决定后,社会学下辖的社会工作专业获得巨大发展,全区现在有 8 所高校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 所高校具有 MSW(社会工作硕士)招生资格, 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并都有毕业生。 从以上基础数据来看,广西社会学的学科布局、师资力量、人员结构等较为合理,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社会学教学队伍,学科建设已步入稳定发展的阶段,每年能培养一定数量的社会学人才,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社会学学术研究稳步提升
在广西,从事社会学研究主要以广西社科院与各高校为主。截止到 2014 年,广西共获得 32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的立项资助,其中 7 项由社科院承担,1 项由区党校承担, 其余 24 项均由各高校承担。 如图 1 所示,1991 年设立国家社科基金以来, 广西社会学研究呈现上升态势。
1991 年仅获得一项资助,此后 10 年一直是空白,直到 2001 年又获得一项,到 2009 年以前,广西社会学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数目没有超过 2 项,2010 年以后,这个状况得到了改变,截至目前,平均每年在 4 项左右, 尤其以 2011 年最为突出,获得 5 项。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广西社会学的研究能力在逐渐提升。 高校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人员以社会学系教师为主,他们除了承担社会学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任务外,社会学学术研究也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9 年 2月,该所主要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广西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广西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发展规划,为社会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
(三)社会学专业组织趋于健全
一个学科的繁荣,不仅需要大批的学人和专业的学术机构,而且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专业组织。 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壮大与中国社会学会的健康成长不无关系。 同样,广西社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也为该地区的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社会学会成立于 1989 年,至今已有 8 个团体会员,注册个人会员 125 人。 个人会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 32 人, 中级78 人。 截止到 2013 年末,广西社会学会个人会员出版着作 12 部,完成调研报告 30 余篇,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秦红增教授的着作《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与谢舜教授主编的《和谐社会:理论与经验》
(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06 年)是近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由广西社会学会主办,各单位轮流承办的广西社会学年会已经成为广西社会学学术活动的品牌。 自 1999 年召开第一届广西社会学年会以来,累计举办 10 期,参加人数 500 人,收到论文 260 篇。 尤其自 2008 年以来,广西社会学年会走上了一条规范发展的道路,其学术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每次年会均有区内外知名专家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广西社会学年会已经超越社会学界限,成为涉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与社会工作等学科和专业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广西社会科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四)社会学的学术交流逐步深入
广泛的学术交流是一个学科成熟与发展的标志,也是其吸收新鲜血液,吐故纳新的良好机遇。 随着广西社会转型速度和强度的增加,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为了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代价,广西社会学界与区内外展开了全面、频繁的交流活动。 比较有代表性并取得较大成果的学术会议主要有:广西"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广西社会学会主办,1991年 9 月)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广西社会学会主办,1999 年 11 月); 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探索与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西大学主办,2008年 8 月);新形势下的社会学理论创新暨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广西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2009 年 11 月)、 桂台社会工作论坛( 广西大学与广西社科院联合主办 ,2010 年 7月);中欧社会工作发展论坛(广西大学与欧洲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2011年 11 月);华南地区社会工作教育年会(广西师范大学主办,2011 年 12 月);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广西民族大学主办,2012 年 11 月);美丽广西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广西师范大学主办,2013 年 11 月)。[1]133以上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均与广西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很好地反映了广西社会的发展状况,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开阔了参会人员的视野和眼界,提高了学术品质,从应用层面来说,也为当地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 从以上来看,广西社会学正在朝着健康道路发展。 但另一方面,广西社会学依然在人才储备、学术积累、国际交流、社会影响、服务社会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二、 当前广西社会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研究基础薄弱,学术影响力有限
广西社会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就,但与国内社会学研究重镇比较起来,其差距还是明显的。 尤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其不足更为突出。
《社会学研究》 是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学术刊物,创刊于 1986 年。 多年以来,《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界最为权威的专业刊物,该刊的学术导向非常明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学术交流的首选专业期刊。 能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标志着其学术成就得到业界的认同,多年以来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表 1 可以看出,《社会学研究》48%的稿源来自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社会学的中心优势非常明显。 截止目前,广西学者仅在该刊上发表文章 3篇,而且有一篇的第一署名还不是广西高校。这说明,广西社会学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社会学较为发达的学术重镇还有较大的差距。 甚至与我们经济发展程度相似或更低的西部省份比较, 我们也处于劣势。 与我们相邻的云南,贵州的数据分别为12 篇和 7 篇,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数据为 9 篇,都高于广西学者在《社会学研究》发表文章的数量。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 《复印报刊资料》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能够代表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国各大科研单位以及高校都以本年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数量为荣,高校排名也以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数量作为标准。 因此,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章的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高校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 1 可以看出,该数据库自建立以来,共转载社会学文章 3305 篇,其中北京 1553 篇,占总量的 47%,上海 381 篇,占 11.5%,广东 148 篇,占 4.5%,广西 16 篇,仅占 0.5%. 广西学者发表文社会学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比率较低,也反映出与国内社会学繁荣地区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而这个数据也仅为相邻省份云南的一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以下简称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它面向全国高校等五大系统研究机构, 涵盖包括社会学在内的 23 个学科以及 3 个单列学科。 "[3]110由于基金项目级别高、覆盖宽,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权威性、示范性和学术评价功能,因此正被社会科学界视作衡量地区、机构、研究者科研实力、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显性指标。 表 1 数据显示, 以北京为首的中国社会学学术重镇在基金项目资助方面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自 1991 年基金成立以来,广西共获得32 项社会学的资助,其中西部项目占 14 项,实际上,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仅有 18 项。 这个数据与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82 项)、贵州(61 项)和甘肃(69 项)比较起来,也有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