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学理论论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8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0-04-03 共8502字
  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面是搜索整理的社会学毕业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社会学毕业论文第一篇:精准扶贫工作中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途径
 
  摘要:本文围绕华池县留守儿童现状背景、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振兴乡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发展;优化教育环境,校园、家庭、社会构建纵深化干预机制。
 
  关键词:华池县; 留守儿童; 现状; 成因; 对策;
 
  在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总书记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和感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具体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成因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生理、心理易出现问题。华池县由于经济落后、环境恶劣,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很多家长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孩子不能随父母进城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多由老人照顾,父母监护教育严重缺失,同时也出现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首先,身体不能健康发展。由于祖辈们年事已高,难以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饮食单一,吃饭时间无规律,不能合理搭配膳食,导致孩子发育普遍缓慢,甚至还存在一些饮食安全问题;其次,孩子心理健康受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差。祖辈们缺乏心理引导和教育,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处在成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会在心理、情绪、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如一些孩子会形成自私、自卑等心理。此外,在人际交流方面,很多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交流沟通上的障碍。更有甚者,对他人存有敌意,不愿与人友好相处、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胆小自卑,自信心严重缺乏。
 
  通过调查,65%的孩子经常感到孤独,在遇到困难时,感到无助。在和祖父辈无法沟通的情况下,有时候会与社会上一些无业人员相处,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2)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少家长的监护,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甚至难以保障九年义务教育。通过调查,80%的学生成绩一般甚至处于班级中游或者偏下,通过和老师了解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非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的比较及时、认真,且书写整齐,但大多数留守儿童的作业存在拖欠、不认真、抄袭甚至不写。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基本半年或者半年以上回家一次,并且和父母的联系较少。由于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会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对生活消极悲观。在学习中,祖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加之留守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长此以往,给学习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2、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1)缺乏关爱,父母监护缺位。由于贫困山区发展经济水平较低,家庭收入不高,对于地处农村的人们来说,仅仅依靠务农的收入已不能支撑家庭生活的各方面费用,于是很多农村家长会选择外出务工或者经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没有与父母相处,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和爱,情感缺失严重,生活没有规律,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缺少最基本的精神保障。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叛逆,导致出现厌学、孤单、偏执等一些性格,给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一些影响。
 
  (2)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较为完善的保障,大多分学校都没有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建档进行跟踪,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及时给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经常会出现一些留守儿童逃学、辍学等问题。
 
  二、社会关于留守儿童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偏远农村整体发展落后,缺少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留守儿童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生活较为单调。另外,农村观念陈旧,迷信思想盛行,赌博风气存在,网吧、游戏厅及娱乐场对留守儿童来说都存在很大吸引力。留守儿童对各种不良现象缺少判断力和抵抗力,容易出现一些超常行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乡镇对农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制定合理的保障措施,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扶,这就导致留守儿童问题频发。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1、振兴乡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积极为农民创造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外出务工情况,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引领当地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旅游业等项目,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第二,乡镇政府要定期邀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养殖、农产品种植、果树栽培、药材种植、蔬菜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农民的养殖、种植技术水平,减少人员外出。第三,做好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改变陈旧观念,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2、优化教育环境,校园、家庭、社会构建纵深化干预机制
 
  (1)学校教育。根据目前情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育重担就落在学校教育上。首先,学校要完善“寄宿制”的制度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既科学严谨,又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在校园中掌握扎实文化知识,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懂感恩的人。其次,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定期组织并召开家长会,必要时可采取家访等措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向家长反馈、对比家校表现,鼓励家长或监护人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另外,学校为留守儿童专门建档,设立心理咨询课程,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疑惑,疏导心理问题,让留守儿童在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2)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家长,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味地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和老师,忽略家长的教育职责。因此,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第一,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每日与孩子进行交流,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第二,父母和留守监护人应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刻清楚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3)社会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和学习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急需社会关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就业场所,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给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场所,地方政府部门要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清除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再次,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系统,让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病能有地方治疗。政府可以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协会,组织举行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长要改变观念,彻底承担起教育之责;学校要完善制度,全力倾注关爱;地方政府要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多方发力形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2] 为留守儿童托起教育公平的底线.人民网甘肃频道2017(6).
  [3]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90-995.
  [4]毛晓光.人的成长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殷世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策略[J].新课程, 2019(2)18-18.
 
社会学毕业论文第二篇:“丧偶式”婚姻家庭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讨论了“丧偶式”婚姻家庭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时间;二是强调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三是多换位思考,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四是放下手机,多点陪伴和沟通。文章想以此增强人们陪伴家人的意识,从而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丧偶式”婚姻; 家庭问题; 对策;
 
  家庭作为人们的幸福港湾,是家庭成员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而父母作为维系家庭的核心成员,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可能会使整个家庭陷于功能紊乱的状态。俗话说“团结力量大”,在家庭这个小团体中,只有家庭成员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帮扶,才能成功应对各种家庭危机。
 
  一、问题的提出
 
  “丧偶式婚姻”一般指夫妻一方冷漠对待家庭,无视家庭义务,名义上虽未丧偶,但婚姻生活如同丧偶。[1]随着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的热播,“丧偶式婚姻”一词引起了人们对婚姻生活中个人责任的讨论。婚姻中的两个人所拥有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的缺失和错位,都会迫使另外一方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久而久之,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会逐渐冲击和威胁到家庭系统的稳定性,使家庭关系处于不和谐的状态,甚至使家庭面临解体的危险。
 
  虽然“丧偶式”婚姻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对人们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但通过文献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资料较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陈述“丧偶式”婚姻家庭出现的问题、成因和解决策略,既能丰富与“丧偶式”婚姻相关的理论资料,又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和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
 
  二、“丧偶式”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
 
  1、与“丧偶式育儿”现象并存
 
  “丧偶式育儿”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2]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缺位的现象较为普遍。父亲缺位使得子女情感上缺失父爱;子女性格品质的全面发展受影响;子女由于缺乏学习父亲身上社会化经验的机会,而无法很好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孙元升,2014),[3]从而使得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而产生孤僻、粗暴、懦弱等心理问题,这些都是父爱缺失对子女的社会融入造成的不良影响(逢晓,2013)。[4]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最理想的人格就是兼具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但是,在现代社会的中国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和父母缺位使得大部分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或母性教育严重不足。
 
  2、部分家庭功能严重缺失
 
  家庭功能就是指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对个体所起的作用,不仅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功能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家庭具有的社会化功能、经济生活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等功能,既可以保持家庭的完整以满足家庭和成员在生命发展周期中的各种需求,也可以满足个体需求、维系家庭的稳定性,符合社会期望等。
 
  Bowlby(1972)曾这样写道:“父亲们不只是养活他们的妻子,以便妻子可以好好照顾婴儿或幼儿,他们也给与妻子爱和温暖、帮助妻子保持内心满意和安定,因为这对孩子成长很重要”。[5]由此可见,在家庭中,男性的作用不只是满足妻儿的物质要求,也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女性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补充男性在家庭中的部分作用,也可以通过耐心和细心来满足丈夫和孩子的心理需要。但在“丧偶式”婚姻家庭里,夫妻中的一方忙于工作,使得家庭的教育、情感和社会化功能缺失严重。
 
  3、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低层次需要被满足以后,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直到自我价值能够得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将就和不妥协成为人们向往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口号。因此,人们对于家庭存在意义的要求也不只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是能够带给自己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对于女性来说,他们需要更多来自丈夫的理解和关心,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分担家庭事务;对于丈夫来说,他们需要更多来自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他们工作上带来的精神压力;对于子女来说,他们需要更多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由此可见,在家庭中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忙碌和不在意,人人往往最容易忘记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很少去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否得到了满足。
 
  刘玉新(2016)基于1139个家庭的研究证明:家庭心理需求与家庭的幸福层次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6]在家庭中,夫妻之间对彼此的关心和理解是对方最基本的心理诉求,父母关系和睦和关爱自己是子女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但在“丧偶式”婚姻家庭里,由于夫妻中一方的长期缺位,配偶和孩子的心理需求都长期处于一种不被满足的状态,这使得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不高。
 
  4、家庭内部长期缺乏良性沟通和互动
 
  家庭内部的信息与情感的互动主要有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互动的频率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成员间的关系质量。在“丧偶式”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存法则使得家庭成员都处于紧绷的精神状态。受上下班时间和加班制度的影响,家人共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稀少。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已经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回到家中的上班族们终于可以释放天性,不用伪装自己的表情和掩饰自己的心情,但此时的他们与家人沟通互动的耐心和欲望也消失殆尽。
 
  三、“丧偶式”婚姻家庭存在的家庭问题的成因
 
  1、公司加班安排占用过多的私人时间
 
  众所周知,职场里的加班安排已经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不仅下班时间被推后,休息日被占用,甚至也会有临时出差的安排,不断地打断原先和家人商定的出游计划,这样的加班安排对于有家庭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时间是此消彼长的,工作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意味着教育子女、陪伴家人的时间和精力被减少。再者,和家人约定的事情一再被推迟和取消是非常损害家庭关系的,并且给子女起到的示范作用也是负面的,容易伤害家人尤其是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也不利于孩子对诺言的遵守意识的形成。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会造成家庭中一方的缺位,从而出现“丧偶式”婚姻和育儿的现象。
 
  2、不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影响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行
 
  性别角色理论从人们家庭内部性别关系的角度介入,认为人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决定了人们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模式,也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性别分工模式(陈珊珊,2017)。[7]但是,受这种劳动性别分工模式影响形成的家庭观和婚姻观是不科学、非理性的,它常常使得人们认为家务劳动不产生价值(林芯宇,2012),[8]人们也大都易忽视女性在家庭内部付出的贡献,而扩大男性的外部贡献,这种差异化认知会扩大自身的付出而缩小配偶的付出,这就是不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念。此外,它还易使男性认为只要挣钱养家就行,教育子女、处理家务是女性的事情,这种错误的家庭观易造成家庭中的父亲缺位、孩子受到的父性教育不足等现象,从而使得多方面的家庭功能运行失常。
 
  3、事业和家庭重心的长期失衡
 
  事业和家庭重心的长期失衡会导致家庭成员忽视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事业心重的人会经常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再加上工作上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情况太多,所以他们很难维持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也难免会将关注点集中于与工作相关的人和事,这样他们分给家庭的精力和时间就会有限,就会无暇关心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需求。
 
  4、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过度沉迷于虚拟网络
 
  由于网络世界的巨大吸引力,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回到家中的夫妻双方全成了低头族,对手机里的人嘘寒问暖,却忘记了与家人间的沟通和互动。尤其是男方,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心于家务事和孩子的沟通互动,对于“丧偶式”婚姻家庭而言,这种厚此薄彼的关注无疑是摧毁家庭的利器。
 
  四、“丧偶式”婚姻家庭的家庭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时间
 
  梁良(2019)认为政府应该促进加班制度的科学化改革,落实市场监管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正常休息权。[9]员工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来提升工作效率;工作时全情投入,用高效代替低效。我们还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减少加班时间,留给家人更多的时间,减少“丧偶式”婚姻家庭和“丧偶式育儿”的现象。
 
  2、强调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事实早已证明,除了生理及体力方面的显著差异,男女在其他领域其实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女性需要摆脱弱者心理,不局限于家庭,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男性需要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不绑架妻子的价值观,而是鼓励妻子外出工作去获得自身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应该积极承担家庭责任,给家人想要的亲情陪伴和心理支持,而不是只满足家人的物质需求。
 
  3、多换位思考,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作为市场经济里被剥削的一方,在工作中吃苦受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不应该将这种负能量带回家中,更不应该认为自己更辛苦而拒绝分担家庭事务。因为夫妻二人都有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一方的推辞和逃避会使得另一方的责任和压力增加。因此,在关于家庭事务的分工上,一方面,夫妻之间应该明确分工,如家务活的分配、陪伴孩子和为孩子辅导功课等;另一方面,因为家庭事务的分工是灵活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做家务、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都是可以共同处理的,这样不仅提高做事的效率,也可以通过共同做事增加互动的话题和频率,从而增进夫妻感情。因此,无论内外,男女双方应该多换位思考,多多帮扶,努力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4、放下手机,多点陪伴和沟通
 
  在婚姻家庭里,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应该放下手机,共同去做一些事情,如做家务、教育孩子、给父母打电话等;应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增加互动的机会和话题,促进相互了解,增加婚姻保鲜期。如果父母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帮助,通过沟通和理解去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这种相处模式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因为来自原生家庭的积极影响能够对子女今后的发展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
 
  另外,在孩子教养上,母爱和父爱都不能缺席,他们不应该为了自身的清净和方便,让孩子毫无节制地玩手机。最好的做法是,夫妻双方统统放下手机,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相信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当他们遇到了问题或者有烦恼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抛开烦恼;当他们在学校被表扬或者结交新朋友时,可以同最爱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如果“丧偶式”的婚姻家庭以这样的做法持续一段时间,相信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变化一定是令人惊喜的!
 
  五、结语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是一个孕育爱和延续爱的地方,维系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纽带始终是亲情。夫妻双方的角色和责任都是互补性的,只要夫妻双方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那么国民的幸福指数也能真正地得到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富强。但是,要想避免婚姻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任何一方的缺失和错位,彻底解决“丧偶式”婚姻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此外,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经营婚姻生活和掌握夫妻相处之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需要我们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sogou.com/m/v158164193.htm?rcer=g9PEmODOBvITXzvvR.
  [2] https://baike.so.com/doc/25782782-26918836.html.
  [3]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逄晓、“父爱缺失”对子女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5] Bowlby,J.:Mutterliebe und kindliche Entwicklung.München1972.
  [6]刘玉新,王学普,张建卫,彭凯平.家庭心理需求及其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基于1139个家庭的研究证据[8].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98-104.
  [7]陈珊珊.“家”的观念与家庭劳务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林芯宇.“80后”城市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性别分工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
  [9]梁良.完善司法服务保障劳动者权益[N].人民法院报,2019-05-12(002).
社会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8篇)
第一篇:精准扶贫工作中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途径 第二篇:“丧偶式”婚姻家庭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第三篇:儿科医荒现状与医疗社工的介入探析 第四篇:网络舆论中的罗宾汉情结成因、危害及对策
第五篇:随迁老人社会融入影响因素与促进建议 第六篇:青海省东部山区大龄单身男性婚配问题研究
第七篇:新一代进城青少年社会化的生态问题与对策 第八篇:二胎职场女性的职场歧视困境与解决措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