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1]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等经典医书中就有记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门独特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中医非常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认为通过药膳食疗可以达到治愈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秉承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配膳理论,药膳食疗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创新,从以治病为主转化为以防病和保健为主、治病为辅,强调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多年来,我国在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致药膳养生市场极为混乱。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药膳的制作和管理,中国药膳研究会经过多次论证,制定了《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为药膳食疗的发展和标准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研究现状
药膳食疗是融合药物、食物和调料三种物质精制而成,并不是中药和食物的简单相加[2].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药膳食疗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化之后,人们更多的关注于利益,打着中医的幌子进行坑蒙拐骗的行为到处可见,误导了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许多人对药膳的期望太高,将其看作与药物具有同样的效果,不分体质、年龄和节气盲目用药,往往达不到改善症状、辅助治疗的目的。可见,药膳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在当前的状况下必须认真地对待药膳食疗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药膳食疗研究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在药膳食疗产业开发和临床应用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药膳食疗的研究人员没有实施基本的准入制度;药膳食疗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原材料以及产品加工方面没有具体而客观的规范标准;药膳食疗的药效作用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也未引起重视。尽管我国先后启动了一些科研项目,逐渐体现了对药膳食疗研究的重视,但其整体的研究水平相对落后,仍需加快速度。
2 药膳食疗标准化的建议
从研究现状可看出,亟需建立一个药膳标准化研究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2.1 界定定义和内涵
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中对于药膳学和食疗学的定义存在很多的差别,给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药膳食疗的继承与发扬增添了许多困难。药膳[3]食疗是中医的瑰宝,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结晶,为了让药膳食疗更好地发扬光大,更好地走入世界市场,造福人类,更需要对基本的定义及内涵进行规范,这是构建药膳标准化体系的起点。
2.2 注重创新性研究
我国的药膳食疗探索项目研究至今仍不成熟,缺少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新构思、新概念的探索课题相对较少,许多项目都在拘泥于古方,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功能性试验,跟不上时代的要求[4].从现有情况看来,亟需要建立一批立足于研究现状,接近或者领先于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课题,能够保证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和长久性。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拓展传统的药膳配方理论,从科学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探讨药膳食疗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药膳文献数据库,分类整理和汇集历代医家的经典食疗配方,从专业角度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利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对处方进行观察,挖掘出适合推广的有效配方,融合新剂型和加工方法,以生产方便食品为突破口,如胶囊、粉末颗粒、液体饮料等多样化产品,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食疗效果的目的。
2.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药膳行业结构复杂、覆盖面广,仍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机制。针对药膳跨学科的特点和市场化的需求,业界对药膳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不能脱离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又不能忽略烹饪加工制作技巧,提倡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应从研究者和实施人员抓起,制定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标准制度,确保药膳事业的健康发展。
2.4 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有责任积极推动各项有助于药膳食疗标准化研究体系的政策与措施。首先,从药膳的功能作用角度出发,按照它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针对保健类药膳、预防类药膳、康复类药膳和治疗类药膳制定不同的监督标准;其次,根据药膳食品的功能和作用,对涉及食品和中药材的数量、质量、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进行规划,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取材、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加强产品的质量监控;最后,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采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措施,规范和监督食品工艺流程,以保障药膳食品安全性。
总之,药膳食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其开展标准化研究既是历史责任也是文化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疾病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一种安全、高效、无伤害的治疗方式[5].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药膳食疗标准化体系,以推动药膳食疗现代化的步伐,振兴我国药膳事业。
参考文献:
[1]王益谊,付强。中医药膳保健食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C].2010中国上海首届国际药膳养生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2]裘巧琳。药膳的分类[J].现代养生,2011(18)。
[3]高日阳。中医药膳理论及其进展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孔凡真。药膳食疗的现状与对策[J].东方药膳,2008(2)。
[5]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