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4485字
论文摘要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在高职教育里得到广泛认可,熟练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生就业时有效的“敲门砖”。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光鲜的“高”就业率,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味地强调实践课程的比重,却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教学的考核,使学生在获得基层工作岗位以后缺乏职业提升的后劲,这种短视的课程体系设计与高职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本文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职业能力的内涵为切入点,厘清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关系,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课程设置、课程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1 职业能力的内涵

  1.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由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就业者能否胜任该行业的工作,以及在该职业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在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基础上,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及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职业能力还包括态度和经验方面的要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熟练的职业技能可以使劳动者具备快速获得基层岗位的就业能力,但这种就业能力却不可等同于职业能力,它只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起得来”具备向管理岗位晋升潜质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熟知酒店运营管理知识,包括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主要部门岗位设置和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掌握人力资源、财务、营销、工程设备部门等的相关知识。经过专业训练,学生应该掌握酒店各岗位的业务流程,能够独立完成对客服务工作。②职业素养。这里所说的职业素养是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这属于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等意识范畴,需要在长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并具有一定的发展延续性。良好的酒店职业素养表现在,熟悉行业、爱岗敬业,在工作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③管理能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不但能够直接从事酒店一线服务工作,而且能迅速成长为基层或中层管理者,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和中职教育的地方。④持续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酒店必须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顾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将无法满足长期工作需要,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汲取新知识,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2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的整体格局。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过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量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之初,几乎都是沿用大学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后来,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兴起,酒店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经过了多次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许多高职院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在总课时数既定情况下不得不减少专业基础课和培养综合能力课程的教学课时。虽然,这样可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能力,但是,却降低了支撑学生在行业中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专业的教学效率和效果。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为了追求专业课程的数量而过度细化专业课程。比如,有的学校在酒店专业课程中,同时开设了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其实这两门课程里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重合的,在饭店管理概论里面增加旅游学知识的比重就行了;另外,《宴会设计与管理》课程也完全可以整合到《饭店餐饮管理》课程里面去,没有必要人为地将紧密相关的知识割裂开。第二,重专业课程,轻能力拓展课程。过度细化的专业课挤压了能够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比如说,酒店行业里面,学生想要进入中高管理层就应该掌握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知识,试想一个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的人,怎么可能进入酒店的管理层呢?然而,有的学校在酒店专业课程里面却没有开设会计课程;另外,如酒店礼仪、音乐鉴赏、插花茶艺、管理心理学等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3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可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更多地注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具体的课程评价体系。以酒店前厅服务为例,客房预订、办理入住登记、宾客投诉处理这些知识点都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方法,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在课程体系中却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课程体系设计缺乏与行业企业的互动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专业都设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往往都是由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组成。学校会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座谈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案制定等内容进行讨论,然而,取得的成果却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酒店,或者是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由于专家自身对课程体系设计理解存在局限性,他们对人才需求的看法不尽相同,难以达成有效共识,进而导致学校在课程体系调整时无所适从;二是专家提出的一些课程体系改革建议,由于学院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实施;三是有些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召开往往流于形式,一方面由于这些专家多数比较繁忙,可以参加会议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会议时间短,用来做材料的照片似乎比会议能否取得成果更重要,使研讨会成了走过场。由于缺乏与酒店企业的良性互动,导致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3.1 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胜任中、高级酒店一线服务和中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既需要结合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适当地合并专业课程,增加综合素质课的课时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调整专业实践课时的分配方式,将部分实践课时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将实践课以集中实习的方式完成,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专业课的课堂“搬”到企业中去,真正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

  3.2 打破专业课程界限,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专业课是课程体系的核心组件,它的排列组合方式将对人才培养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是依据企业工作部门和岗位所设置的,以前学校已经习惯了将每一门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但在酒店实际工作中这些内容都是密切联系且相通的,不能人为地分隔开来。

  所以,学校需要改变专业课教学相对独立的局面,打破专业课之间的界限,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主线,根据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对各典型岗位工作能力进行分析,整合专业课程并形成教学模块。以酒店工作环境为参照,设计学习情境;以职业标准、工作规范为依据确定考核目标,形成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3.3 建立科学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体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有效性和质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就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主体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企业相关人员。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查。评价形式方面,结合课堂考核、书面作业、技能操作、小组活动、企业实践、口头答辩、书面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具体来说,每一个学习模块、每个知识点的考评方法都要在课程标准中一一列明,细化到尺寸、时间、角度、比例等评价要素。比如说,在《饭店餐饮管理》课程里中西餐摆台的标准、在角色扮演时处理宾客投诉中“顾客”的满意度等等。

  3.4 让酒店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之形成良性互动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专业培养目标是由企业需求决定的,所以说,行业企业能否参与到课程体系设计中来,形成良性互动,决定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

  酒店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决定了酒店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产品设计、管理模式上要与之适应。那么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必须让酒店企业参与到其中来,看看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现在的培养目标与酒店的需求是不是相吻合。另外,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因为在学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是符合的,但这离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还有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市场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学校课程体系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调整的重要依据就是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以说,让行业企业参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需要。

  总之,酒店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在设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能力,更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与酒店企业的深入合作,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沈忠红.高职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思路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0(5).
  [2]彭才根,等.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及途径探索[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杨昉.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4]闫秦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