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苏州农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14-07-31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893字
论文摘要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作为食品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它既要为食品类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和实施提供导入和铺垫,更要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中,课程教学既要能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又要以面向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就需要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兼具,又要贯通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为目的。为此,该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入手,从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1、树立野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冶的教学理念

  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定位要紧扣这一宗旨,树立野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冶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兼顾学生职业素质、团队素质、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成果;寓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分析和动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体系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野学习结果冶和野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冶等的描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分析各个专业课程的关键技术、课程群,从而确定生物化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角色,制定出更加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标准。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系食品类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3个专业。

  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食品、药品、酶制剂生产企业等的生产岗位、质量管理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食品加工专业则侧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大分子物质代谢等内容,其中物质代谢是讲解的重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重点在于对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对被测物的定性、定量及分离、提纯,包括对一些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的使用。

  3、课程设计

  3.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培养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食品科学系每学年对食品类各专业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进行调研,及时对食品类专业进行论证、调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等。

  在制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同时,根据各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不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由原先68学时压缩为64学时,将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食品加工技术保持68学时课时提高总数,缩减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生物技术及应用(含生物制药方向)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由原先68学时提高至72学时,整合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试验,压缩4学时理论课并增加4学时实验课时,由原先24学时提高至32学时。

  3.2根据教学侧重点,选择满足专业需求的教材根据专业对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差异,有侧重点地选择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检测为主,选择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荣瑞芬主编的叶生物化学曳,重点介绍食品中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与酶类等营养元素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等相互关系,并对其生物代谢过程和色香味化学进行了介绍,理论部分强化静态生化内容,简化动态生化内容,突出支撑检测技术应用的知识点,实验技术选择适合产品分析检测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食品加工技术选用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刘靖主编的食品类叶生物化学曳,强化食品加工过程中物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及运用,了解生物氧化和代谢过程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生物技术及应用(含生物制药方向)专业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夏未铭主编的叶生物化学曳,结合生物科学的发展和高职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的实际需要,重点介绍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与酶类等结构、生物学功能、代谢规律、相互关系和特点及主要脏器的生物化学等知识点,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检测、酶的特性研究、脂肪转化糖等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实验技能,熟练实验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仪器设备[6-7]。

  3.3设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根据高职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要求[8],食品科学系通过对相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减少了验证性演示实验,重点突出了生物物质的提取、分析检验、代谢加工等内容,并参照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技能的要求,在理化分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考工考证相结合,重点放在专业必备技能熟练及常规理化分析仪器使用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的技能包括生化基本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比色分析技术、酶活力测定、酵母提取技术等。

  3.4探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改革,食品科学系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结合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调查,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生命科学基本营养素模块、生命体中的能量变化模块、生命体中营养素的代谢模块、生物化学实验模块等,结合各专业技能需要,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专业要求和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生物质提取分析纯化等的操作训练。

  并且,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综合性实验模块,基础模块是不同专业共选的内容,综合性实验模块则是整合实验内容,开设出融合多种技能的大实验(如将单纯的酶特性的验证实验,整合成酶的发酵生产、提取、分离、提纯、性质检测和生产应用等技能融合的大实验),供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选择的内容,整合从而使同一课程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

  4、增强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面对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要求生物化学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教学高质量。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生命科学知识储备,教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其专业教学质量,而教师专业知识积累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教师要上好生物化学这门课,就要吃透各专业生物化学重点和难点,自身要有扎实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加工、食品营养分析与检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各学科生物化学关注的方向,比如仅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不断在更新、提高。

  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内容与企事业单位实际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就会严重脱离学科发展前沿。因而,注重高技能素质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教师要站在专业科学前沿,关注本学科研究进展,准确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经典与前沿的融合,努力使动物生化课程变得兴趣盎然,而不是枯燥无味。教师只有勤于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让学生敬佩的生物化学专业教师。

  5、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时间越久,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的培养,也使教师逐渐失去授课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成效显著。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掌握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影等技术融合到教学手段中,以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将繁冗的生物化学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形象直观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食品科学系教师在生物化学的授课模式上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了启发式、野寓学于做,做学结合冶的发现式教学模式。

  5.1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在讲授课程时,尽量将所讲授的内容与生命活动、食品科学、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已感知的、感兴趣、最常见的实际问题。如讲述野糖的代谢院糖酵解冶时,提问学生野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冶以引起学生学习糖酵解的兴趣;讲述野维生素与辅酶冶时,提出野为什么有人会得夜盲症冶;讲述野生物氧化冶时,提出野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人窒息冶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生物化学不再是空洞知识,而是生活中时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5.2 野寓学于做,做学结合冶的发现式教学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食品科学系教师引入野寓学于做,做学结合冶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发现知识的产生。如在讲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和变性作用差异时,先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实验,观察蛋白质的变化现象,仔细地总结实验结果,在野做冶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用于蛋白质沉淀和蛋白质变性的方法,理解蛋白质沉淀和变性的联系和区别。因此,这一野做学结合冶,野做冶中野学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枯燥难懂的书本知识,将被动接受的消极态度转变为主动探索总结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提高了学生对叶生物化学曳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6、参考文献:
  [1]游玟娟,温拥军.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院16115-16116,16118.
  [2]于军香,刘兆洁.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3(6)院202-203.
  [3]何金环,李凤玲.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12)院90-92.
  [4]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院78-79.
  [5]荣叔安,廖玉清.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探索[J].教育与培训.2008(1)院44-47.
  [6]程伟.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院71,75.
  [7]郝涤非.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院学刊,2013(8)院86-88.
  [8]夏红,金小花.叶生物化学曳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院71-72.
  [9]王吉中,许春平.推进叶生物化学曳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广西轻工业,2011(2)院134-135.
  [10]张晓博.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叶生物化学曳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院12863-12865.
  [11]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8)院1238-124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