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心怡
发布于:2022-12-06 共12417字

摘 要

  培育职业农民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是培育职业农民的外因,农民自身的发展才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因。本文以国外先进的职业农民培育方式为考察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深入了解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进行职业农民培育的原因、发展优势和内在的规律,揭示培育职业农民方式转变的经验价值和对我国的启示。本文认为:转变现代人对农业观念是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各级政府和领导人的重视是关键;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育职业农民中的作用;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的内容,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职业农民 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Enlightenment of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verseas on occupation farmers cultivated in China

Abstract

  Farmers cultivate occup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Society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policy, take measures to cultivate occupationfarmers,the development of peasants is the internal solu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this paper, occupation farmer foreign advanced train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using themethod of literature survey study the status of peasant occupation education abroad, theoccupation, and farmers reasons, change trend and inherent law, reveal the experience valuechange occupation farmers cultiv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This paper think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o accelerate the basic conceptof occupation training of farmers,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leadership attention is the key;to give full play to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occupation farmers role; to renew theoccupation education cont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occupationeduc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 farmer; Occup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 Countmeasure

目 录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方法
  1.3.1 访谈法
  1.3.2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2.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研究综述
  3. 我国农民职业化的必然性
  3.1 我国职业农民的供给状况
  3.1.1 目前的农民居民总体分布现状
  3.1.2 我国职业农民的供给
  3.2 我国职业农民的需求
  3.3 供需结论
  3.4 我国农民职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4.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4.1 职业农民队伍方面
  4.2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
  5.国外农民职业培育的基本情况
  5.1 发展路径
  5.2 培育体系
  5.3 教学模式
  6.国外培育职业农民方式的思考与启示
  6.1 关于职业农民的教育内容
  6.1.1 对农业性质的认识
  6.1.2 对农业科技的认识
  6.1.3 对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
  6.1.4 对农业文化的认识
  6.1.5 对农场管理的认识
  6.2 关于改进我国职业农民教育的几点建议
  6.2.1 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专项投入
  6.2.2 给予农民平等的市场地位
  6.2.3 改变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方向
  6.2.4 创建利于职业农民创业的各类平台
  7.结语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据统计,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第一次超过了 50%,达到 51.27%。这是将计入历史的转折性、里程牌事件,必将给农业以及农村发展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仍旧愿意留在农村耕种的越来越少;新一代农民工,整体来看也不太可能返乡去务农;农村的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爱务农更不想务农。将来这两大问题“谁来种地、靠谁来建设现代化农业”,将是我们必须面对并急需寻求破解办法的重大现实问题。

  2005 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要培养职业农民。该文件强调,想要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培养对象,首先应当是农村劳动力然后应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并且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政府培养对象。

  2006 年年初,农业部进一步提出招收 10 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将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专业人才,推动农村发展。

  2007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写入。

  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要发展线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要实现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通过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优化务农人员结构是解决农民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与重要内容。

  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2012 年 3 月 20 日,农业部的副部长张桃林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上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关乎着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任务将贯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相关部门将加快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关政策及措施体系。

  1.2 论文研究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中明确职业农民的定位,如何进行职业农民的教育以及影响职业农民成长的因素,此部分属于共同点的分析。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在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会采用不同侧重点的培育方针,拥有不同政府支持力和经济来源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体现不同的效果,笔者希望把苏州常熟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一种先进并值得借鉴的职业农民发展方式,在不同点中提供一条具有共性的发展思路,从而能使发展各异的地区积极应对社会转型,缩小东西部、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社会公平,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1.3 论文研究方法

  1.3.1 访谈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熟职业农民的培育状况,和常熟职业农民培育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了解常熟现有的职业培育方式及人次并着重了解他们对职业农民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3.2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吸收国内外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同时充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应用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主要分析了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职业农民的现状,指出这些影响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因素,为职业农民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并提供发展依据。

  2.基本概念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职业农民(occupation farmer)美国的人类学家沃尔夫通过将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对比分析得出:传统农民主要是以种田为生,是为了满足生计的需要;而职业农民则是将农产品引入市场,通过销售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李文学则认为“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的工业水平以及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相应产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产生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他认为职业农民须具有全职务农、高素质、高收入、社会尊重四大特质”。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传统农民也有农业教育,但那大多是片面的,以父传子这样一种形式进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接受全面的农业教育。全面的农业教育不但不仅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到农产品如何打开市场、农民如何建设自有品牌、如何规划土地及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如何承担大型农业项目、如何改进农产品的储存与加工和发展多功能农业等这样一些现代销售管理技巧。

  2.2 相关研究综述

  学会耕种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为主,农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到了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弱势落后的群体。这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表现得特别明显,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就在新旧体制、新旧思想不断发生碰撞、相互改变融合之际,由于农民缺乏对变革耕种方式思想上的准备,于是农民、农村、农业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种植方式,种植内容以及销售方式的陈旧上,特别是城市化背景下,产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农村种植不能适应城镇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这一日益重要的问题成为了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中国理论界对农民问题的研究讨论已卓有成就,但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关注职业农民。

  蒋平认为,解决职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培育进行什么样的培育,现如今,苏南地区 90%的劳动力都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留在农村的也大多是 40 岁以上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初中文化水平,很难进行现代化农业种植,因为如果一个农民种 100 多亩地,却没有现代农业知识及机械化的技术,就种不出好品质且高效率的粮食。将来的农民,文化水平上至少得是个中专毕业生。1朱启臻认为,只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孕育新型职业农民,就目前而言,以下四个方面的社会环境条件是必备的:第一,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第二,充分的社会尊重。第三,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2李文学则认为,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即全职务农、高素质、高收入、社会尊重,这样才能让下一代将其当作一份正经的体面的职业来发展。3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承认了将农民作为一种正规职业在保证国家稳定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城镇化、多元化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农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何强认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家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农民的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匮乏、农业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低、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民主法治比较意识淡薄等情况,使得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难以继续下去。依据我国如今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针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我国农民的构成应该种类繁多、差异显着并呈现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4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农民的弱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是坏事,但同时应当由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共同培育职业农民,快速补上空缺,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育职业农民如何提高职业农民竞争力,而政府政策和经济支持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是新时期发展新农村应该思考的问题。

  3.我国农民职业化的必然性

  3.1 我国职业农民的供给状况

  3.1.1 目前的农民居民总体分布现状

表1 三大区域农民的基本数据

三大区域农民的基本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表1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约为5.4亿,占全国的40.5%,其中东部地区真正在农村居住的非城镇居民为1.8亿,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3.5%,占全国农村居民总量的25%,占本地区人口比例仅为33.3%,城镇化率为66.7%,这些数据说明东部地区已经高度实现了城镇化,并且可能已经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荒的问题,所以应当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3.1.2 我国职业农民的供给

表2 三大区域职业农民的基本数据

三大区域职业农民的基本数据

  表2表明:东部地区户籍上是农民的有大约3亿,其中是农村居民的有1.8亿,但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职业农民仅仅0.4亿,另外的1.2亿已经不再务农而是成为农民工。职业农民仅仅占农民总数的13%,占总的农村居民的25%,75%的农村居民的主业不是务农而是在城镇打工。

  中部地区户籍上是农民的有2.7亿,其中属于农村居民的是2.4亿,而完全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职业农民仅仅0.9亿,另外的0.5亿已经不再务农而是成为农民工。职业农民仅占农民总数的33%,占农村居民的64%,36%的农村居民主业不是务农而是在城镇打工。

  西部地区户籍上是农民的有3.2亿,其中属于农村居民的是1.6亿,而完全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职业农民仅仅1.2亿,另外的0.4亿已经不再务农而是成为农民工。职业农民占农民总数的38%,占农村居民的75%,25%的农村居民主业不是务农而是在城镇打工。

  从上表计算可以大略得出全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仅2.5亿人,占户籍是农民的28%。目前承担全国农业任务的就是这2.5亿的职业农民以及大约0.7亿应当退休却没有休息的老农民,另有大约2.3亿农民工会在农忙时回来帮帮忙,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职业农民极其稀少的,供给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空缺。

  3.2 我国职业农民的需求

表3 20世纪90年代美国技术水平下我国三大区域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技术水平下我国三大区域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

  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和全同农业普查办公室1996年和2006年公布数据表3表明:根据我国现有耕地、牧草地、林地、水面等农业资源,如果以美国90年代的劳动生产率为参照标准,那么相应的需要的职业农民分别是5481、341、798、400万人,总共为7020万人,其中东部、中部、西部的所需的职业农民分别为2763、1369、2888万人。总数占我国13.28亿人口的5.27%,这一比例也与美国90年代职业农民的结构比例相类似。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7020万职业农民对应的劳动力应占人口的比例大概为50%,那么相应的所需要的包括老人、小孩在内的全部户籍农民在1.4亿左右。这就是职业农民需求的大体情况,大约要占我国总人口的12%。

  3.3 供需结论

  根据以上对我国农民的供给现状的研究,以及在美国90年代生产率下我国所需要的职业农民的数量的研究,再对照我国不同区域农民的供给情况,如果东部地区老农民不再退而不休地参与农业生产,在城镇打工的人也不在农忙时候回农村帮忙,那么职业农民已经事实上地进入到了短缺时代。而且可以想见,这种事实性的短缺,随着农村老年人的逐渐衰老去世以及农民工不在农忙时节回流而在未来的10年里将越来越显着。

  因此,在目前的农民供需状况下,东部地区应当着力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民收入,使得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农村,成为职业农民,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3.4 我国农民职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共同推进。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不断地从农村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脱离农业将成为惯性巨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进一步分工分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继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领域的分工分业更趋细化,实现岗位职业化、职能专业化,渐渐成为职业农民。可以说,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管理,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现代农业要求造就一支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商品市场化、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这就要求农民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劳动技能,还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职业化农民。可以说,没有职业农民就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第三,现代农业生产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农民职业化的现实基础。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领办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职技术人员等已经成为准职业农民。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组织已经成为职业农民的摇篮。

  4.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4.1 职业农民队伍方面

  存在“一高两低”问题,即高龄化,文化素质低、职业资格获证率低。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不同职业农民中差距较大,如规范化的合作社组成人员、农业龙头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看到了农业专业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与市场对技术的需要,积极学习新技术并参加农业部门相关组织的培训,专业素质较高,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成为了新一代职业农民。

  而大多数农民即使是种养大户由于年龄与文化程度等客观原因,没有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的意识,即使是相关农业部门的免费培训也很少有农民主动参加,而是当做任务去完成。如今,尚有 60%以上的农村职业农民没有取得与农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2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

  对职业农民的相关宣传不够。多数农民对职业农民的认知还不明确,不知道作为职业农民的优势。

  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和经费不足。以常熟市为例,常熟市至今没有农民培训的专项资金,仅靠省财政下拨的培训资金,因此培训的人员、时间和内容有限,培训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例如昆山市每年下达 2000 名左右市级培训目标,下拨 60 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工作,确保省级目标和市级目标的圆满完成。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常熟市农干校由于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没有编制,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民培训工作。农干校搬迁后,虽然实践基地满足了教学要求,但培训教室仅有一个 120 人的大教室,满足不了相关培训要求,连容纳就餐也成问题,培训效果更加没有保障。

  5.国外农民职业培育的基本情况

  5.1 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原本也是小农经济为主,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将农民从土地中剥离出来的道路;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农民提供福利的道路。

  随着资本主义兴起,传统农业社会不适应其发展因此必然要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工业生产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冲击,初步推动了农民的改变。

  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没有土地的农民为了谋生只能向城镇转移,这样就导致了在农民数量减少的同时城市里可用的工人激增,城市化进程因此加快;另一方面,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经,工厂的生产效率要比农业高很多,如果农业始终是国家主要的经济形式,那么国家经济发展必然十分缓慢,现代化肯定也就不能快速实现。所以,为了适应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升级这样一条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即使这样的升级标志着传统农民被“消灭”了,但为生成职业程度更高的农民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给农民增加福利的发展道路,因为在工业快速发展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一直以牺牲农业的形式来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农业发展好了,这个国家的基础才更稳定,因此发达国家开始推行福利农业来保护农民并且增加了教育培训投资来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专项立法制定的主要农产品的保障价格,防止谷贱伤农,同时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对农业进行扶持,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大力发展农民的职业教育以及一些专门的技术培训,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农业的专业度。

  5.2 培育体系

  在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过程中,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根据本国农民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培训模式。这些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不但有利于农民对培训的接受,也切实提高了其科技素质,最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全社会齐心协力办职业农民教育。国外的农民教育,一般情况下,政府都会有大量的经费投入,以保证职业农民教育的顺利发展。同时还会在制定政策时有一些倾斜,以保证职业农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是教育立法,以保证职业农民教育的合法合理地开展。国外为了保证职业农民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无故牺牲或被轻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从而使职业农民教育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比如在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的职业农民资格考试,具体来说就是政府规定:想要成为职业农民,必须完成两年以上的农业职业教育,并且在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后,才有资格成为受到政府认可的职业农民。

  三是完整的职业农民教育管理体系。首先有多样化的职业农民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培训组织。在国外,职业农民教育一般会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也有诸如农民培训中心、培训农场、农业函授学校、农村青年俱乐部、及农业刊物等一些民办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组织和机构,这样政府加民间两方面,慢慢地就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构网络。这些机构不但在提高职业农民素质和知识技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形成了竞争,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其次是透明且具有操作性的教育质量监督机制。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国外农民的职业教育都实行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一般淘汰率硬性规定要占l%一2%,这样既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十分明确的目标,也为监督评估国外农民职业教育的状况提供了精确统一的标准,从而提高了职业农民的进入门槛,也提升了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

  5.3 教学模式

  首先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要求切合实际。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培训的实用度,培训内容一般都以市场需要和农民需要为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农民的综合能力,不但传授具体的农业技术还注重培养农民的科研思维,鼓励农民在实践中创新。而且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十分广,从农民、农业相关干部、农业专业的科研人员到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者都是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

  其次教育程序强调符合实践,能够在课后具体应用到实际中去。国外职业农民教育十分重视具体实践。培训课程中的具体操作都有严格的程序。职业农民教育的宗旨就是解决农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然后应用到具体生产中,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问题解决情况的检验,若出现情况不理想,则再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和培训过程,这样不断循环,切实解决农业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教育方法符合农民实际,根据农民不同的文化水平采用合适的培训方法。国外的职业农民教育,各国都根据本国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国家培训体系中的多种培训机构同时存在,供农民自行选择。同时,职业农民和农场主还可以给培训学校如何制定教育计划和评定成绩提供意见,运用他们的经验使得考核更加切合实际。

  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培训机构中的老师的水平。许多发达国家要求,要想成为农业职业教育或培训活动的教师,首先要有较长时间的经营农场的实际经验和灵活的动手能力,不仅要懂得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比如在德国,在取得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的农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农业培训。

  6.国外培育职业农民方式的思考与启示

  6.1 关于职业农民的教育内容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殊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至关重要,而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内容当然也就不应当与传统农业教育相同,对职业农民的教育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农业教育,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6.1.1 对农业性质的认识

  这是目前农业教育中最为欠缺和薄弱的环节,许多人现在一想起农业脑袋里就出现一副农民伯卷起裤脚站在田里插秧的图像,好像农业就代表着脏、累、苦、穷,但实际上,我们应当意识到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事农业成为一个职业农民不但没有什么丢人的,而且将会很光荣,很有挑战,并且通过劳作能够让人回归本心,认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些都是对农业一般特性的认识,学习这些能够让将要成为职业农民的人意识到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培养作为职业农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6.1.2 对农业科技的认识

  现在,当我们提到农村时,更多的年轻人想到的还是“愚、贫、弱、私”,农村似乎是荒芜和衰败的代名词,但我们应当清楚农业中也有很大的学问,并产生了很多科技变革。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中,不仅应包括一些农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农业具体技术的教育,而且包括农业科技今后的发展动向和农业一些基础科学的理论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职业农民应树立什么样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什么样的科学理念、运用什么科学方法和遵守什么科学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再仅是农业科技的使用者,也将成为农业科技的创造者,将运用他们的实际经验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相信未来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都会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来参与,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明白农业科技原理和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群体。

  6.1.3 对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

  教育的本质在于改变人们的观念,英国学者舒马赫曾说,农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价值观念,传授如何对待生活。当然,传授技术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总是空谈必然没有,然而技术总是要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只有先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才能用对劲,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树立至少两种理念: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追求产量,还在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农业的多功能理念,最近10年,农业多功能理念逐渐在中国传播为人们所认识,所谓农业多功能就是不但但重视农业的生产功能还挖掘农业的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

  6.1.4 对农业文化的认识

  职业农民都是有文化的农民,因此必须对农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树立对农业文化的正确观念。首先要了解和尊重传统农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有意识地去保护其载体,如循环利用等,这都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总结的经验,对现代农业发展仍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新型职业农民还应当对现代农业文化、农业法规和农业政策也有所了解,这也是职业农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农民应当知法、懂法、守法。

  6.1.5 对农场管理的认识

  今后职业农民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形式将会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集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经营单位,管理过程将比传统农业复杂很多,因此如何进行农场管理将成为职业农民重要的能力评估要素。农场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土地规划即种植品种规划、资源利用即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财务管理即制定农场财务报表、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即对农场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等内容,还包括如何进行农产品的营销、如何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这些管理知识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应当重视学习。

  6.2 关于改进我国职业农民教育的几点建议

  6.2.1 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专项投入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技术水平都有待提高。但这并不完全是农民自身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缺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有:一是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在广大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可以考虑有条件地将农村义务教育延伸到十二年,使农村孩子能受到更长时间的教育,为今后成为职业农民打下文化基础。二是对已经走向社会义务教育普及不到的农民,由相关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中介机构联合成立不同形式的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加强农民农业知识和农业相关技术的培训。三是提高农林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使农林相关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更加实际与农业具体问题的解决更加切合,培养更加专业的职业农民。四是农林职业院校与涉农企业合作办学,建立职业农民实践基地,并培养涉及管理方面的高级职业农民。

  6.2.2 给予农民平等的市场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优先发展工业以及其他一些机制设计的缺陷,农民在市场上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农产品的价格也得不到保障,农民的利益常常受到牺牲。如今,为了给职业农民一个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的环境,各地应当尽快废止带有歧视农民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公平合法的政策,给农民一个平等公平的有效市场,从而提高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加快户籍政策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职业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更多人愿意成为职业农民。

  6.2.3 改变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方向

  可以参照外国的一些经验,把农业职业教育适当地提前,专业培养职业农民。同时在现有农民中要求只有获得绿色证书才能成为职业农民,这样推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从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分级认证等制度的发展,加快完善职业农民教育。

  另外还可以在农林高校中考虑设立农林单招定向生,这类单招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享受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关专项政策,这样来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职业农民。

  6.2.4 创建利于职业农民创业的各类平台

  为了给职业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农业产业平台;二是制度农村土地流转、耕地征占用等制度政策,建立土地平台;三创建供职业农民创业融资的平台;四是健全基层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平台;五是提高农民养老保险的支出规模,建立职业农民的保障平台。

  7.结语

  职业农民培育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原有种植方式的不适宜和城市化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新的农业种植体系和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来推进农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唯有以实际出发,在培育职业农民同时,走出农村种植的专业化道路,才能真正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要在国内外不同职业农民道路中比较中发现不足和借鉴进步的空间,好的经营体系方式将成为一种值得其它农村学习的模式,从而从整体水平上推动农村发展,进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

  本文的局限性:

  (1)因为本人在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知识有限,对于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面的不足分析可能不够全面,提出的相关对策也不够专业。

  (2)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够完整,对于如今最新的职业农民培育成果数据掌握的不够全面,只能初步的对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研究。

  (3)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远的建设项目,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状况这个大环境而不断调整规划,本文缺乏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动态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康,张军.《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启迪》[J].北京农业,2011(1)
  [2]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3)
  [3]李峰.《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2)
  [4] 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四大特质》[J].农村工作通讯,2012(7)
  [5] 何强.《对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4)
  [6] 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4)
  [7]于利华,刘延涛.《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
  [8]谷小勇.《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5(8)
  [9]郭洲.《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3)
  [10]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环境》[J].农村工作通讯,2012(7)
  [11]陈池波.《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1)
  [12]田妹华.《对苏州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
  [13]布和朝鲁.《着力培育新型农牧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
  [14]喻晓社.《把培育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实践,2008(4)
  [15]朱京斌.《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
  [16]孟智华.《高等农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切入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17]刘胜洪.《新农村建设中的高等农业教育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
  [18]赵泉民.《现代农业视野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J].理论导刊,2007(8)
  [19]杜青林.《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