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融入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韩高峰.
发布于:2019-01-07 共3853字

  摘要:将文化融入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文化教学方式。要保证文化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操作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持续性, 就需要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既要重视微观的课程设计, 考虑到文化选择、路径选择、融入度的把握等具体操作细节, 又要注重宏观教学理念的凝练和教学体系的建构。只有将微观与客观统筹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才能真正保证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教学; 策略;

职业教育

  Considerations on Cultural Teaching in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N Gao-feng

  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It is an effective cultural teaching mode to merge culture with courses. In order to ensure cultural teaching in terms of correct direction, scientific 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conduction, we need to treat it as a systematic project. During the course, we should focus on not only the micro design for courses by considering the details in operation such as choices of cultures, choices of approaches and degree of integration, but also the condensation of macro teaching ideas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system. Only when we combine micro with macro categories as a whole, can we form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and really guarantee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teaching.

  Keyword: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teaching; strategy;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 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然而,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的管理者、从教者和研究者, 文化教学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才培养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也不例外。1996年, 欧盟发布了一份关于教育与培训的白皮书, 其中提出要对普通文化课重新作出评价, 并提出普通文化课是学生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基础, 有助于增强学生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和创造的能力。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 更是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要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教学的教学改革理念[1]。只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 近些年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在主流教育理念的倡导下, 文化素质教育的回归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回归, 回归之路在哪里, 内容如何选择, 度如何把握, 以什么方式, 是硬性灌输还是软着陆, 是统一要求、统一规范, 还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许多问题亟待回答。从近年来的教育实践来看, 文化素质教育的回归之路并不平坦。教育教学策略的不清晰, 教学路径的不明确, 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不彻底, 都成为文化素质教育回归的无形障碍。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此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作过探索和研究, 笔者也曾就文化融入公共基础课程这一路径进行过粗浅的思考, 但一种实践行为的开展需要有一个预设的规范或框架。因此, 笔者拟接续之前的研究,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 对文化融入课程这一路径的实施策略进行进一步探析。

  一、明确文化范围

  在一门课程中开展文化教学, 首先应该明确文化教学内容的范围。文化是人类一切精神与物质产品的总和, 其涵盖面之广泛在为文化教学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面对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对一门课程来说, 怎样才能科学地选择文化教学内容?要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考, 即所授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性质如何, 内容有哪些, 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和框定, 是做好文化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前提。文化教学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相契合, 符合课程的性质, 而且能恰切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因此, 还需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是偏重于理论讲授还是偏重于实践教学, 侧重于知识传授还是侧重于思想教育或艺术熏陶, 具体到每一章节的内容又是怎样?只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 才能保证文化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 教师在选择文化教学内容时还应考虑教学对象, 不考虑教学对象的知识传授或思想文化教育常常会陷入一厢情愿式的尴尬。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专业背景、接受能力等是教师选择文化教学内容的又一重要决定因素。

  二、把握融入度

  文化教学内容以专业课程为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大量占用专业课时间来讲授文化知识, 更不可“为文化而文化”, 以致喧宾夺主。当然, 明确文化的从属地位并不是否定其重要性, 而是为了实现专业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双重目标, 为了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文化内容融入度的设定需以课程内容与性质为依归, 不好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准确地把握文化教学的融入度, 关键在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 教师要对课程进行统揽分析, 根据授课内容和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划分为多个文化教学模块, 然后在合适的模块中设置适当的融入点。其次, 融入点的设置应严格贯彻“专业教学为主, 文化教学为辅”的教学思想, 客观、理性、科学地设计, 务必做到不贪多, 不避零散, 不求统一, 不因追求文化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系统化而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每个“点”的效果都能凸显出来, 自然就能起到“面”的作用。文化融入教学的要义在于“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过于刻意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选定融入路径

  文化融入路径的选择是决定文化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一门课程及这门课程中的各个教学模块适合采用哪种路径, 最终还是要看教学的内容、性质以及授课的方式方法。基于对以上要素的把握, 笔者曾以《应用写作》课程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可选择的路径有: (1) 追根溯源, 教师将所授内容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 使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 (2) 列举文化案例, 赋予教学内容以文化内涵; (3) 追寻人文精神,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教育对象精神感染; (4) 利用信息化手段, 以视听展示的方式给予教育对象美的熏陶; (5) 设计合理的学习项目, 将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指导教学对象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文化实践, 让他们可以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文化体验; (6) 开展文化比较, 选择与课程内容相近的文化元素同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对比。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语言特点、审美追求、文化内涵等方面加以比较[2]。路径是连接课程内容与文化资源的桥梁,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选定合适的融入路径, 方可达到“融文化于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凝练“课程+文化”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作支撑, 可以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各种教学力量的凝聚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持续性, 文化教学亦是如此。从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发展的大趋势来看, 高职教育者更加重视对基础文化的教学和对基础能力的培养[1]。然而这种理念在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时, 需根据不同的目标凝练出一系列更加具体、更易于操作的次理念。对于文化教学来说, 教师在对每门课程进行文化教学设计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对文化教学的理论进行阐发和提炼, 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的教学理念。随后, 以“课程+文化”的教学理念为统领开展顶层设计, 并将整个专业课程群纳入其中, 实现各门课程的文化整合, 造就浓郁的文化教学氛围, 打造系统完善的课程文化结构和文化教学体系, 形成文化教学合力, 进而实现理想的文化育人效果。

  五、构建集专业技术教学与文化教学于一体的职业教学体系

  目前,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职业教学体系。这些职业教学体系通常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由系统体系、课程体系和考核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这类职业教学体系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适应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状, 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 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看, 这类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课程结构上看, 这类体系中的文化课程不是单独设置的, 而是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例如, 语文课不是单纯地教授语言文学知识, 而是将“对岗位文件资料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工作报告的撰写能力”等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3]。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但会削弱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再思考。在课程体系设计上,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 科学规划课程, 明确课程定位,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融入新的文化元素来弥补现有教学体系的不足, 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要统筹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 注重打造教学体系的两个层面, 使其既是一个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又是一个文化教学体系。

  开展文化教学的路径很多, 就文化融入课程这一路径来说, 教师既不能只考虑宏观的架构设计, 也不能仅仅专注于对具体方式方法的运用和操作, 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从宏观层面建构框架, 从微观层面落实实施,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惟其如此, 才能够形成长效机制, 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实施过程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周立雪.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33) .
  [2] 韩高峰.传统文化融入“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路径及其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 (3) .
  [3] 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6) .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原文出处:韩高峰.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4):97-9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