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缓慢、发展困难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师资队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 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师资队伍混乱问题还普遍存在。通过探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点, 借鉴其可取之处, 为甘肃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师资; 师资培训; 师资建设;
一、甘肃省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 甘肃省中职教师队伍概况
2016年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5367人比上年减少1.4%, 生师比由上年的14.72∶1下降为13.71∶1, 符合国家标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共3656人, 增幅4.49%。“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3.79%。相比去年增加1.33个百分点。目前, 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兼职教师为1149人, 较2015年增加126人, 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为7.48%。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518人, 占专任教师数的3.3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3027人, 占专任教师数的19.70%。
(二) 甘肃省中职教师培养培训概况
中职教师培养培训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提升校长和教师的基础能力, 甘肃省2016年争取专项经费604.5万元, 举办新任校长培训班、示范校校长培训班、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班等15个专题培训班, 同时选派20名中职学校校长赴天津18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挂职锻炼;选派115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项目培训。甘肃省各中职院校都能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及外出学习, 但多以校本培训为主。
(三) 甘肃省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各市 (州) 间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上呈现向上趋势, 无论从规模解构、设施设备还是教师队伍都趋向于国家规定标准。但是, 从甘肃省14个市 (州) 中进行比较, 各市 (州) 间差异普遍存在。例如, 甘肃省教师队伍规模中, 生师比13.71∶1符合国家规定的“不高于20∶1”的标准, 但是酒泉市中等职业院校的生师比仍高于20∶1,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甘南, 其生师比仅为5.21∶1。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 各市 (州) 间都存在很大差异。
2、生师比过低, 导致教师资源浪费
中职院校普遍招生困难, 吸引力不强, 社会认可度仍不高。甘肃省各别市 (州) 受到招生人数的连年下滑, 生师比过低, 甘南、嘉峪关及定西等市 (州) , 其生师比还不及10∶1。甘肃省生师比过低, 客观上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另外, 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例如嘉峪关市在校生总数还低于国家规定的院校设置最低学生数, 这就导致很多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危机。
3、“双师型”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低
由于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甘肃省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对其他地区的人才吸引力不高, 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原因, 导致甘肃省“双师型”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兼职教师人数虽然都有小幅度增幅, 但是全省平均水平仍然不能达到国家20%的标准, 14个市 (州) 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仅有酒泉达到国家标准, 兼职教师比例也仅有嘉峪关达到国家标准, 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除兰州、金昌、平凉、定西4个市达到20%的最低标准外, 其他市 (州) 均为达标。另外, 兼职教师数量少, 质量低, 管理难度大, 如何提升兼职教师队伍质量, 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优质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教师培训质量不高, 进企业实践机会少
甘肃省重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培训, 但通过对各地区中职院校调研发现, 培训次数虽然增多, 但是培训质量仍有待提高。培训方式多为校本培训、培训模式多为讲座交流、培训内容多为理论知识。教师培训多为光听不做, 光讲不练, 导致教师培训也只停留在理论水平。组织培训的机构繁多, 培训的内容却重复单一, 导致教师培训后满意度并不高。再加上教师培训作为中职院校考核的标准之一, 导致更多的教师参加校内外进修培训都流于形式, 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中职院校教育要顺应市场需求、行业需求, 就要与企业紧密联系。要加强校企合作, 除了学生要进企业实习实训, 中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进企业深造。但是, 通过调研发现, 甘肃省中职院校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还需要提上日程。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色
(一) 严格明确的准入标准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不强调学历和职称, 但是有明确的准入标准。首先要具备专业资格证书, 要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选拔, 学历并不是关键。其次, 必须要具有国家规定的专门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即 (TTA) 四级资格证书。第三, 要有3~5年的工作经验。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多以兼职教师为主, 这些兼职教师的入职标准与上述不同的是, 初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专业资格证书外, 还要具备较高的现场实践操作的能力。另外, 兼职教师是在从教的同时, 接受两年的师范教师培训来获得教师资格四级证书。在未获得此证书前, 其教学工作是由具备此证书的教师进行监督的。
(二) 独立严格的师资培训标准
澳大利亚的师资培训标准培训与鉴定 (TTA) 培训包、四级资格证书及专科毕业证书, 包括8个能力模块和55个能力单元。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每年有两周以上的进企学习的机会, 主要为了职业教育教师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职业技能。其次, 对兼职教师以及其他有志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 还会进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培训。TAFE学院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关注。每隔三年, 政府会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评估, 并对没有达到标准的教师提出改进意见。[1]
(三) 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师培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发展与企业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 企业不仅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 对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以行业需求进行优化, 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而且, 企业在师资培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养与企业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首先, 培训内容以行业需求为标准。把行业企业的技能需求和职业培训目标结合起来, 把能力标准和国家资格框架直接联系。[2]其次,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教师每年都有两周以上的进企学习的机会, 以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澳大利亚师资队伍建设对甘肃省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甘肃省作为祖国西部落后地区, 经济发展缓慢, 人才流失严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 不仅对生源吸引力不足, 而且对优秀的教师资源也吸引力不足。澳大利亚作为职业教育历史悠久, 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受到我国职教界的广泛关注。吸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探索其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系特色, 对我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我们应该注意, 由于甘肃省深厚的历史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带来的独特的人文环境, 在吸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先进经验的同时, 必须结合甘肃省自身的发展因素采取适合本省的有利经验, 切勿盲目照搬照抄。
(一) 规范兼职教师的数量及质量要求
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甘肃省中职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既有有利的一面, 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兼职教师可以解决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次短缺的问题, 从企业中外聘的高技术人才充实中职教师队伍可以带来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能顺应当下行业发展的需求。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 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管理难度还普遍存在。兼职教师多来自企业, 以企业工作作为其本职工作, 缺课率高, 课后与学生交流少, 难以发挥兼职教师的最大价值。从甘肃省兼职教师队伍概况中可以看出, 兼职教师数量少, 管理难度大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学习澳大利亚教师队伍培养经验, 针对甘肃省各地区情况, 可以扩充兼职教师队伍, 一来可以缓解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来, 通过这些优秀的兼职教师可以为中职院校输入新鲜的血液, 根据行业需求进行教学, 改善中职院校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对于兼职教师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首先应严格落实准入标准, 兼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及师风师德, 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才能进入到中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其次, 通过考勤考核、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对其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 规范兼职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
(二) 落实专任教师培训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甘肃省中职教师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中职教师培训还存在保量不保质的问题, 多表现为培训次数多, 培训内容重复, 多为理论知识的培训。其次, 中职教师的培训多为讲座形式, 很少接触进企业参观培训, 实践动手培训被弱化。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师培训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甘肃省中职教师培训制度。规范组织培训的机构、场所及培训内容, 对参会标准严格控制, 防止培训机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培训内容重复片面等不良现象。还要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进企参观培训的制度建设, 中职教师进企实践操作会提升教师的实操能力, 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相关督导部门对中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调研时, 防止用数量对教师培训标准进行衡量, 要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质量严格把关, 对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次数不予通过。
(三) 因地制宜制定职业院校教师入职标准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相对落后地区, 不仅有贫困山区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近年来西部地区“孔雀东南飞”现象普遍, 难以留住本地区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也难以吸引外来的优秀人才。从甘肃省中职教育情况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 甘肃省内部还存在很严重的地域差异, 有些地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少, 还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针对这些地区, 严格地按照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来提高中职院校的入职门槛, 显然不符合当地的需求。再加上, 中职院校长期以来不受重视, 招生难等问题长期存在,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感强烈, 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任教师。针对这些问题, 借鉴澳大利亚师资培养的经验, 对于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短缺的地区, 适当地放宽就业准入标准。放宽学历要求, 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素养的选拔标准。对于大专毕业的优秀毕业生, 有相关行业的经验, 并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 具备教师基本素养的群体, 应当给予其机会进行教学, 并由资历深的教师考核其教学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学校也应采取激励措施, 鼓励在校专任教师通过教学、培训来提升自我素养, 进一步提升学历及职称。
(四) 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中职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 一直被社会当作是“差生”的学校。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偏见, 仅仅依靠各中职院校来提升教学质量很难消除人们心中对中职院校的偏见。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各种振兴职业教育的文件, 但实际落实与否、落实的质量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职业教育是铸造大国工匠的有效途径, 是我国培养大批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基地, 国家应使社会各界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借鉴澳大利亚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采取的一系列变革, 我国还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受教育群体, 如何将职业教育课程贯穿于普通教育课程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兴趣。针对中职院校未来的发展, 如何破解社会对其所存在的偏见, 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机制, 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职业高中学分制管理对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出路, 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学习职业知识。针对中职院校的专任教师, 如何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还需要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更合理的奖惩制度。规范中职师资队伍的同时, 还要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
(五)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配合, 企业行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修订课程等都体现了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已认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也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术界对校企合作做了众多的研究。但是对于甘肃省, 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加强。由于甘肃省经济落后, 高效益企业数量少, 针对这一问题多数学校通过与我国发达城市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 校企合作对学生、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还有待考量。深化校企合作, 还需要企业积极地参与,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考核评估等都需要企业的配合才能取得双赢的局面。借鉴澳大利亚企业与院校紧密配合的经验, 甘肃省中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意识, 通过企业参与到学校、学校转变主导的角色、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训、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培养深造进一步与企业密切配合, 使中职教育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规格都能满足市场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可以看到, 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纵观近几年来职教教育的发展, 我们一直在探索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职教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发展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 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甘肃省的独特优势与职教发展的困难所在, 恰当合理的采用他国或我国其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出一条特色的师资培训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加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色[J].教育与职业, 2014 (31) :71-76.
[2]张晓玲, 罗秋兰.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9 (5) :102-103.
[3]魏孔明.甘肃省中职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20) :82-86.
[4]李靖, 李杜.行业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 2017 (23) .
[5]阎登科.论新时期中职师资培养和培训的转型策略——基于浙江省H市中师资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 2016 (2) :5-10.
[6]李斌, 何应森.中职师资培训质量跟踪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