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实验模型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8 共2641字
论文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以往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渐进的变更过程。由于更年期定义含糊,1994 年 WHO 提出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 1 年内的时期,也就是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平均时间为 4 ~ 5 年。在我国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9. 5 岁,发达国家是 50 ~ 52 岁。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必经的过程,还是许多老年性退化性疾病的萌芽阶段,如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客观的模型对于探讨药物作用机理、评价药物疗效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该病理模型的复制主要是通过手术、药物诱导等手段造成卵巢功能衰竭,如去势( 卵巢摘除) 、X 线损伤、乙醇损伤等,此外还可利用自然衰老的动物模型,其中以去势和自然老化鼠最为广泛采用,这些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雌激素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作用,但他们缺乏两方面的重要特征: 低雌激素水平和绝经过渡期。诸如老年鼠出现与人体绝经过渡期激素水平波动相似的情况,它缺乏一个真正的更年期( 雌激素水平检测不到) ,而是进入一个激素水平低但持久的状态; 而去势模型中大鼠的雌激素水平虽然不能被检测到,但缺乏绝经过渡期的特征,这些模型与人体疾病发生的过程尚存在一些差距,不能够充分地概括围绝经期变化的整个过程。下面就常用实验模型做一介绍。

  1 去势模型

  去势动物模型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已被广泛使用。这个模型可根据动物不同的生命阶段进行,可以在具有正常性周期的 2 ~6 个月进行去势,也可在出现性周期紊乱的 11 个月去势,时间较为灵活。但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什么时间为最佳的去势时间点? 研究证实青年期的动物较老年期动物进行去势手术,其激素水平下降更快,同时给予治疗药物的周期和计量要低于老年期动物。因此,使用不同时期的动物也将产生差异的研究结果。

  与此同时,利用去势动物模型模拟人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存在一些缺陷。首先,90% 的围绝经期女性拥有完整的卵巢,其激素水平呈现逐渐衰退的过程,而去势动物模型不存在这一现象。其次,除雌激素外,去势模型同时影响了其他激素水平,特别是促性腺素激素释放激素( GnRH) 、黄体生成素( LH) 及促卵泡素( FSH) 水平的快速下降。再次,卵巢的摘除也影响到了雄激素的水平。

  相对于人类围绝经期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卵巢摘除动物模型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则是突然下降,这是此模型与人类疾病发生存在差异之处。但此模型造模时间短,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突出了雌激素的敏感性,可以针对药物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

  2 自然老化模型

  与人类相似,大小鼠在中年期也经历自然的激素波动,然而它们进入一个激素停留期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围绝经期。在人的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孕激素水平降低,FSH 和 LH 水平升高,然而大小鼠仍保持一定雌激素水平。大小鼠在中年( 9 ~12 个月) 开始呈现不规则的性周期,动情间期延长; 在 12 个月左右,进入一个持续的动情间期,性周期停止; 在 16 ~18 个月,卵巢排卵停止,雌激素和其他卵巢激素水平下降; 在 24 个月左右,大鼠仍然保留大量的原始卵泡,然而小鼠卵泡完全衰竭,雌激素水平较同时期大鼠有一个显着的下降。在实验中通常选择 12 ~18 个月龄的雌性大鼠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由于此阶段大量生殖内分泌功能衰退的表现与围绝期经期妇女极为相似。

  自然衰老动物存在个体差异,在应用前应对其阴道分泌物连续 4 ~ 5 d 涂片,进行动情周期观察,以确定纳入动物符合实验标准。与去势模型相比,周期长、费用高; 但因此避免了因手术造成动物死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化学药物诱导模型

  VCD( 4 - vinylcyclohexene diepoxide) 是 4 - 乙烯基苯环己烯( 4 - viny lcyclohexene,VCH) 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 VCH 卵巢毒性的主要活性形式,研究发现 VCH 和 VCD 能选择性破坏鼠和短尾猴卵巢内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加速卵泡凋亡,最终引起鼠卵巢早衰。由于卵泡逐渐损失并且试验动物还残留有生成类固醇的卵巢组织,使用 VCD 的动物具有的内分泌状态比卵巢切除小鼠更接近于人类更年期,它在保存卵巢的同时诱导了激素水平的波动,是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具优势的模型。研究证实利用 80 mg/kg( 大鼠) 或 160 mg/kg( 小鼠) 剂量的 VCD 诱导围绝经期动物模型并没有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它已经被用来诱导围绝经期动物模型,但作为药物对机体的影响还取决于给药剂量、时间和给药途径,在具体实验时要加以考虑。

  该模型已经被广泛用来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此外,还被用来研究围绝经期认知功能改变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

  4 体外细胞模型

  采用 SD 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卵巢,在体视显微镜下用注射针头刺破卵泡以获得卵巢颗粒细胞。经培养后加入终浓度为 30%、20%、10% 的灭活与非灭活的围绝经期、成年期、幼年期大鼠血清,进行 MTT 检测,结果显示终浓度为 10%灭活的围绝经期大鼠血清对颗粒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最小,与成年鼠颗粒细胞的共培养系统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细胞模型研究。该模型可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药物高通量筛选的平台。

  5 其 他

  卢金福等采用无水乙醇注射到大鼠双侧卵巢内,以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变化及卵巢病变情况为观察指标,研究显示乙醇引起大鼠卵巢的部分萎缩,从 1 ~4 周 E2的水平持续显着降低,这种变化与临床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的情况相吻合,但孕酮无显着变化,该模型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与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曲显俊等采用 X 光照射破坏卵巢所致症状来反映更年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由于在 X 线照射后可出现明显的放射线肠炎症状,严重可伴有大鼠死亡,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够明晰。此外由于实验室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以及照射时间、强度不好掌握,因而减小了其使用范围。

  研究表明超过 90% 的女性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国围绝经期女性已达到 1. 6 亿,跃居世界首位,每年有超过 1. 2 亿女性深受更年期综合征的困绕。因此对围绝经期相关疾病的防治和研究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其中针对基础研究所涉及到的动物模型,目前多采用去卵巢和自然衰老的模型,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动物模型的指标标准化研究甚少; 动物周期的选择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