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魏绍斌中医治疗盆腔炎包块的用药经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3104字
论文摘要

  魏绍斌为四川省第三届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医药防治盆腔炎性疾病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

  盆腔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发病率在 30% ~ 60%,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对盆腔炎药物治疗无效、形成炎性包块、影响生育者采用手术治疗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而炎性包块的高复发率造成盆腔炎性包块的反复形成,除反复穿刺抽吸囊液或反复手术外,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且术后的盆腔黏连使下一次手术的难度进行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属于中医学“癥瘕”等范畴,因经行、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摄生不慎湿热之邪入侵,与余血相结、阻滞气机、迁延日久、正虚邪恋、遏伏不去而发病,湿瘀互结、留滞冲任胞脉,日久积结成癥,其治疗特色如下。

  1、 擅用破血消癥药

  本病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景岳全书·妇人规》有云: “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指出了该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血瘀,但据其疾病的病理改变,多为“湿、瘀”胶着难解,故临床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选择上,魏绍斌多运用破血消癥药,认为该类药物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常用药对三棱、莪术,三棱破血中之滞,莪术逐气分之血瘀。王好古指出“三棱,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云: “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 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症。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本草经疏》曰: “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故三棱、莪术二药同用、气血同治,能收获较好散癥之效。除二药外,魏绍斌临床常用大血藤、桃仁、赤芍等,同时配合清热解毒除湿之品,如夏枯草、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2、 妙用藤类中药

  魏绍斌认为一则藤类中药善治络病,据其生长特性较为重着下沉,尤善治下焦疾病,盆腔炎性包块据其病位应在下焦; 二则藤类中药多内蕴祛风之功效,“风能胜湿”,本病辨证多从“湿”从“瘀”。故此,魏绍斌将藤类中药应用于治疗下焦盆腔炎性包块,收获较好疗效。大血藤性平味苦,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瘀散结功效,《本草图经》指出该药具有“攻血,治血块”的功用。忍冬藤(银花藤) 性甘寒,功用清热、解毒、通络,《本草纲目》认为该药“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体外实验大血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卡他球菌等有敏感抑菌作用。

  3、 巧用益气扶正药

  《医学入门·妇人门》指出: “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

  盆腔炎性包块形成病程日久,病情缠绵,“久病多虚”,魏绍斌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益气扶正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认为“养正以除积”。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党参、黄芪等益气扶正之品,或用玉屏风散。《本草正义》主张黄芪“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另外,针对“湿瘀互结”基本病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补气健脾不仅可收除湿之功,更能扶正以驱邪外出,在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上可收获良效。

  4、 轻施虫类药物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提出使用抵当汤治疗下焦蓄血证,其病机为邪热与瘀血互结,使用虫类药物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金匮要略》中记载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等虫类药方剂,提出对于正虚血结之癥瘕积聚、久病虚劳可用下瘀血之缓剂,用破瘀消癥的虫类药配合益气、补血、扶正之品,攻补兼施。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搜剔深入精髓骨骱之病邪,但药性峻猛,具有一定毒性,临床医师往往谨慎应用。魏绍斌认为虫类药物如水蛭为传统虫类药,功擅破血逐瘀通经,乃肝经血分药,能通肝经聚血而理冲任,善治各科诸疾之血瘀顽疾。盆腔炎伴炎性包块形成以“湿热瘀结”为主要病机,魏绍斌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时往往运用较小剂量的水蛭,却能收获良效。除水蛭外,还可选用?虫、土鳖虫、僵蚕,同时他还认为虫类药不易久服,过敏体质慎用,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5、 典型验案

  何某某,女,50 岁,职员,孕 3 次产 2 次,2013 年6 月 3 日初诊: 因“子宫全切术后 10 年,右卵巢囊肿剥除术后 2 年,左侧附件囊肿穿刺抽吸术后 1 年,复发 10 天”就诊。患者 10 年前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子宫次全切手术。2 年前发现右附件囊肿遂在当地再次行右卵巢囊肿剥除术。1 年前发现左附件囊肿在四川大学华西附属第二医院行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证实为黏连包裹性积液,10 d 前自觉左下腹隐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行 B 超提示盆腔内偏左探及4. 1 cm ×1. 7 cm 的无回声团,偏右探及9. 9 cm× 3. 2 cm 无回声团,外形均欠规则,建议中医治疗,遂于我院就诊。症见左下腹隐痛,劳累后加重,偶觉口臭,怕冷,大便不成形,每日 1 ~2 次,情绪欠佳,无口干口苦,白带无异常,小便调,纳可,眠佳,舌质淡黯,苔薄白略腻,脉细弱。妇检外阴阴性,宫颈光滑,子宫缺如,残端无压痛,固定不活动; 附件双侧增厚,右侧明显,右髂前上棘上一横指处可扪及包块上界,边界不清,左侧压痛。诊断盆腔炎性包块,辨证属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处方: 三棱、莪术、大血藤、忍冬藤、猪苓、茯苓、炒白术、皂角刺、漏芦、半枝莲、淫羊藿、川芎、南沙参各 15 g,九香虫 10 g,水蛭 5 g。8剂水煎服,2 d 1 剂,每日 3 次,每次 150 ml,饭后 30min 温服。另给予院内制剂妇安宁栓 1 粒,每晚塞肛。7 月 4 日二诊: 患者自觉下腹痛好转,大便次数减少仍不成形,余症同前,舌质淡黯、苔薄白略腻、脉细濡。给予上方紫苏梗 15 g、佛手15 g,并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每次 3 粒,每日 3 次口服。8 月 28 日三诊: 怕冷好转,大便调,余症同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未见异常,上方去水蛭加夏枯草 15 g 继服,并给予灯火灸中脘穴。10 月 4 日四诊: 患者觉诸症缓解,复查 B 超盆腔偏左探及1. 9 cm ×1. 5 cm 无回声团,偏右探及 4. 8 cm ×2. 5 cm 无回声团,形态均欠规则。本例患者系多次手术后形成的盆腔黏连包裹性积液,通过中医内外合治缓解了症状,缩小了包块,收到了良好疗效。

  由于盆腔炎伴炎性包块形成病程长、病因与体质因素相互作用,且发病各阶段不同病因的相互叠加导致病变因果交织、证候虚实互见,且涉及肝脾肾多脏功能失调,从而决定了盆腔炎易反复发作。魏绍斌提出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运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防重于治”的原则,临床辨证运用中医外治法且因人施治,收获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凤岭.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中西结合治疗进展[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 :252.
  [2] 钱菊萍,胡引. 盆腔炎复发的相关因素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06,4:46-48.
  [3] 张桂芬.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 :111.
  [4] 郭蓬春,张迎春. 盆腔炎发病的诱因因素[J]. 中国社区医师,2003,18(2) : 10.
  [5]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6.
  [6] 朱莹莹,范盈盈. 腹腔镜技术在急性盆腔炎诊治中的应用[J]. 医院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 :826-827.
  [7] 魏绍斌.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4) :253-2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