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一般在产后2~3 d发生, 由于乳汁不能及时排除或乳管淤塞不通, 乳汁淤积成块, 出现胀痛。当乳房肿胀时, 乳晕变硬, 乳头相对变短, 婴儿吸吮困难, 甚至拒乳, 母亲也因疼痛不愿哺乳, 严重时导致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生, 还会影响产妇的手臂活动, 给产妇造成痛苦。为了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 及时有效地疏通乳腺管和排空乳汁, 是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关键, 也是提高母乳喂养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通络行粉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 在我院顺产的初产妇120例, 年龄22~34岁, 平均25.5岁, 孕周36~41周, 平均39.24周。分为2组, 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 2组年龄、孕周、身高、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新生儿吸允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清洁乳房后, 用热毛巾热敷乳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青皮、桃仁各20 g, 乳香、川穹各10 g, 将上述药物研成细粉, 用棉布制成20 cm×20 cm, 中央留有一3 cm×3 cm大小的洞口的单层布袋, 将药粉装入布袋, 用细线密缝封口。将制好的布袋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2 min, 使药包温度控制在45℃左右。产妇取平卧位, 室内温度保持25℃, 播放轻松的音乐, 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 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 并主动关心产妇, 为其讲解情志与乳汁分泌的关系, 以及保持心情舒畅的重要意义。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的哺乳方法, 使其能够正确、科学地哺乳, 避免乳汁淤积导致的乳房胀痛。用热毛巾清洁乳房后, 将布袋外盖一塑料薄膜以保持恒温, 外敷于乳房上15~20 min.取适量专用按摩精油, 抹于胸脯, 先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次, 分推膻中至乳头10次, 点膻中穴, 然后用双手以乳头为中心, 轻柔地旋转按摩乳房15min, 点乳根、合谷、肝俞、足三里等穴位, 力度以皮肤发红, 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 每次共30 min, 每日早晚2次, 使产妇全身放松、舒适。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和疏通乳腺[1].
1.3疗效判定:
乳房胀痛的判定标准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疼痛程度划分为: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 为间歇痛, 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 为持续性痛, 影响休息, 需要止痛药;Ⅲ度:重度痛, 为持续痛, 不用药不能缓解痛。有效率= (0度+Ⅰ度+Ⅱ度) /例数×100%
2、结果
2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
3、讨论
3.1 通络行粉的作用:
药粉外敷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是内证外治, 由内透表, 疏通经络的方法, 产后乳房胀痛, 属脉络淤阻症, 治疗原则为通络下乳。由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青皮、川穹、乳香、桃仁等中药加工制成的细粉, 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功效。通络行粉是通过药物加热, 在体表皮肤上施以温热疗法, 进而起到调节脏腑气血, 疏通经脉、活血止痛的作用。
3.2 穴位按摩的功效:
按摩能明显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微循环, 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可以使脑电图波形增强, 表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趋向同步化, 有较好的镇定作用;另外脑血流量明显增加, 可使人感到神清目爽, 精神饱满, 疲劳消除。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手法按摩, 让产妇感觉舒适[2].穴位按摩乳房可以通过剥离乳房基底部与胸肌筋膜的粘连, 使乳房组织疏松, 促进气血畅通, 疏通经络, 让乳房的血液循环加快, 促进淋巴回流, 以开通乳管, 乳汁排除通畅, 通则不痛, 从根本上解决产后乳房胀痛的原因[3].膻中是通乳的要穴, 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 以促进通乳;选择乳根、合谷穴, 可以起到通乳化瘀、宣肺理气、调整气血、理脾健胃的作用;选择肝俞穴位, 可以疏肝理气、行气止痛;选择足三里穴位, 具有调理脾胃、补增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综上所述, 通络行粉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 两者产生了协同作用, 使产妇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满意疗效,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降低了乳房疾病发病率, 同时, 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操作比较方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静, 云虹。穴位指压祛百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0.
[2]杨淑梅。乳房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肿胀10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0) :95-96.
[3]钟园园, 徐花。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 (18) :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