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中药清热化湿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02 共1398字
摘要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时邪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笔者采用口服中药清热化湿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2013年3月-2014年6月就诊的患儿,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9个月-5岁。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5岁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中医辨证为:邪犯肺脾型,证见:发热、手足肌肤出现斑丘疹、口腔内疱疹、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红紫。

  3.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心肌炎、合并脑炎、合并脑膜炎、对中药过敏者。

  方法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40272),5-10mg·kg-1·d-1,每天3次。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炎治疗,高热者予退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化湿法中药服用。治疗组基本方:金银花4g,连翘5g,薄荷5g,藿香5g,茵陈5g,石菖蒲4g,板蓝根6g,上方加水煎至150-200mL,每日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随证加减:呕吐加苏梗,泄泻加泽泻,高热加柴胡。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

  2. 疗效判定 连续治疗1周,观察患者退热、退疹、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判定疗效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显效:用药3d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有效:用药3-7d,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无效:用药7d后,体温未降至正常、皮疹消退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

  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改善显着。

  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无脱落及退出病例。其中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

  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目前,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代医学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

  手足口病,属中医学“温疫病”范畴。小儿肺脏娇嫩,不耐邪扰,脾常不足,易受损伤。时邪疫毒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

  肺属卫外合皮毛,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邪毒犯肺,卫阳被遏,则见发热;邪毒蕴郁,外透肌表,则发疱疹。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清热解毒、宣肺透表;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茵陈清热利湿,板蓝根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湿之功效。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治疗,能较好缓解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症状,缩短疗程,疗效肯定。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国际呼吸病杂志,2010,30(24):1473-147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