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对甘蔗光合作用的影响

时间:2015-11-2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883字
摘要

  甘 蔗 宿 根 矮 化 病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世界甘蔗种植国家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广西和云南甘蔗主栽品种RSD发 病 率 高,阳 性 检 出 率 达59.64%[1].RSD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引起,主要寄居在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内,属革兰氏阳性菌[2].Davis等[2]首先实现了Lxx的体外分离培养,并命名为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Cxx)。Evtushenko等[3]根据rRNA和基因组内高G+C含量等特点,将其更名为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适 合Lxx体 外 培 养 的 培 养 基 有SC、SCM、DM和S8等[4].Brumbley等[5]对SC培养基进行改良获得MSC培养基,优化了单菌落生长条件。Monteiro-Vitorello等[6]以Lxx纯培养物或感染RSD甘蔗为材料,完成了宿根矮化病原菌的基因组测序,发现果胶酶基因、纤维素酶基因和ABA合成基因可能是Lxx的致病基因;Young等[7]分析了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等9个国家Lxx的16SRNA后,发现序列间没有差异;陈明辉等[8-9]研究发现甘蔗感染RSD后体内赤霉素和生长素明显降低,脱落酸明显升高,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和单茎重也明显降低。

  甘蔗的光合作用与产量有密切联系,而RSD可导 致 甘 蔗 产 量 下 降5% ~30%,严 重 时 可 达60%[10],因此,研究RSD感染对甘蔗光合作用影响有重要意义。但因Lxx很难进行体外分离培养,使得研究RSD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甘蔗寄主间的互作机制受到限制,关于Lxx侵染对甘蔗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未见报道。本试验以感染RSD的甘蔗品种Badila为材料,观察Lxx在蔗茎内的定殖情况,进行体外分离培养Lxx后,接种到甘蔗品种桂糖11号(GT11)和Badila健康甘蔗种茎上,并以不接菌为对照,分析不同时期甘蔗光合作用的变化,旨在研究Lxx的侵染特性和RSD胁迫对甘蔗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Lxx与寄主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选取疑似感病果蔗(Badila),采用PCR检测是否感染RSD[11].确认带病后砍取感病蔗茎基部,除掉杂质和蜡粉,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2遍并喷洒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快速消毒后去皮,切成5cm长的小段,放入灭菌的50mL离心管内,于3 500r/min室温下离心15min.收集离心管底部蔗汁,用 定 量 中 速 滤 纸 初 步 过 滤,再 过 孔 径0.45μm滤膜,把过滤除菌的蔗汁接种在MSC培养基上。待菌液完全被吸收后用封口膜封好,倒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基配方参照Brumb-ley等[5],略加修改。培养基配方(1L):高压灭菌组分包括Corn meal agar 17g,Bacto-agar 4g,Bacto-peptone 8g,Bovine hemin chloride(0.1%solution in0.05mol/L NaOH)30mL,MgSO40.2g,K2HPO4(0.1mol/L)13mL,KH2PO4(0.1mol/L)87mL,加去离子水至900mL,并用10mol/L NaOH调至pH7.5;过滤除菌组分包括Glucose 2g,Cysteine,freebase 0.5g,Bovine serum albumin,fraction V 2g,加去离子水至100mL,过孔径0.22μm滤膜后加入高压灭菌成分中并轻摇混匀。

  1.2电镜样品的制备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取PCR检测带菌蔗茎基部切成5mm×5mm小块,放入3%戊二醛中固定2h以上,PBS缓冲液清洗3次,50%、70%、80%、90%、100%乙醇依次脱水,六甲基二硅胺烷洗3次后抽真空,粘座,IB3离子溅射仪喷镀后用Tescan Vega 3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

  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制备:将收集到的菌液8 000r/min,离心5min成菌团,弃掉PBS上清液,换用ddH2O,同样的方法冲洗菌团2遍后,立即加入3%戊二醛固定过夜。固定后于0.1mol/L磷酸缓冲液清洗3次,每次15min,在1%锇酸中固定1~2h,然后用乙醇-丙酮逐级脱水:50%、70%、80%、90%乙醇、1/1混合液(90%乙醇/90%丙酮)、90%丙酮、3次100%丙酮(各级每次15min)。浸透:丙酮/包埋剂=1/1渗透1h,(1/3)渗透1~3h或过夜,最后纯包埋剂全浸透2h.再用纯包埋剂(环氧树脂618)包埋,并按35℃/5h、45℃/12h、60℃/24h聚合后修块,用徕卡UC7超薄切片机切片,经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用日立H-7650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

  透射电镜负染样品制备:用0.01mol/L的PBS把已培养15~20d且长势良好的菌落从培养基表面冲洗下来,收集于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取1滴Lxx菌悬液于铜网上,用1%磷钨酸染色2~5min,晾干后置于透射电镜上观察。

  1.3接菌试验

  选取种植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温室大棚内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GT11)和果蔗(Badila)作为试验材料。用PCR检测生长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蔗株,确认不带病后砍成单芽段,经50℃温汤脱菌2h,获得无病种茎。在单芽段两个切面上接种108cfu/mL的菌液300μL,分接菌处理和接种0.1mol/L PBS的对照处理,28℃催芽2d.于2014年1月21日沙培育苗,待 其长至3叶期时移栽营养桶(直 径300mm,高350mm)内土培。每处理6桶,每桶3株。土壤经过阳光暴晒3d,每桶土20kg.土壤养分,N/P/K比例为86.67/31.00/129.33.待其长至6~7叶时,PCR再次检测,确定侵染蔗株感染上RSD.

  随机选取接菌处理中确认感染RSD的蔗株和对照处理蔗株各6株,分别在接菌后120、150、180、210d,用LI-6400XT光合仪在晴朗的上午9:00~11:00测 定+1叶 净 光 合 速 率 (Pn)、气 孔 导 度(Cond)、胞间CO2(Ci)和蒸腾速率(Tr),温度和湿度均为环境 水平,人工光 源,光量子通量密度为1 500μmol/(m2·s)。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5.0软件和Excel 2007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