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知识产权法论文

商标侵权视角下的商标近似判断研究 目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4-14 共1134字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商标侵权中商标近似的含义
    1.1 我国关于商标近似的现行规定
      1.1.1 商标法中的规定
      1.1.2 司法解释中的规定
    1.2 我国理论与实务界的观点
      1.2.1 学理上的观点
      1.2.2 司法实践中的解读
    1.3 评析现行规定和理论与实务界关于商标近似的界定
      1.3.1 现行规定的不足
      1.3.2 理论与实务中界定商标近似有其合理性
    1.4 商标近似的界定
      1.4.1 判断商标近似应考虑商标标识的近似
      1.4.2 判断商标近似应考虑商标标识对象商品的相同或类似
      1.4.3 判断商标近似应考虑混淆可能性后果
  第二章 商标近似判断之混淆可能性原则分析
    2.1 混淆可能性原则在判断商标侵权中的地位
    2.2 域外混淆可能性的规定
      2.2.1 美国《兰哈姆法》中的规定
      2.2.2 英国《商标法》中的规定
      2.2.3 国际公约中的规定
    2.3 域外混淆可能性规定评析与借鉴
      2.3.1 美国《兰哈姆法》明确规定混淆可能性为商标侵权构成条件
      2.3.2 英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混淆可能性为商标侵权构成条件,且列举了具体的商标侵权情形
      2.3.3 国际公约将混淆可能性为商标侵权构成条件,且列举了具体的商标侵权情形
      2.3.4 域外混淆可能性规定可借鉴之处
    2.4 我国商标法关于混淆可能性规定存在的问题
      2.4.1 《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条件
      2.4.2 《司法解释》中规定“混淆”、“误认”没有普遍适用性
  第三章 商标近似判断主、客观标准分析
    3.1 商标近似判断的主观标准
      3.1.1 主观标准确定的依据
      3.1.2 主观标准一——相关的普通消费者
      3.1.3 主观标准二——一般注意力
    3.2 商标近似判断的客观标准
      3.2.1 客观标准确定的依据
      3.2.2 客观标准一——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
      3.2.3 客观标准二——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知名度
      3.2.4 客观标准三——多因素综合考虑
      3.2.5 客观标准四——结合具体的个案认定
      3.2.6 客观标准五——充分考虑利益平衡
    3.3 我国关于商标近似判断主、客观标准规定的不足
      3.3.1 将经营者纳入消费者之中不合理
      3.3.2 未将潜在的消费者纳入消费者的范围
      3.3.3 仅将请求保护商标的知名度作为客观标准过于单一
  第四章 商标近似判断方法分析
    4.1 整体比对法
    4.2 要部比对法
    4.3 隔离比对法
    4.4 市场调查法
    4.5 我国关于商标近似判断方法规定的不足
      4.5.1 现有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4.5.2 未规定市场调查法
  第五章 完善我国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中商标近似判断规定的建议
    5.1 修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条件
    5.2 修改《司法解释》第九条第二款,增加类似商品、混淆可能性,合理界定商标近似
    5.3 修改《司法解释》第八条,合理界定相关普通消费者的范围
    5.4 修改《司法解释》第十条,增加规定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考虑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是否具有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
    5.5 修改《司法解释》第十条,增加规定商标近似判断的市场调查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